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火炬 傳遞友誼

2019-09-08     活力內蒙古




9月7日上午,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城市實地傳遞活動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

5月8日,本屆運動會的火種採集儀式在登封觀星台完成,經過為期121天的網際網路火炬傳遞,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種回到鄭州,開始實地火炬傳遞。火炬從鄭州新地標千璽廣場、國際會展中心、河南藝術中心出發,途經距今3600年的商城遺址、毛主席視察鄭州紀念亭等鄭州精品景觀,最終抵達收火點——鄭州地標二七紀念塔下。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傳遞起跑儀式在鄭州市如意湖廣場舉行。


火種使者手持火種燈入場。

火炬傳遞起跑儀式由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秘書長,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偉主持,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致辭。

伴隨著莊嚴的歌聲,火種使者手持火種燈緩緩入場。在群眾的歡呼聲中,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孫守剛和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共同點燃火種盆。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河南省副省長戴柏華點燃火炬並將其交給第一棒火炬手,89歲的戰鬥英雄張利修。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委會副主席、國家民委副主任郭衛平宣布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實地火炬傳遞開始。


火炬從張利修老人的手中開始,共由123棒火炬手傳遞。火炬手中有56棒由56個民族代表擔任,他們與其餘67棒各界火炬手交替傳遞,寓意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火炬手柳青將火炬傳給傈僳族火炬手字正梅。


羌族火炬手余曉娟接過火炬。


錫伯族火炬手柴陽與熱情的鄭州市民合影留念。


撒拉族火炬手韓曉蘭把火炬交給陶留海。


在等待火炬到來的間隙,鄂倫春族火炬手杜娟和志願者輕聲地聊著天,年齡相仿的她們很快成為朋友。


赫哲族火炬手董航昕在傳遞火炬途中。


鄭州的回族火炬手海彥玲把火炬交給門巴族火炬手次仁卓嘎。



珞巴族火炬手把火炬傳遞給全國勞模江學桐的時候,兩人擊掌慶祝。



鄭州市民搖旗吶喊,迎接火炬。



第123棒火炬手,也是此次傳遞的最後一棒火炬手,河南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在傳遞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他說:「在民族體育盛會做最後一棒火炬手感到很驕傲。全國民族運動會是民族團結的盛會,祝願運動會一切順利,祝願祖國繁榮昌盛。「


火炬傳遞收火儀式在二七紀念塔下進行。


火炬傳遞圓滿結束。


火炬手之間既傳遞了火炬,也傳遞了友誼。在火炬傳遞途中,鄭州市民在道路兩側組成啦啦隊,表達了鄭州人民對這場民族盛會的慶祝和歡迎。


END

來源:民族畫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ZFOEm0BJleJMoPMI7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