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中的家庭賓館經過幾次升級初具規模,旅遊淡季時他便帶著一家人外出旅遊
【核心提示】
雲台山鎮位於焦作市修武縣北部太行深山區,與山西省陵川縣毗鄰,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雲台山就在該鎮境內。近年來,雲台山鎮以全域旅遊創建為目標,以美學經濟為引領,帶動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原來的農家樂變成了精品民宿,昔日的山野小村如今遊人不斷,濃濃的文化氣息彰顯著雲台山水的獨特魅力,也為該鎮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帶動了鄉村振興。
「過去,我們是靠山吃山,採石料、編荊條,日子過得甭提多窮酸了?現在,我們是傍著青山綠水搞旅遊服務,日子過得富裕多了,真是應了那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雲台山鎮一斗水村村民郭文勝開心地說。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李雪妮/文圖
發展旅遊
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雲台山鎮位於太行山南麓,西臨修武縣西村鄉,東接輝縣市,南和修武縣七賢鎮交界,北與山西省陵川縣毗鄰,全鄉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轄岸上村、古洞窯村、西溝村、紙坊溝村、橫河村、片馬村、一斗水村、兵盤村、龍門村、東嶺後村10個村委會。
初夏時節的雲台山鎮滿目蒼翠,峰巒疊嶂,雲帶纏繞。村落所在之處,或是幽深寧靜的峽谷,或是微風輕拂的山頂。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近年來,雲台山鎮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建立了集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服務區。
「背靠雲台山,依託旅遊業,俺們村早就從省級貧困村變為『明星村』了。如今村裡家家蓋賓館,戶戶開小車,年人均收入達5萬多元。」雲台山鎮黨委書記楊路明自豪地說,憑藉雲台山景區的名氣,紮根在景區附近的老門老戶辦起了農家樂,鱗次櫛比的農家賓館讓村民賺了第一桶金。
高山流水,詩酒田園。以岸上村為榜樣,雲台山鎮其他幾個省級貧困村,紛紛藉助全域旅遊發展東風,依託旅遊發展槓桿撬動扶貧重擔,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據了解,2018年,該鎮農民年人均收入達2.5萬元,年旅遊綜合收入超8000萬元,目前,全鎮共有旅遊綜合服務區5個、家庭賓館437家、特產超市58家。
美學引領,精品民宿點亮美麗鄉村
隨著文化休閒消費升級,為適應旅遊新發展、滿足遊客消費體驗的新需求,該鎮以美學為引領,引導家庭賓館從普通農家樂向精品民宿轉型發展,他們以高品質的設計、特色化的裝修、人性化的服務及較好的住宿體驗,從農家樂中脫穎而出,成為民宿的嘗鮮者。
今年清明節剛開業的璞瀾民宿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老闆娘張貴香就是這樣的一個嘗鮮者,也是親歷美麗鄉村變化的見證者:十幾年間,從普通的農家樂,到初成規模的家庭賓館,再到高品質的民宿,自家宅基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3年之前,張貴香和丈夫在雲台山景區搭棚賣手工面,日子過得十分辛苦。隨著景區的發展,遊客的增多,她在家裡做起了農家樂:一個大房間, 4~5張床的大通鋪,條件十分簡陋。3年後,她用開農家樂賺的第一桶金,將農家樂打造成家庭賓館,30多個擁有獨立衛生間的標準間,環境上了一個檔次,收入也有所提升。
跟隨著修武縣大力發展民宿產業的腳步,2018年,張貴香參加了政府組織的民宿從業人員培訓班、去南方學習先進民宿文化,並通過政府低息貸款等,讓曾經的家庭賓館徹底舊貌換新顏,打造了一座以竹林元素為主的高品質的民宿。
「和酒店不同,民宿要給遊客以美的體驗,也要給遊客家的溫暖。他們可以在這裡看書冥想,品茶聊天,欣賞山中美色。」張貴香說,為了更好地服務遊客,她也把生活過出了詩意,每天品茗、讀書、賞山間美景,和遊客侃天南海北……
對張貴香而言,一次次的轉型升級,除了經濟收入得到提高外,也讓自己得到了華麗的蛻變,讓她從過去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婦蛻化成了一個有生活品位的女子。
岸上村張海中經營的中式風格賓館,也是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從幾間小平房一步一步蛻變而來,每年可以賺20萬~30萬。旅遊旺季的時候,他和家人忙活幾個月,旅遊淡季的時候,他便帶著一家人外出旅遊,日子過得倒也逍遙自在。
據了解,目前岸上村轉型升級的民宿有10多家,在建的20多家,這些宜居、宜游、宜業的民宿,不僅讓村民提高了收入,也點亮了鄉村的美麗。
全域旅遊,讓鄉村旅遊大放異彩
一斗水村位於雲台山鎮西北端,北鄰山西省交界,群山環抱,植被茂密。這裡的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或兩三家一處,或六七家一片,百年古宅與雲台山水之美交相輝映,寧靜中又透著詩情畫意般的意境。因該村西北處有一泉,其泉眼是一天然形成的巨石,泉口大小如斗,一年四季清泉不斷,所以這個村命名為一斗水。
據一斗水村民郭文勝回憶,很早以前的一斗水村交通閉塞,只有崎嶇的羊腸小道,運送糧食和山貨只得人背,為此失足掉下山溝摔死摔傷的人不計其數。修陵公路是一條貫穿豫晉兩省的咽喉要道,自1982年開通後為發展省域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現在的鄉村旅遊提供了不少方便。
前幾年,郭文勝在雲台山景區賣旅遊紀念品,自2015年全域旅遊的號角吹響後,除了一些去過雲台山的遊客,越來越多的自駕游、戶外俱樂部、自助游等遊客選擇到一斗水村體驗大山深處的寧靜與閒適,曾經「藏在深山人未識」的一斗水村,漸漸開始人聲鼎沸:石頭房、農家飯的傳統風韻引來遊人如織,百年古宅更讓人趨之若鶩。
乘著全域旅遊的東風,郭文勝也回到了村裡辦起了農家樂,不僅為遊客提供吃住,也為遊客準備一些山貨和藥材,一年下來輕輕鬆鬆就能收入十來萬元。 「過去山高路遠,大夥只能燒土灶,蓋石頭房,一個個做夢都想往城裡跑,沒想到早些年被嫌棄的房子,如今卻被遊客搶著住。」郭文勝開心地說,因為發展鄉村旅遊,現在守著家裡就能掙到錢,再也不用過以前採石料、編荊條的苦日子了。
5月的一斗水村人聲鼎沸,許多外省遊客慕名而來。鄉村旅遊就像春風一樣,潛入了一斗水這個只有200多口人的太行山小村。據統計,一斗水村目前農家旅館發展近20家,客房擁有300多間,每年可接待遊客近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