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珠寶沒有別人的閃?原因就在這兒!

2019-05-04     頭號珠寶玩家

珠寶,最美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璀璨閃耀。

但是經常有朋友問,感覺自己和朋友挑的寶石差不多啊,怎麼就沒有她的閃?自己是不是花了冤枉錢?

為啥你的寶石總是沒有別人的閃?原因到底在哪兒?

1、寶石材質

當我們提到寶石的「閃耀」時,一般說的就是火彩了。而寶石的火彩,與其本身的色散有著很大的聯繫。

我們日常所見到的的白光,照射到刻面寶石的時候,經過一兩次的折射,會分解為七色光。

波長不同的彩色光,在寶石當中折射率的偏差程度,就是此寶石的色散值。

寶石不同,色散值不一

每種寶石都有各自的色散值,色散值越大,分解出的彩光的清晰程度一般就越好。

一般來說,色散值高於0.030則可將其視為高色散寶石,只要經過適當的切割打磨,就可以發出耀眼的光彩。

如果色散值過大,例如翠榴石(0.057)、閃鋅礦(0.156)、榍石(0.051)等等,切割完後那華麗的火彩,甚至閃到不真實。

像鑽石,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種高色散寶石,色散率達到了0.044,在光的照射下就會顯得特別閃耀。

而紅藍寶的色散值就不太高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看不到火彩的,大家更主要的還是欣賞它飽滿明艷的顏色。

再加上,如果寶石的體色濃郁,那麼或多或少也會掩蓋它的部分火彩。

當然,要是寶石的凈度評級不高,或者有內含物影響到了光線折射的路徑,火彩自然也不會很好,簡而言之,就是看上去不閃。

2、切工

可以說,除了那些自帶火彩屬性的,即使是高色散值寶石,要想火彩好,必須切工好。

上面提到了,火彩的產生,需要光的全內反射,以及1到2次的折射才能出現。

多次的折射反射,會將光線的分解程度擴大,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彩色光。

所以,只有精心的設計各個切面,選擇合適的切工比例,將進入寶石的光全部反射出去,整個寶石才能更好的閃爍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如果切工很普通, 比如腰身過厚或過薄時,就會有上面這種漏光的現象。

光線沒有全部從台面射出, 有一部分光從亭部漏走, 寶石火彩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也影響到了它的價值。

上:過扁切割 下:過厚切割

而在切工之中,琢型的選擇,對寶石火彩的展現影響也很大。

經典的圓形、優雅的公主方形、溫柔的梨形、浪漫的心形、靈動的橄欖形,都是我們常見的明亮琢型。

從名字就能知道,它們都能很好的展現出寶石的光澤與火彩。

橢圓形切割,也是明亮琢型的一種,不過它能夠兼顧柔美、色彩與光澤,多用於彩色寶石,像絕大多數的紅藍寶石都是用的這種琢型。

祖母綠形切割,因經常用於祖母綠寶石的加工而得名。

這種切割雖然弱化了光澤與火彩,但是對彩寶來說至關重要的顏色則能得到非常好的展現。

像上圖這種「糖包山」的造型,則屬於弧面形的一種,基本上捨棄了對火彩的展示,並沒有像一般的刻面寶石那麼閃。

然而,它能最大限度地呈現出寶石動人的色彩美,還別具一番獨特的古典韻味。

3、鑲嵌方式

不同的鑲嵌工藝,也會影響寶石的火彩和閃耀。

爪鑲

最經典的爪鑲,對寶石的暴露程度比較多,光芒耀眼,能較為全方位的展示寶石的美。

壁鑲

壁鑲,常常用在排戒上,它是利用金屬的兩道平行卡槽,將寶石卡在腰部,以穩固和保護寶石。

但也正因為這樣,它比較適合多個寶石聚集造型,不太合適呈現單個寶石的火彩。

張力鑲

這種看上去很神奇的鑲嵌,就是在沒有戒爪及戒台的情況下,把寶石精密打磨成合適的尺寸,讓它們能正好「卡」在底座上。

大家可以看到,由於寶石像是懸浮在空中一樣,能夠吸引到四面八方的光線,使其本身的美與光芒能盡情展現,看上去也會更加璀璨明亮。

包鑲

包鑲是相對來說最穩妥的一種鑲嵌方法,能很好的防止寶石脫落,但它更適合克拉數偏大的寶石。

由於寶石四周被包裹,影響了光線的出入,自然就沒有前面幾種看上去「閃」,整體美感更偏於古典的內斂。

除此之外,襯石的選擇也會影響到整體珠寶作品的閃耀度。

比如,在群鑲上對於碎鑽的選擇。

用單反鑽(刻面一般只有17個)鑲嵌的首飾會顯得反光差,整體的飾品暗淡無光且微微發黃。

而足反鑽(至少57或58刻面)的反光度就比單反的好,整體更顯明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d75-2sBmyVoG_1Z-LI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