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夜話|焉可「監測」失信

2019-12-26   石家莊日報

焉可「監測」失信

簇 實

近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對282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進行了專項檢查。經查,有24家機構資質條件不滿足資質認定能力要求,71家機構存在違規行為,均被暫停資質。

在被暫停資質的監測機構中,有的工作人員尚未通過職業能力考試就在崗從業;有的送檢樣品明明包裝尚未打開,就被貼上了「在檢」標籤;個別監測機構2018和2019兩個年度的質量控制工作計劃竟然一模一樣,顯然是在弄虛作假,等等。

監測機構作為第三方職責所在,只有客觀、公正拿出準確數據,才能為科學決策、精準施治提供依據和參考。如果「沒有條件也要上」,或者唯利是圖,創造「虛假條件」,不按規範流程、不按標準要求操作,那得出來的各類數據不僅毫無可信度,而且因此造成的一系列無所適從、大局被動、不可逆轉等惡果貽害無窮。近年來,一些生態監測機構以逐利為目標,在監測過程中見利忘義,與被監測企業沆瀣一氣,串通造假,造成的後果惡劣,教訓非常深刻。

因此,非常有必要對社會監測機構依法嚴格管理,規範標準,提高門檻,將那些罔顧行業規範、職業操守的機構剔除出去;對違規違法者依法嚴肅查處。同時,強化針對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日常監管,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的能力素質,通過定期檢查、隨機抽查、考察測評、群眾監督等方式,對這些機構日常運轉的相關數據進行認真核對認定,一旦發現問題,即查即處,讓其不敢作假、不能作假,確保其發揮法定職責,監測數據真實準確,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以恆信立足久遠;圖近利違法短運。

(燕趙晚報 2019年12月25日)

編輯│閆艷麗

審核│劉寶芝 馮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