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直擊:北京醫療隊30天武漢保衛戰

2020-02-27   北京亦莊

如一場颶風,這個春天,新型冠狀病毒席捲了大半個中國。武漢告急!湖北告急!1月27日,由北京市屬12家三甲級醫療單位共136人組成的北京醫療隊,在首都國際機場集結完畢。他們肩負重任向武漢進發。

援鄂北京醫療隊在首都機場集結準備出發

火紅黨旗帶領隊員們登上飛機

1月27日深夜,醫療隊到達武漢天河機場

身處「風暴眼」中的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從一家以外科見長的綜合性醫院變成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其後又進一步成為重症確診患者的專收醫院,歷時30天,在醫院快速轉型,提高治癒率、降低致死率的過程中,首批抵漢的北京醫療隊與另外11個省市的醫療隊一起披荊斬棘,與時間賽跑,從死神手裡搶人。他們帶來的多項舉措,為醫院順利收治患者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變一:

隔離病區改造再升級

1月25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被確定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作為一家外科綜合性醫院,使其迅速轉變成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醫院,挑戰是巨大的。不僅場地需要清空,醫護人員要再培訓,醫院住院樓的格局也要進行變更,才能夠達到國家衛健委要求的防護隔離標準。

1月28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普通病房改造隔離病房

「此次來支援我們武漢的醫療隊當中,北京、黑龍江、陝西、廣州醫療隊都帶來了院感專家,北京和黑龍江醫療隊是來得最早的。」吳立志說。

時間緊迫,1月28日凌晨抵達駐地後,當天上午,來不及休整,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副院長郜勇的帶領下,北京醫療隊便來到經過初步改造的住院樓,進行首次交接工作。此時,距離醫院正式收治病人的規定時間已不足24小時。

1月28日,北京醫療隊在協和醫院西院與該院醫護人員進行工作對接

「污染區這樣劃分是有隱患的。」北京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劉壯首先提出問題,污染區到半污染區再到清潔區,呈現在醫務人員眼前的是一條「直線」,達不到「兩線三區」的劃分要求,醫護人員進出隔離病區有再污染的可能。

北京隊石月欣(右2)老師為武漢協和西院的醫護人員做穿脫防護服的培訓

根據北京醫療隊提供的方案,隔離病區通道要進行「硬隔離」。春節加上疫情,人員物資雙不足的困難擺在了面前。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全體醫護人員幾乎動用了一切可用的資源,終於打開了建材市場倉庫的大門,解決了施工材料問題。

醫療隊員通過緩衝區前往隔離病房

吳立志說,疫情當前,本以為花多少錢都沒有人敢來施工,但沒想到,施工隊很快就聯繫到了。當晚9點,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住院樓第12層隔離病區再改造工程完成,翌日,首批確診患者及時入住。此後,根據收治患者的病情需要,北京醫療隊又相繼提供了多種改造模式,讓住院樓其他隔離病區的功能和配置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1月29日,北京醫療隊負責病區收治首批病人

改變二:

病例錄入簡化20分鐘

張小萌是武漢協和西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該院耳鼻喉科位於住院樓原第12層,在這次改造過程中,這一層是最早被改造成隔離病區的,也是北京醫療隊負責接診工作的第一個隔離病區。

她對北京醫療隊的評價是「亦師亦友、職業素養高、態度嚴謹」。和他們並肩作戰,很多醫護人員給張小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北京世紀壇醫院丁新民團隊。

北京醫療隊員、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丁新民(右)幫助「戰友」穿防護服

張小萌對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丁新民印象很深。北京醫療隊來到武漢以後,以每天改造並負責接診一個新病區的速度,率先讓兩個隔離病區先後投入使用。在起初的磨合階段,醫護人員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患者入院時,病歷的書寫和錄入流程需要進一步改善。

張小萌說,由於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原本是外科綜合性醫院,所使用的病歷格式也是從原有的「大病歷」模板調整出來的,對於新冠肺炎患者來說,使用這種病歷模板,針對性不強,記錄的項目既多又瑣碎,其中還有大量書寫的環節,最關鍵的是,如此繁冗的「模板」也不能完全保證沒有漏項。

