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全國基層科協「 三長」論壇在南京舉辦。當日上午,200 余位與會代表分別前往南京市雨花台區、鼓樓區、江寧區、高淳區、溧水區,調研「三長」參與科協工作和發揮作用情況。江蘇在「 三長」基礎上,創新的「 四長」模式,有哪些先進經驗,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跟隨調研組的腳步看一看。
雨花台區、鼓樓區: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點亮教育
中國科協相關領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3+1」工作相關負責人以及「三長」代表們前往南京市雨花台區、鼓樓區調研。調研第一站是南京睿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調研組現場體驗了VR 實驗室、VR 教室等等,其中,VR 開放服務平台作為全國首個集全球性聯合實驗室、公共調試平台、開發者社區、體驗廳為一體的開放式平台,也是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及雨花台區產業科普教育基地。
南京睿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 兼首席技術戰略官賴小松是企業科技組的「四長」。他希望能通過科協組織,動員身邊更多的專業領域科技工作者,圍繞區域科技創新和科普產業發展,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攻關等活動,推出更多科普產品在南京落地,「進一步加強與南京高校產學研合作,同時借力雨花軟體產業的良好基礎,整合創
新資源,在提升科普產業、建設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務公眾科學素質提高、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等方面獻智助力」。
「今天的巨鯊,能夠做到在全球範圍內成就我們的客戶,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為醫務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技術便利,最大程度解除患者痛苦。」鼓樓區科協常委、巨鯊醫療集團董事長王衛向調研團介紹了多方面的科技創新成果。
代表們調研AR實驗室 劉炎昊/攝
他表示,企業將加強科技人才培養與科研團隊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科研創新成果與實踐緊密結合,發揮科技型民營企業的作用。不僅如此,王衛還將企業打造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將科普服務與公共文化建設、與人民群眾的科普需求有機整合起來,提供精準的科普服務。
曹李莉是鼓樓區科協常委、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校長,她重視學校的科普教育工作,相繼完成了創新實驗室、自動氣象站等建設。同時,還組織開發了「湯山翠谷現代農業基地的考察」「六合石林的地質考察」「南京博物院科技與文物考察」等綜合實踐課程,形成科技教育校本課程四大特色體系。她引導南京田家炳高中打造校園科普活動,不斷更新科技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學校的科技教育理論、實踐均走在全國前列,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反映中學科技教育策略的專著《學校科技教育策略》。
江寧區:營造科學氛圍創新科普方式
來自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科協相關「3 + 1」工作負責人,以及各地「三長」代表來到江寧區調研現場。
活動第一站,調研組來到江寧區銅山中心小學。走進學校,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棵安裝著光伏發電板的生態樹,這棵樹是學校生態科技園中的重要實驗成果。祿口街道科協副主席、銅山中心小學代表周興全介紹學校科技教育時說,近年來,銅興小學通過打造「10個科技基地與5個科技場館計劃」,全面提升學生參與科技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將科技應用到生活、學習各個方面,更好地發揮青少年影響力和科學創造作用。生態科技園裡擺放著日晷,周興全介紹,每逢科技課,老師們便帶學生來這裡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
在中草藥基地和試驗田,有學生自己動手種植的紫薯和黑小麥,通過對農作物的觀察,避免出現科技發展「不識農」的現象,提醒學生不忘初心,珍惜糧食。在學校動物園,有學生自己親手培育的鴿子、兔子、野雞等動物。「為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學校發明雞兔同籠的飲食工具,讓學生動手製作能讓雞和兔子同時進食的飲水器,頗具趣味性。」周興全說。
