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停不下來,這部暗黑劇超帶感

2019-08-09     電影集中營

忙著追劇的日子就是充實。

之前推過的奇幻劇《德魯納酒店》還沒完結,這不,tvn又來了一部同類型。

劇情更加帶感,讓人看得根本停不下來!

它就是——

《當惡魔呼喊你的名字時》





不瞞你說,廠長已經期待很久了。

不為別的,就為它這神仙陣容!

鄭京浩。

再次感嘆他挑劇本的眼光,從9.4的《機智牢房生活》到9.0的《火星生活》,一年接一部主角劇。




演技愈發成熟,這麼愛惜羽毛的演員實在太招人喜歡了!

他有一種把所有情感演成喜劇的天賦,還能笑中帶淚的那種,提前跟你透露一下,這回鄭少女拿的是女主劇本。




下面說他的對戲演員,朴聖雄

朴叔炸裂的演技不用廠長多吹了,看看《新世界》就一目了然。

他這回披上「惡魔」的外衣,又蘇又煞,往那一站就散發著氣場。




當然了,也有搞笑可愛的一面。




這是他們繼《火星生活》之後的又一次合作,劇中,霸總惡魔vs小可愛音樂家,兩人開啟相愛相殺模式。

有了這對實力派打前陣,是不是對該劇期待滿滿呢?!

告訴你,放心大膽的追,不會失望的。




劇集以歌德名著《浮士德》為原型,講述男主出賣靈魂給惡魔,進行交易的故事。

跟小時候看過的《第八號當鋪》有相似之處。




河立,30歲,是名才華橫溢的頂級音樂人。

他作的曲首首爆紅,版權費連續5年第一,年輕歌手爭著唱他的作品,因為那意味著離登頂只差一步。




從2009到2019這十年,河立橫掃整個樂壇,拿獎拿到手軟。

聲望+金錢,此刻的他可以說到達了人生巔峰。






然而,他內心卻不得安寧。

因為河立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靠出賣靈魂換來的。




時間倒回十年前,那時他不叫河立,而是叫徐冬春。

當時他60歲,窮困潦倒,落魄失意。

年輕時,他也簽過公司,組過樂隊,發過唱片,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到了晚年,滿懷夢想的他仍渴望做音樂,時常抱著一把吉他,在街頭賣唱。




但,作品沒人欣賞,終於讓徐冬春感到絕望。




人被逼入絕境,上天會給開另一扇窗。

徐東春走進的不是天堂,而是地獄。

在似幻似真的夢境中,一位老者提出跟他簽訂一份契約,有效期為十年,幫他滿足三個願望,合約期滿,他需要將自己的靈魂交給他。




起初徐冬春礙於自尊並不認同,但被逼到絕境,他還是從了。

之後,徐冬春搖身一變,成了河立。




而就在他處於人生的高光時刻,合約即將期滿,他收到了倒計時的通知書......

老實講,出賣靈魂的設定不算稀奇,但本劇愣是把稍顯嚴肅的題材,演繹的生動活潑,融合了魔幻、懸疑、搞笑。

逃避是人類的習慣,一旦體驗過快樂就無法回到原本的生活。

河立怎麼會甘心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從3年前就開始收集那位老者的罪證,試圖扳倒他。




拿著資料,身穿花重金購置的古董鎧甲,眼看要來一場決鬥。




誰知廝殺還沒開始,老者將真相告訴他後,便跳樓自殺了。

原來,那人不過是惡魔的代理人罷了,即使他死了,合約依然有效。




真正的甲方找不到,那就把一紙合約燒掉呀,神不知鬼不覺。

結果燒了幾次,河立差點沒把自己給燒死。

總之,契約是逃不掉的。




而惡魔本尊是誰,根本不用河立去找,人家主動找上門。

他就是幻化成當紅演員的毛泰江。

和以往凶神惡煞的惡魔不同,毛泰江相當具有契約精神。




面對討價還價,河立指出的合同漏洞,他竟同意寬限三個月讓河立給自己找個替補,這樣河立就不用交出靈魂,能繼續現在的光輝人生。

此外,還有個附加條件。

保准你猜不到,河立要教他唱歌。




享受到粉絲擁戴感覺的毛泰江,是個十足的音痴,學唱歌是為了能在粉絲見面上一展歌喉,吸引更多的粉絲。




只是,看河立這表情,這個學生不太好辦吶。




不過,隨著女主故事線的出現,劇情在輕鬆搞笑之餘,更加深入,引人深思。

河立偶然發現自己的歌曲靈感跟這個女孩完全重合。

究竟是誰抄襲了誰?一時讓人匪夷所思。





直到他跑去找惡魔問才知道,原來這些年使得他大紅的曲子的靈感全是惡魔竊取女孩的。






也就是說,「徐冬春」這十年依舊沒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所有的聲望、財富不過是外人眼裡的成功而已。

於他自己而言,仍舊是失敗的。

最致命的是,他的成功,毀掉了另一個人的人生。

而根據惡魔的條件,或許靈魂乾淨的女主便是河立要找的替補。

他究竟會作何選擇?

我們拭目以待吧。

講真,讓人在笑與淚中間感悟人生,是韓劇一貫擅長的。

惡魔象徵著人類無窮的慾望和對極致的追求。

他收走靈魂,不是奪走生命,而是使人不再擁有感情。

當初男主用感情換取成功和財富,歷經十年他才意識到沒有眼淚和情感,人根本不能稱之為人。

所以啊,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一切還是腳踏實地的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U_QemwBvvf6VcSZKr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