「從採集病史到完成,一份病歷的書寫需要半個小時,入院的患者隨時在增加,錄入病歷耗費的時間可想而知,時間就是生命,這種情況必須想辦法改變。」

病曆書寫錄入方式的變革重任,丁新民主動接了下來。憑藉著近30年的臨床經驗,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狀特徵,丁新民對病歷模板反覆修改,在突出有無發熱、咳痰、腹瀉等症狀的同時,他將很多書寫項目改為選擇項目,過去需要大量書寫的內容現在畫勾即可。

北京醫療隊員們相互鼓勵

通過這樣的變革,錄入一份病歷現在只需要10分鐘。張小萌說,新病歷模板正在按照相關標準逐漸完善。丁新民制定的這份新模板也已經收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住院系統,被廣泛使用。

改變三:

想法設法提供救治床位

在全國各省市醫療隊入駐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初期,住院樓可收治500名住院患者,按照國家衛健委要求,醫院不但要迅速轉變成為重症確診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同時,還要保障能接收800名住院患者。這也就意味著,醫務人員要解決多安置出來的300張床位。那麼,空間該從哪裡來?

在理順醫療程序後,北京醫療隊共負責三個隔離病區的接診工作,分別位於住院樓第12層、第10層和第8層。每層西側為病房,又稱污染區;東側為醫護人員辦公區,又稱清潔區。為了能給污染區留出更多空間,北京醫療隊與全國其他省市的醫療隊一起,為這次新的變革出謀劃策。

醫療隊員們相互幫助穿戴好隔離裝備

各家醫療隊集思廣益,各出高招。北京胸科醫院院感副主任謝忠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根據他的方案,以北京醫療隊所負責的三個病區為例,取消住院樓第12層和第8層的清潔區,將污染區取而代之,由此這兩層可增加一倍的床位。而醫護人員在污染區內,都通過電梯回到第10層進行交接班工作。

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在病房內搶救照料病人

經過各方案的反覆對比發現,謝忠堯所提出的建議是施工量相對最小的,且是在短時間內就容易實現的。這一方案得到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及各省市醫療隊的支持,在住院樓內的其他隔離病區,同樣複製了這一辦法,床位的問題解決了!

不過,這一方案方便了患者,無形中也加重了醫護人員的負擔——剛剛熟悉了交接班流程的醫護人員,將面臨流程的更改,多個班組若是在同一層交接班,需要更加合理的院感措施控制。謝忠堯、石月欣、李紅、咸鵬,4位來自北京醫療隊的院感專家為了重新規劃流程,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隔離病區里反覆研判,醫療組組長劉壯隨時協調。在新方案調整初期,他們每個人都熬紅了眼睛,24小時盯守防控安全線。

北京醫療隊院感組組長、北京積水潭醫院院感科副主任醫師李紅

改變四:

口腔病房升級為ICU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最明顯的一項病症就是呼吸困難。所以,如果能有更多的ICU重症監護病房、更多的呼吸機支持,這樣的「硬核」配置,對於減輕他們的痛苦,挽救患者生命至關重要。

2月10日,無創呼吸機設備陸續運往各層隔離病區投入使用後不久,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發現了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通常,呼吸科病房的設備組裝,基本都是由護士來完成的,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屬於外科醫院,護士起初是不掌握這一技能的。」

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在病房內搶救照料病人

發現問題後,北京友誼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王維熟練地組裝好了第一台無創呼吸機,並教授當地醫護人員如何掌握組裝技能。

很多人都知道呼吸機,但不清楚的是,配置這樣的醫療設備,數量越多,對醫護人員來說,工作量就越重,工作強度是護理普通患者的數倍,僅僅是查房環節,所消耗的時間就不計其數。

儘管這樣,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重症學科主任醫師張黎明仍反覆強調,要儘量協調到更多的設備,「只要能弄得來設備,我就能做!」張黎明說,辦法總比困難多,降低病毒致死率是北京醫療隊必須堅守的責任,呼吸機設備的支持,能讓醫護人員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所以一定得堅持。

