電動汽車究竟比燃油汽車差在哪?

2019-07-24     車馳神往ccsw01

忘了是幾年之前,有專家學者聲稱燃油汽車污染大,建議推廣電動汽車,自此,電動汽車又一次踏入了公眾視線。為什麼說「又」,因為電動汽車從來就不是一個新發明。早在19世紀30年代,美國人安德森就發明出了電動汽車,受制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沒有大規模生產。

1899年,德國人波爾舍發明了輪轂電動機,替代當時在汽車上普遍使用的鏈條傳動。隨後開發了Lohner-Porsche電動車,該車採用鉛酸蓄電池作為動力源,由前輪內的輪轂電動機直接驅動,這也是第一部以保時捷命名的汽車,並參加了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


Lohner-Porsche電動車


雖然電動汽車同樣擁有百年歷史,但不管是百年之前還是如今,電動汽車對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一個容易被接受的交通工具,即便如今的電動汽車被打上了「智能化」的標籤,依舊無法撼動傳統燃油汽車的地位,電動汽車比起燃油汽車,究竟差在哪裡?

【可靠性成謎】

汽車作為一個交通工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乘員從A地點送到B地點,不管搭載了多麼先進的設備,無法實現最基本的功能就不是一台合格的汽車。在電動汽車高舉智能化大旗的今天,電動汽車的可靠性反倒很少被廠商提及,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一個廠商敢保證自己車輛的電子設備不會出現故障。

就像造車新勢力中大火的蔚來,ES8死機、黑屏、無法啟動等等故障層出不窮。相比之下,傳統燃油汽車可靠性要高不少,一些硬派越野車更是堅持使用機械機構,為的就是保證極限狀態下的可靠性。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說明機械機構的優勢,可以思考一下飛機艙門為什麼這麼多年依舊是手動開關。在無法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電動汽車始終無法正面PK燃油汽車。


ES8曾出現過行駛過程中死機的事件


【換代如兒戲】

前幾日造車新勢力中最「熱鬧」的非小鵬汽車莫屬。事件的起因是小鵬汽車推出了2020款G3,在售價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續航多出了約100Km。消息一出,老車主不幹了,不少老車主剛提車不過半年,甚至有些車主訂了還沒有提車,自己的車就已經變成了老款。差不多的價錢,續航里程少約100Km,換誰也無法接受,更讓還沒提車的車主氣憤的是,自己訂車的時候銷售人員並未提醒2020款就要上市,白白吃了啞巴虧。

雖然小鵬汽車隨後發布了一個所謂的老車主補償方案,但不管是送積分還是六折回購,前提都是要在小鵬汽車消費,這樣的做法,實在稱不上良心,對比之下,蔚來之前召回ES8免費更換電池的做法良心的多。電動汽車智能化帶來的另一個問題便是換代周期的縮短。傳統燃油汽車更新換代,最快也要三年,但電動汽車只需半年甚至更短,堪比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換代速度快了,對二手車殘值本就不高的電動汽車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小鵬汽車最先傷害的,是第一批支持自己的消費者


【自燃多發生】

電動汽車自燃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從今年3月到7月,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國內就發生了多達17起的電動汽車自燃事故,涉及特斯拉、蔚來、吉利等品牌,既有新兵也有老兵,說明電動汽車自燃並不是一個容易避免的問題。

傳統燃油汽車也偶有自燃事件發生,但相比電動汽車,燃油汽車逃生的時間更加充足,自燃的機率也要低一些。電動汽車發生自燃時燃燒速度非常快,車內人員的逃生時間非常短,且鋰電池化學性質非常活躍,普通滅火器難以撲滅。


即便是上百萬的特斯拉,也是說著火就著火


【環保是真假】

普遍認為,電動汽車最大的優勢在於環保,如果單看車輛的排放,電動汽車確實是零排放,但電動汽車的電又是從哪來的呢?根據中電聯的數據,2018年我國發電總量為6.8萬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達到49231億千瓦時,占到總發電量的72.4%,如此巨大的火電規模,何談環保?

除了發電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炭之外,電動汽車報廢的鋰電池如何回收處理到目前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除此之外,電動汽車鋰電池隨著溫度變化以及充放電次數的增加,其性能也會產生衰減,生命周期遠遠不及傳統燃油汽車。


中電聯數據,我國仍以火電為主


其實電動汽車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行駛時沒有發動機的噪音、加速比燃油汽車快,但相比這些優點,電動汽車在燃油汽車面前的劣勢實在太過明顯。近些年,汽車行業面臨著一系列的節能減排要求,大排量自吸發動機相繼「離世」。看起來,屬於內燃機的時代就要過去了,但就目前來看,電動汽車還不能擔起「交通工具」的重任,內燃機的時代,或許還能苟延殘喘些許年。我們也不得不思考,新能源真的只能是用電驅動的汽車嗎?


電動汽車究竟是不是未來,是個值得商榷的話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vphKmwBmyVoG_1Zr0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