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3月13日,山西文水發生了一件大事情:山西巡撫丁寶銓派出一支軍隊,開槍打死打死了100餘名阻止剷除煙苗的農民,這就是震驚一時的「交文禁煙慘案」。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吧。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清廷禁煙運動宣告失敗。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抵制洋煙泛濫,清廷反而默許各地種植土煙,並加征厘金稅。山西文水等地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土煙,而且以「味好勁足」聞名於世,因此很快就種植了大片土煙。
但是,清廷對土煙的態度不明朗。丁戊奇荒發生後,許多有識之士又開始呼籲禁煙。清廷迫於壓力,不得不多次頒布禁煙令。1909年,清廷再次頒布禁煙令,要求在6年內禁絕種煙。如果有提前禁絕種煙的官員,清廷將予以提拔重用。
當時的山西巡撫,叫丁寶銓。丁寶銓,字衡甫,祖籍江西南昌,生於1866年。丁寶銓小時候家境貧寒,經過一番寒窗苦讀後,走上了科舉考試的道路,在24歲時考上進士。此後,丁寶銓歷任吏部主事、軍機章京、稽勛司郎中、廣東惠潮嘉兵備道、山西冀寧道、山西按察使等職。1908年10月,丁寶銓升任山西巡撫,躋身封疆大吏之列。
1909年清廷下達禁煙令後,丁寶銓立功心切,向朝廷報告山西土煙已經禁絕,同時在山西使用鐵腕手段禁煙。文水知縣劉彤光為了完成徵稅任務,對農民撒謊,說山西巡撫允許在1910年種植土煙。於是,文水農民照常種煙。
1910年春天,丁寶銓派人去文水檢查禁煙情況時,發現煙苗生長出來了,長勢還不錯。丁寶銓聞訊大怒。他沒有追究劉彤光欺上瞞下的行徑,而是派軍隊前往文水,強行剷除農民種植的煙苗。對於農民而言,煙苗關係到一家大小的生計,他們當然會阻止官府剷除煙苗。3月13日,雙方發生激烈衝突。在衝突中,官兵開槍,擊斃農民40餘人,傷60餘人。連無辜的旁觀者都死傷數人。
「交文禁煙慘案」發生後,丁寶銓根本沒當回事,而是繼續在文水剷除煙苗,並處決了反對剷除煙苗的農民武樹福。
很快,山西《晉陽公報》獲悉了這件事。《晉陽公報》是山西第一份近代報紙,創建於1909年7月25日,是一份主張君主立憲的進步報紙。報社總編纂王用賓迅速派遣張樹幟、蔣虎臣兩名訪員(記者)前往文水進行調查、採訪。張樹幟、蔣虎臣採訪回來,將所見所聞寫成一篇報道,刊登在《晉陽公報》上。
丁寶銓見到這篇報道後,勃然大怒。他傳召《晉陽公報》經理劉錦訓,誣告種煙農民是土匪,否認「交文禁煙慘案」,要求《晉陽公報》重新刊文進行更改。丁寶銓承諾,如果劉錦訓這樣做了,將保舉他出任知府。
劉錦訓回到報社,與總編纂王用賓等人商議,認為此前的報道真實性無可置疑,不需要更改,反而繼續追蹤報道下去。劉錦訓當時還擔任山西法政學堂監督,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以公職在身為由,辭掉《晉陽公報》經理職務,由王用賓兼任。
第二天,丁寶銓見到送來的新一期《晉陽公報》上,沒有更改報道,只有辭職啟事,立即採取行動,撤掉了劉錦訓山西法政學堂監督職務,將報道「交文禁煙慘案」的兩名訪員張樹幟、蔣虎臣逮捕歸案,又將參與報道此案的山西省咨議局常駐議員張士秀判刑兩年,押解到臨晉監獄執行。
丁寶銓以為「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就能把事態強硬地壓下去。他萬萬沒有想到,時代已經變了。丁寶銓這一番操作,激化了矛盾,讓「交文禁煙慘案」傳遍全國,連上海的《申報》、漢口的《中西日報》等知名報刊都參與進來,進行轉載報道。丁寶銓憤怒至極,打算逮捕王用賓,王用賓聞訊逃到石家莊,寫成《正告山西咨議局》一文,抗議丁寶銓的暴行。
一時之間,丁寶銓成為眾矢之的。廣東道監察御史胡思敬聞訊,對丁寶銓進行參劾。清廷派直隸總督直隸總督陳夔尤開展調查。5月15日,調查結果出來了,丁寶銓被革除山西巡撫職務,交部議處。文水知縣劉彤光勒令革職,永不敘用。
丁寶銓灰溜溜地離開了山西。民國成立後,丁寶銓做了一段時間全國水利局副總裁,後隱居在上海。1919年,丁寶銓被人刺殺身亡,時年5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