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春晚釘子戶,卻因說錯話被索賠上億,如今怎麼樣了?
說起"光頭"名人,不少人腦海里都會浮現出這幾個名字:徐崢、孟非、葛優,還有郭冬臨。
徐崢、葛優最終成為影帝,演技大受好評。
而同樣是光頭的郭冬臨,則在演員這條路上並不順利。
事實上,郭冬臨所參演的電影和電視劇並不在少數,但是基本上水花都很小。而他本人也志不在此。他真正的發光的地方,在小品的舞台上。
從93年郭冬臨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開始,他的根就扎在了這裡。
雖然第一次的春晚舞台上,觀眾都十分讚嘆那個普通話十分流利的外國人身上,而忽略了他。但郭冬臨早已經扛得起這些磨鍊。
在第二次的春晚舞台上,他成功地向觀眾介紹了自己。
郭冬臨在《有事您說話》飾演的一個打腫臉充胖子的"熱心群眾",在幫忙買票的時候受盡挫折。
他用生活化的表演,把小品中的人物和觀眾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大家在觀看的時候,仿佛就像自己是一個親身經歷的旁觀者。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共鳴和感悟。
從此以往,郭冬臨登上春晚的舞台二十多次,陪伴著一代九零後從孩提到成人,許多人的記憶中都有這樣一個搞笑的,接地氣的微胖的光頭,妙語連珠惹來了一陣又一陣歡笑。
面對影視和小品,郭冬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小品。
他說,將一個包袱丟出去,觀眾就會有反應,當小品演完,你即刻就能得到觀眾的反饋;而電影和電視劇就不能得到這種感覺。對於郭冬臨這樣一個小品出身的演員來說,電影和電視劇這種反饋滯後感並不能讓他獲得作為演員這一職業的快樂。
因此,他選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品的舞台上。
但郭冬臨依然在小品的舞台上"翻了車"。
在他一個春晚舞台上,他在小品《取錢》中飾演一個出門幫媳婦買絲襪的路人,在路遇一個正在遭遇電話詐騙的老年人的時候挺身而出,力圖勸阻老人免遭損失。
老年人遭遇電話詐騙本是生活中一個常見的社會事件,這件事改編成小品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出,目的也是提醒家人和老人,警惕騙子的花式手段,不要輕易相信。
但由於電話中傳來的騙子語音,操著一口河南話,郭冬臨的一句台詞:"您是河南人吧?",還說了句「十個河南九個騙」,更是將這個矛盾明了化,網友們群起而攻之。
一位河南當地的律師一紙訴狀將郭冬臨告上法庭,控訴他"地域歧視",甚至還向郭冬臨索賠讓他向每個人河南人賠償1元,總金額高達一億元。
這件事對郭冬臨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在沉靜地反思了幾天過後,他站出來向公眾道了歉,而《取錢》小品的編劇也在社交平台上攬下了全部的罪責,表明騙子的河南口音是自己山東家鄉的方言,而郭冬臨也是按照自己寫的台詞所演的。
這場鬧劇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但郭冬臨作為一個小品演員,也未能避免網友們的怒火,反而受到。所以郭冬臨也並不能說是完全無辜的。
儘管這次的事件對他的事業打擊很大,但郭冬臨並不是一個輕易被打倒的人。
從他記事時候起,他就吃了無數的苦。
郭冬臨的父母都是文藝工作者,父親表演的是山東快書,母親則是一名徐州琴書演員。
他小時候,父母突然雙雙下崗,一家人都沒有了經濟來源。
眼看著孩子吃不飽飯,郭冬臨的父親咬咬牙,去找了個來錢最快也最辛苦的苦力活。苦力活不需要門檻,但對郭冬臨的父親而言,卻是身體的挑戰。
五歲的郭冬臨當時已經很懂事了,看見每天晚上回來都累得說不上話的父親,他決定跟著父親去幫忙。雖然五歲的郭冬臨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在父親工作的時候在旁邊看著,但他給了父親一股往前使勁的動力。
有一次,父子倆回家路上,郭冬臨實在餓的不行,向爸爸喊餓。時值冬天,懷裡的燒餅早已經凍得跟冰塊一樣,啃不動了,身無分文的父親決定去店裡乞討一碗熱湯,讓孩子能吃上一口充飢。
但店家無情地拒絕了他,連小郭冬臨去請求都被趕了出來。父親只好拉著郭冬臨,等別的客人吃完以後,沾一下別人吃剩下的熱湯。
郭冬臨也是在這時候立誓,要努力養活自己的家人,讓爸媽揚眉吐氣。
但禍不單行,在一次上工的時候,郭冬臨的父親發生了意外,摔斷了腿。
唯一的勞動力又沒了,郭冬臨的家庭又陷入了絕望的陰影。為了養家,郭冬臨的媽媽帶著郭冬臨四處跑演出,這樣的苦日子,一直到郭冬臨的父母恢復了工作,才慢慢地好起來。
正是因為過去吃的這些苦,讓郭冬臨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也將這一份心態帶給了每一個看他小品的觀眾。
如今的郭冬臨已經離開春晚舞台很久了,但他依然在社交平台表演自己的"小品",也期待有一天,可以再次在大舞台上看見這個幽默風趣的光頭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