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醫師張黎明

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肝膽胰外科醫生張勇眼裡,來自北京的這位大專家似乎永遠有用不完的勁兒,「追問患者情況,追問核算檢測結果,只要張大夫進了隔離病區,就沒有閒下來的時候。這種職業精神,令我佩服!」張勇說。

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在病房內搶救照料病人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原本ICU床位有限,僅有約20張。在各省市醫療隊與武漢當地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下,通過在各層隔離病區增加臨時ICU床位,共增加床位45張。其中,北京醫療隊負責的3個隔離病區內,每個病區都增加了兩張ICU床位,給及時救治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有力條件。

改變五:

從迷茫到並肩作戰

孫麓是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綜合科副主任,她在隔離病區度過了自己的55歲生日,若不是這次疫情突然來襲,她本打算要退休了。

孫麓說,她和北京醫療隊一起在前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整整一個月了,本地醫護人員經歷了從迷茫到依賴再到攜手並肩作戰的過程。北京醫療隊及其他省市醫療隊不僅帶來了醫療專業技術的支持,更給她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支持。

北京同仁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金建敏說,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醫護人員,能夠快速轉變思維,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拓寬知識面,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年輕的醫生,好學且不怕吃苦不怕累,進步速度特別快,在他們身上也看到了武漢醫護人員的優良傳統。

同仁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金建敏(右)送別康復患者出院

「來到武漢一個月了,我們和當地的醫護人員實際上是相互切磋互有長進的。我們來到武漢,人生地不熟,在患者的接送等很多流程上,同樣需要當地醫護人員的指導。不只是武漢當地醫護人員,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北京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劉壯說,面對疫情,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甚至是突發情況,醫護人員需要在不違反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發揮最大能動性,創造一切條件克服難題。

記者手記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日漸成熟,通過全國12支醫療隊及武漢當地醫護人員的攜手努力,從2月6日以後,患者病亡率逐日下降,重症患者康復出院的消息越來越多。

北京醫療隊負責的病區內重症患者康復出院

2月13日,北京醫療隊首批重症確診患者康復出院;2月19日,30位重症確診患者康復,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迎來首次「出院潮」……患者們從身體虛弱甚至意識全無,到身體恢復健康,心情激動,他們有太多的話想對醫護人員說。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黨委副書記汪宏波告訴記者,在北京醫療隊、黑龍江醫療隊和廣州醫療隊等12支醫療隊的支援下,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作為重症患者定點收治醫院,按照「應收盡收,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的原則,積極開展救治。目前,累計收治患者1173名,累計治癒出院292人,目前床位使用率近100%。

北京醫療隊負責病區內病人集體康復出院

據北京醫療隊領隊劉立飛統計,截至2月25日上午9時,北京醫療隊三個病區累計收治患者257例,目前,在院患者136例,其中確診病例110例,疑似病例26例,重症病例112例,危重病例19例。醫療隊通過規範流程,綜合施策,日病亡率逐步降低,基本達到有效救治危重症患者,降低病亡率的階段性目標。

眼下,北京醫療隊的戰鬥仍在繼續。讓醫療隊的所有醫護人員感到高興的是,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重症患者,絕大多數病情都在好轉;那些康復的患者出院後,在居家隔離期間,他們的身體也均在逐漸恢復。

舉國馳援,全民戰「疫」,這些註定會被記入史冊的日子,有了無數人的傾力付出,有了白衣戰士們的捨生忘死,我們有理由相信,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END

本文由北京亦莊發布

轉載自北京日報

編輯:劉郁竹

北京經開區開啟服務新模式,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權威發布!您關注的北京經開區企業復工復產問題答案來了

北京經開區發布22條復工防疫指南:通勤、工作、就餐一應俱全!

保障生活必需品!北京經開區出台日常就餐及生活必需品保障指南

科技戰「疫」,北京經開區發布首批76項抗擊疫情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清單

鼓勵雲辦公、減免房租……北京經開區發布支持中小企業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