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瞰豫界丨安陽林州市魏家莊村:「風情小鎮」崛起紅旗渠畔 一鍋農家稀飯煮出鄉村幸福滋味

2019-07-25     今報三門峽

【核心提示】

有些地方,只需看一眼照片便會深深愛上,南太行便是其中之一。河南有座與世無爭的小城,不僅位於八百里太行風光最勝處,還有著絕美的太行天路和世界第八大奇蹟紅旗渠,她就是安陽林州。

黃華鎮魏家莊,地處林州市城鄉接合部,紅旗渠穿村而過,乾淨漂亮的房子井然有序。借發展旅遊經濟的春風,這個村子有22戶村民註冊登記了農家樂,不僅自己鼓了腰包,還帶動200多名剩餘勞動力就業。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於艷彬/文 見習記者 於彥鵬/圖

一鍋農家稀飯 熬出了農家人的幸福

沿著林州市紅旗渠大道一路向西,路盡頭便是聲名遠播的紅旗渠一乾渠,右轉,華麗出現的便是太行山最美公路——林石線。

沿一乾渠岸邊,驅車向北行駛不到2公里,22家農家樂星羅棋布,引得遊人味覺大開,禁不住停車駐足。

林州一號院老闆叫劉小峰,今年41歲,魏家莊蔡家溝自然村人,用他的話說,他是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

「以前是泥腿子,雖然靠手藝掙了一些錢,但也都是辛苦錢。」憨厚的劉小峰操著一口林州普通話對記者說。2011年前後,隨著村居環境的改善,周邊縣市前來觀光旅遊的客人也漸漸多了起來,遠在山西陽城打工的劉小峰農忙回家時捕捉到了這個商機。

「遊人多了,市場也就大了,機會也就多了。」2011年,劉小峰和妻子吳蘇紅決定在家門口擺攤賣涼皮,捎帶賣一些時令水果,但生意一般。

劉小峰說,他經過認真思考,認為城裡遊客來這兒除了觀光外,還有就是想吃一些特色飯,城裡平時吃不到的飯。

「我們這兒的特色就是大鐵鍋熬稀飯,食材有紅薯面糠餅、干蔓精、紅薯片、胡蘿蔔、南瓜片、黃豆、花生、紅小豆、梅豆等,足足熬上兩個小時,味道絕對是城裡人平時吃不到的。」臉上寫滿自信的劉小峰說,他決定從農家大鍋稀飯做起。

2013年,劉小峰借錢翻蓋了房子,並在院子裡支起了兩個大鍋。「2元錢一碗,回碗不收費,就是因為這一鍋農家稀飯,我的生意越來越好。」劉小峰笑著說,隨著客人越來越多,自己的兩口大鍋也是越換越大,直徑從之前50多厘米到了如今的120厘米,就這還不夠賣的。大鍋稀飯是修紅旗渠時人們的「主食」,現在配上涼菜,是遊客喜歡的美食。

「農家炒糠、酸菜炒小米、小米稠飯、芥末粉皮……如今,咱的農家院可以做出50多個菜品。」劉小峰說,桌子從之前的五六張增加到今天的50多張,最多可容納300多人同時就餐,廚師和服務人員加起來有20多人。

談到一年的收入時,劉小峰笑而不語,一旁的魏家莊婦女主任魏瑞芳給他「透了底兒」:「少說也得有二三十萬,遇上好年景,估計會更多。」

「我就是跟小峰學的,現在不僅蓋起了2層小樓,還買了車,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強。」林州一號院的對面渠上是「保昌農家院」,老闆劉保昌在輩分上是劉小峰的叔叔,談起自己創辦農家院的經歷時,連連稱讚劉小峰:「都是小峰教我的,我問什麼,他說什麼,毫不保留。」

魏瑞芳告訴記者,在劉小峰的帶動下,從2013年起,村裡的農家院迅速興辦起來,到如今已經發展到22家。2017年他們的營業額加起來有1200萬元,2018年至少能達到1600萬元。如果按照30%凈利潤算,收入近500萬元,每家能掙20多萬元。同時,22家農家樂還帶動了村裡200多人家門口就業。

時令水果+山貨批發 收入不比農家院差

臨路的農戶開辦了農家樂,而遠離道路的農戶則藉助村裡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走出了銷售時令水果+山貨批發的致富路。52歲的劉憲紅算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我家有4畝多果園,另外還承包了兩三畝村集體果園,種的有李子、核桃、杏子、板栗等。」劉憲紅說,一開始自己和老伴就是在村口路上賣一些時令水果和山貨,隨著遊客增多,自己開始收集農戶家的水果和山貨,批發加零售,生意還算不錯,一年下來,也有個十萬八萬。

「街道寬了,路燈亮了,公交車通了,村民的生活也好起來了。」劉憲紅說,得益於鄉村振興和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村裡的人漸漸富裕起來,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發展,很多鄰村村民也都跑到我們這兒賣山貨、開設兒童樂園、騎馬場等,通過奮鬥,大家的錢袋子更鼓了,日子也過得更好了。

站在紅旗渠畔的觀光大道上,魏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明生指著東邊成片的木槿說:「我們合作社現在有100多畝木槿基地,到明後年計劃發展到300多畝。我們培育的是可食用木槿,將來不僅供應本村農家樂,也供應周邊農家樂。」

著力打造「顏值+氣質」的魅力鄉村

昔日偏僻落後的魏家莊,經過科學治理、升級改造實現華麗轉身,一個美麗的山區「風情小鎮」在紅旗渠畔顯雛形。

魏瑞芳告訴記者,為了大力改善村居環境,從2016年,魏家莊村投資110餘萬元,對5個自然村道路環境全面進行升級改造。為了充分利用好紅旗渠景觀大道的區位優勢,打造具有山鄉特色的美麗鄉村新板塊,魏家莊村對渠兩岸22家農家樂統一規劃,並細化強化了衛生標準、服務質量,規範了店內軟硬體設施。既迎合了現代都市人的審美情趣,又突出了古樸山村、渠畔人家的本土特色。

魏家莊村把山水田園風光轉化為發展優勢,著力打造外在顏值和內在氣質,不僅留住了最美鄉愁,也讓百姓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除此之外,該村還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建立了環衛保潔長效機制,讓每一戶都通了天然氣和自來水,走上了水泥路,群眾的幸福感倍增。

「俺村建設得越來越好,以前到縣城買了房子的人,如今紛紛返回老家翻蓋房子。」魏家莊村老黨員魏三全說。

環境好了,腰包鼓了,還要讓精神富起來。在魏家莊村,一曲動人的村歌在村莊上空迴響,歌頌美好的家鄉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都說俺的家鄉美,人傑地靈好風水……」村裡老老少少都能哼幾句村歌《俺的家鄉美》。

如今,站立在紅旗渠岸上環顧,面貌一新、別具風格的魏家莊村,一步一景,景景相連,如在畫中。很多遊客也慕名而來,體驗山鄉風情。

這裡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這裡踏准了美麗鄉村的步點,這裡沐浴著黨心、民心,擼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了名堂,干出了魏家莊新時代人的精氣神,干出了紅旗渠精神的神韻和影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PfVJ2wBmyVoG_1ZHJ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