學校5個科技場館,陳列著學生們的創意小發明,3D 列印室、農耕室、科學實驗室等等一應俱全。周興全說:「處處是課堂,處處是實驗基地,科學知識才能入腦入心。」學校的科技教育模式得到調研代表認可,他們表示,銅興小學重視科技設施投入,科技教育用心,值得學習。
第二站,代表們來到江寧區橫溪街道橫溪現代農業產業園,江寧
區橫西街道科協專職副主席、農服中心黨總支書記(高級農藝師)徐松濤介紹了橫溪街道「四長」作用發揮情況。「為更好地將科技與農業結合,我們率先聯合街道科協、農服中心、農技協合作,建立橫溪農技協,發展『一園一品』工作,將這裡打造成集特色旅遊、生態種植、農產品新技術開發與研究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綜合農業基地。」特色淡水魚館、水稻種植基地、花卉園……這裡的新技術不僅帶動蔬菜、花卉、水果等植物的產量,還解決了就業問題。通過參觀交流代表們表示,要將所學所感轉化為實踐行動,要將更多創新想法融入「3+1」工作中去,將工作向縱深推進。
溧水區:結合地方特色打造特色產業
由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代表組成的調研組來到溧水區。他們首先來到南京溧水區秦淮梅園,溧水區和鳳鎮科協副主席、秦淮梅園董事長陳雲東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梅園發展及特色產業種植情況。
陳雲東說,秦淮梅園是南京市休閒旅遊農業「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占地總面積1600 多畝,其中古梅園有500 多畝。這裡集梅花苗木培育、盆景製作、觀賞、銷售以及青梅種植培育和景觀樹造景應用等功能為一體。隨著溧水梅花節活動的舉辦,秦淮梅園推出以「梅好生活」為主題的「秦淮梅園」杯攝影大賽,吸引了大批的賞梅市民紛沓而至,以及許多攝影愛好者專程帶機器設備拍照取景。」
代表們調研溧水區 劉天靈 /攝
調研活動第二站是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雲鶴小學。該校校長鄧祥順介紹,近年來,雲鶴小學率先開展青少年科普展覽與教學活動,通過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等方式,將科技科普活動引進校園,極大推動全鎮、全區中小學科普工作的提升。代表們紛紛表示:「科普工作不僅要創新,還應『用心』,要為這樣著力提升科教水平的學校點贊!」
高淳區:科普惠農企業創新
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新疆兵團的代表們來到南京高淳區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和南京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工作調研。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坐落於高淳區永勝圩螃蟹文化產業園,現有社員3218 戶,養殖面積13.68 萬畝,是全省首家跨區域水產類專業合作聯社。聯社利用現代物聯網遠程控制,實時監控水質生產環境,遠程智能控制相關設備,避免過度投放和污染,實現水產養殖的管理、生產、服務、商務一體化,打造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生態養殖示範基地。
「四長」代表、南京市高淳區科協常委、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電商部經理、螃蟹研究所副所長邢秀梅的父親是著名的「螃蟹大王」邢青松。十年前,邢青松將分散的螃蟹養殖戶集中起來,成立了青松水產專業合作社,而如今已發展成為成員超3000 人、養殖面積超過13 萬畝的專業合作聯社。邢秀梅潛心向原高淳區農業局首席專家陳賢明學習,研究螃蟹養殖技術,再免費向社員提供先進的養殖技術,提高畝產值,帶領社員致富。同時,她還將固城湖螃蟹進駐「線上」,在多個電商平台進行銷售,拓展了社員的銷售渠道。在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們了解到,該公司業務範圍涉及日用陶瓷、文化藝術陶瓷、高技術陶瓷等,產品暢銷全球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該企業被江蘇省科協命名為「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今年,南京市科協和高淳區科協還在此開設「 高陶·國瓷小鎮—— 龍湖農業科技園」「 特色區級南京科普游」線路。
「四長」代表、南京市高淳區科協常委、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副總監蘭亭大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讓企業從單一的炻器產品,發展到骨質瓷、炻器、高技術陶瓷、藝術陶瓷系列品牌產品,該企業也成為我國技術裝備最先進,研發、設計、製造能力最強,產品種類最齊全的陶瓷企業。(文字: 趙夢褀 劉炎昊 章爍 夏文燕 圖片:劉炎昊 劉天靈 編輯:謝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