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唐僧是金蟬子的轉世,「金蟬子」到底是什麼?

2020-09-27     也可自話

原標題:《西遊記》中,唐僧是金蟬子的轉世,「金蟬子」到底是什麼?

《西遊記》中,悟空是猴,八戒是豬,唐僧是金蟬子——這玩意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為什麼會轉世成唐僧?

金蟬子被貶緣由

簡單點說,金蟬子就是一隻修煉成金身的蟬,本是如來的二徒弟,後來因為上課不聽講,被如來老師趕出教室,順便投了個胎,成了唐僧:

如來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 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說起來,上課開個小差而已,至不至於啊,捲簾大將失手打爛個琉璃盞而已,至不至於啊,天蓬元帥雖然調戲嫦娥,但讓人投豬胎,至不至於啊,在《西遊記》中,各種稀奇古怪的貶下界也見怪不怪了。

如來這一手貶謫金蟬子,是一步好棋,本來東土大唐所在的南儋部州就沒被如來的勢力拿下,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此處壞人多,所以要用佛來教化眾人,這事兒交給誰去做呢,肯定要指派個心腹,恰巧你金蟬子不聽話,順手就貶謫下去,也懲罰了,也達到傳經的目的了。

金蟬子的地位

金蟬子在《西遊記》神話體系中有多高的地位,原著中沒有明說,但可以從細節推測。

第一,他是一把手如來的親傳二弟子,是老闆的嫡系,這地位就不會低。

第二,取經成功修成正果之後,唐僧封「南無旃檀功德佛」,居孫悟空、觀世音、文殊之前。

第三,路過五莊觀時,鎮元子要徒兒摘兩顆人參果給唐僧一個人吃,鎮元子何許人,地仙之祖!人參果何等寶物,一萬年才得30個果子,聞一聞就能延年益壽,唐僧一人就吃倆,這般待遇能是普通人嗎?

只因鎮元子與唐僧前世有過一段緣,盂蘭盆會上,金蟬子親自給鎮元子遞了一杯茶,杯水之情而已,就要用兩個人參果去報答,可見金蟬子地位之高。

金蟬子到底是什麼?

金蟬子的含義有許多,在道教中,是一種煉丹術語,古人將金蟬脫殼視為再生、長生的象徵,因此在煉丹術中,就以金蟬為聖胎,經歷了金蟬脫殼這一劫,才能修仙成神。

在佛教中,金蟬子是一種星月菩提,其狀若金蟬,所以叫做金蟬子。

傳說金蟬子和釋迦牟尼確實有淵源,當年釋迦牟尼傳教失敗,來到中國,跟燃燈道人和金蟬子學習過道教。

中國歷來本就是三教合一,《西遊記》中更是如此,因此作為純粹佛子的唐僧,與道教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也就解釋得通了。

重點在於,為什麼一定是金蟬,不能是金蒼蠅金蚊子麼?

現在我們都覺得蟬這種小破蟲子真的很煩,每到夏天就跟死了娘似的嚎個不停,但是在古代,蟬具有非常高尚的含義。

如前所說,金蟬脫殼代表著重生、長壽,《西遊記》的設定中,吃唐僧一塊肉也能長生不老,這個特點與蟬的寓意暗合。

古人有佩玉的習慣,所謂君子如玉,把玉做成蟬的形狀佩戴十分流行,一是取長生之意,二是取高潔的品質,蟬為什麼有高潔的品質,後文再說。現代考古就發現了許多陪葬的玉蟬,大概是那些有錢的土豪希望能沾點蟬的仙氣,萬一哪天復活了呢。

蟬代表高潔,在古代詩詞中就可以找到證據,古詩有「詠蟬三絕」,唐開國功臣虞世南有《蟬》詩,初唐四傑駱賓王有《在獄詠蟬》,晚唐李商隱也有《蟬》詩——

虞世南說:「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的鳴叫聲傳播的遠,不是因為藉助了秋風之力,而是因為蟬本就「居高」,意思是說,品行高潔的人,不需要攀龍附鳳,自然能名揚天下。

駱賓王說:「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首詩中駱賓王與蟬合二為一,說蟬很高潔,不食人間煙火,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卻被誣陷入獄,身陷囹圄之中,只有高潔的蟬,能與高潔的我互相歌唱了。

李商隱說:「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我因為清高,所以清貧,就像蟬居於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雖然發出了哀恨的鳴叫,卻都是徒勞,不能幫助自己擺脫困境。

這三首詩無一例外,都是借蟬詠懷,表達自己的高潔品質。

所以你看,蟬本身具有非常好的寓意,金蟬脫殼代表重生和長生,與修道修佛之人追求的成仙長生是不謀而合的,它高潔的品質,又與清修之人的清高,不食人間煙火的品質相符,在《西遊記》中,唐僧肉具有長生不老的效果,唐僧的人設又是得道高僧,因此作者給他一個「金蟬子」的前世,是有許多考量的,絕非拍腦袋而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RWUzXQBd8y1i3sJwH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