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普陀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總結會召開。區委書記張立軍在會上強調,完成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是健全漁農村管理體系、推動鄉村振興的一項基礎工作,要不斷探索和汲取各地的經驗和做法,全力以赴做好社改「後半篇文章」,真正實現「並村、並帳、並心」。
區委副書記張文科主持會議。區領導王引權、虞萬軍、諸葛明海、陳春漢、楊海濱、吳壯青出席會議。
會上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虞萬軍通報了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完成情況;六橫鎮、展茅街道、登步島管委會作交流發言。
張立軍充分肯定了
普陀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所取得的成績
此次改革完善工作,普陀涉及面廣、難度大,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普陀順利完成市裡下達的目標任務,這體現了各地各部門擔當作為、合力攻堅、艱苦創業、敢啃骨頭的精神,特別是各督導組指導有力,各鎮、街道、管委會指揮有力,各村社組織有力。
張立軍強調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牢牢抓住這次改革機遇,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形勢,做好「後半篇文章」,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保障。
要做好村社融合文章,嚴格按照市委有關要求和標準,加快完成「三資」全面融合,同時,堅持新村融合發展統一謀劃部署和安排推進,重點圍繞「並心」,做好群眾「安心、聚心、暖心」文章,增進群眾對新村的認同感、歸屬感,真正達到「並村、並帳、並心」。
要做好黨建引領文章,切實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跟進抓好新村黨組織設置,全面落實村黨組織對村級事務的領導權,大力推行村級班子負責人「一肩挑」。
要做好經濟發展文章,把發展集體經濟放在首位,根據各村實際因地制宜謀發展,積極謀劃新項目,落實各項「並社」紅利政策,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促進新村集體經濟發展,真正讓群眾享受社改紅利。
要做好治理服務文章,建立健全新村運行機制,積極推廣「三治融合」經驗,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並充分考慮偏遠懸水小島實際情況,滿足群眾的差異化需求,方便漁農村群眾辦事。
張立軍強調
當前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各地各部門仍要高度重視,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把部門聯動、壓實責任、維護穩定貫穿始終,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
要強化責任落實,繼續發揮好包抓聯繫區領導以及「一對一」專項督導組作用,按照「一支好隊伍、一套好制度、一個好規劃、一批好項目、一份好計劃」的「五個一」要求,做好新村發展工作,同時,各鎮、街道黨(工)委書記要切實負起責任,抓好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的「後半篇文章」。
要強化協調指導,各工作組要深入村社做好指導工作,區屬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工作職責,加強調查研究,切實為鎮(街道)、村社搞好指導與服務工作。
要強化幹部管理,在當前過渡期內,培養能力素質強、群眾威信高的作為換屆「一把手」人選,並妥善安排原工作人員,確保過渡期間村社工作正常開展。
自4月底市委部署開展
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以來
普陀區主要領導多次專題聽取彙報
研究社改方案,指導具體推進
包抓聯繫區領導及各督導組全程指導督促
各鎮、街道、管委會推進各項工作
區社改辦各專項工作組
加強統籌協調和業務指導
據悉
按照「一村一社」和「並社並帳」的核心要求,5月29日及7月3日,普陀先後召開社區村體制改革完善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任務,加快推進,確保社改工作高質高效推進。
普陀原有的69個社區村(行政村)、189個(股份)經濟合作社調整優化為74個村、74個漁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12個其他(股份)經濟合作社,村總數增加5個,(股份)經濟合作社總數減少103個,漁農村全部實現了「一村一社」。
展茅街道茅洋新村於6月28日以99.9%投票率、88.5%同意率在普陀率先完成合作社融合方案票決,並於7月7日率先掛牌。
7月10日,蝦峙鎮靈和村、東曉村、湖泥村、晨港村、興港村等5個村同一天完成戶代表投票表決工作,是普陀首個整體完成股份經濟合作社融合方案票決通過的鄉鎮。
7月15日,桃花鎮青龍村、茅山村、鹽廠村等3個村完成融合方案表決工作,青龍村成為普陀首個採取直接合併法實現融合的村。
六橫鎮涉及改革22個村73個股份經濟合作社,是全市情況最複雜,任務最重的鄉鎮,最終自我加壓,攻堅克難,全鎮涉改村社全部實現了完全融合。
來源:普陀區融媒體中心
部分照片來源:徐麗佳、陳璐瑤
編輯:蔡倖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fTt4GwBJleJMoPMQq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