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一墓志銘,揭開武則天的禽獸暴行,當年的傳言果然沒騙人

2020-10-12   蜀山筆俠

原標題:陝西出土一墓志銘,揭開武則天的禽獸暴行,當年的傳言果然沒騙人

說起中國眾多的皇帝,如果想找出最具有特色的一位,那麼恐怕非武則天莫屬,這個女人,成為了華夏文明獨一無二的女君主,而她在位期間,同樣也是毀譽參半,既獎勵開墾農桑,鼓勵擅長,減除賦稅,同時也任用酷吏,對反對她的人大加迫害。

但是不管怎麼說,能夠從古代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憑一個女子的身份一步步走到皇帝的位置,武則天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她,也付出了很多的犧牲,相傳武則天在還是昭儀的時候,為了能夠扳倒王皇后,不惜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汙衊是王皇后所為,從而讓唐高宗大怒,將其廢除。《唐會要》記載:「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但是這段話,並沒有指出武則天直接殺害了女兒,因此史學家推斷,古代幼兒死亡率高,安定公主屬於正常夭折,而武后殺女的故事,應該也是子虛烏有的。

然而另外一名子女的死亡,卻和武則天有著藕斷絲連的牽扯,民間傳說不斷 ,這就是武則天的長子李弘。

公元652年,在唐高宗重新接回武則天的第二年,李弘出生,受到了父親的喜愛,到了656年,李弘也正式被立為太子,而他從小也培養出了仁德的性格,當聽聞朝廷徵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內未到的士兵將要被處死,家人也要衝官,李弘便懇請父皇,廢除掉連坐的律令,而他聽聞自己的姐姐,義陽公主和宣稱公主,因為母親蕭淑妃得罪了武后而幽禁宮中,年紀很大都沒出家,又主動懇請高中將女兒賜婚,其賢良可見一斑。

遺憾的是,李弘在675年就早早去世,享年23歲,而唐高宗和武則天悲痛不已,追贈為孝敬皇帝,並且以天子的禮儀埋葬在了恭陵。在歷史上,父親祭奠兒子為皇帝,恐怕這還是頭一回。

然而《新唐書》和《唐會要》卻認為,李弘死於武后之手,《新唐書·高宗本紀》:「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己亥,天后殺皇太子」,這是為什麼呢?史書分析,主要有這樣幾種原因。

當時的太子,地位很高,而唐高宗身體越來越差,有了想要提前禪位太子的想法,此時武則天政治得意,李弘自然成為她掌權的障礙,而武則天和兒子體現的矛盾,也體現在蕭淑妃上,太子並不贊成武則天將蕭淑妃趕盡殺絕的做法,反而儘可能提供庇護,包括讓她的女兒順利出家,而自己在選妃上,也沒有順從幕後武則天的意思,兩者矛盾也就越積累越深。但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也表示:「《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因此這套理論值得懷疑。」

然而隨著陝西一塊墓志銘的出土,或許揭發了當年武則天的殘忍暴行,這就是《閻莊墓志銘》,閻莊是當時權臣閻立德之子,畫家閻立本的侄兒,擔任太子手下的輕車都尉,相當於管家和心腹人的職務。

然而在太子去世後第二年,閻莊同樣去世,墓志銘還寫了一句這樣的話:「積痗俄侵,纏蟻床而遘禍;浮暉溘盡,隨鶴版而俱逝。」

什麼意思?「蟻床」是太子的病床,而「鶴版」指的是太子的棺木,墓志銘用十分隱晦的話說道,閻莊的死是因為太子而遭禍,很顯然,李弘並非正常死亡,而這自然和武則天,又有著莫淺的關係,不得不讓人感嘆帝王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