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玩石頭就要了解一下賞石文化,不要一談賞石文化就懵了

2019-06-15     貳哥奇石

​現在玩石頭和喜歡石頭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們知道玩石頭離不開談論賞石文化,但是好多石友一聽到賞石文化這個詞就有些懵逼了,覺得無所適從,賞石文化這個詞顯得很高大上。其實好多石友只是不懂賞石文化的概念和範疇而已,他們在玩石頭和賞石頭的這個過程就是賞石文化的一部分,他們已經參與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揚,但是他們自己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精品奇石欣賞

喜歡玩石頭就要了解一下賞石文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賞石文化的由來以及了解一下賞石文化的重要性。

精品奇石欣賞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文化的概念。文化就某個地區的人類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就像我們吃飯用筷子,吃飯的時候少說話,這就是文化。好多人把知識和文化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比方說,外國人知道中國人吃飯用筷子,那麼說明這個外國人獲得的這個信息就是知識,如果這個外國人會用筷子吃飯並且在吃中餐的時候用筷子進餐,那麼他就適應和掌握了一部分中國的飲食文化。知道是知識,順從並執行才是文化。日本人跪坐是一種禮儀文化,中國人則在表達感恩、懺悔、拜服等極少數情況下才會有跪的動作。賞石文化就是人們在賞石活動中的逐漸形成的一些活動要素。撿石頭、賞石頭、取名、配座、石頭保養、賦詩、會展等都是賞石文化的一部分。

精品奇石欣賞

明白了賞石文化的概念,我們來了解一下賞石文化的由來。文化是人類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文化的形成就是人類在生活過程中一些規律或規範的形成,這些規律和規範給人們的生活指出了方向,可以指導人們把這些事情做得更好。賞石文化也是人類在利用石頭的過程中形成的。新石器時代是賞石文化的萌芽時期,人類挑選石頭來製造各種工具和裝飾品。

海洋玉髓精品欣賞

魏晉南北朝時期賞石文化開始興起。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意識形態方面受玄、道、佛學的普遍影響,儒家獨尊的正統地位被突破,一些文人開始崇尚自然之風,反對禮教的束縛。他們尋求個性,寄情于山水探索山水之美的蘊意,這一時期的文化也得到極大的繁榮,為賞石文化的轉變打下了理論基礎。觀賞石文化在其他文化(文學、藝術、繪畫、園林藝術等)影響下逐漸發展完善,從園林藝術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那時人們賞石的對象多是園林石類的大石頭,不過有人開始關注一些小巧的石頭。南朝時,雨花石也進入了人們的賞石之列,這是很了不起的。那時關於石頭比較有名的典故是「陶淵明醉石」,說是陶淵明喝醉了酒喜歡躺在一塊巨石上睡覺。南齊時,文惠太子在建康(今南京)造「玄圃」,據《南齊書》記載「起出土山池閣樓觀塔宇,窮奇極力,費以千萬。多聚奇石,妙極山水」。據說奇石一詞在這裡是首次出現。

畫面石精品欣賞

唐宋時期是賞石文化的繁榮時期,這段時期湧現出了很多賞石大家,也留下了很多有關觀賞石的詩賦和賞石典故。比較有名的代表認物有白居易、劉禹錫、牛僧儒、李煜、蘇軾、米芾等,他們給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石詩篇。白居易著有《天竺石》、《太湖石記》, 蘇軾著有《怪石供》等奇石專著。米芾在前人賞石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傳統賞石的賞石理論。

畫面石精品欣賞

我國的賞石文化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台北故宮的《東坡肉》奇石堪稱國寶曾經是慈禧的最愛。清朝晚期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一時期由於戰爭等原因中國積貧積弱,賞石之風被極大的遏制。現代賞石文化的重新興起,得益於新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賞石文化也是人們生活的需求,更是對精神生活的高級追求。社會經濟的發展決定了社會文化水平的發展,現階段中華文化正在復興,賞石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復興、發展!

畫面石精品欣賞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奇石?奇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具有稀缺性、奇特性、美觀性、藝術性於一身,因為屬於藝術品範疇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也具有保值、增值的屬性。奇石不僅可以賞玩,用來修身養性、排遣寂寞,還可以裝飾家居、美化環境、投資增值等。這就是越來越多人喜歡奇石的原因。賞玩奇石要了解奇石文化,只有了解奇石文化我們賞玩奇石才有方向感,我們才能繼承和發展並發揚觀賞石文化。

畫面石(打磨石)精品欣賞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聲明: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eEMB2wBmyVoG_1ZUX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