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澠池縣天池鎮的致富故事……

2019-07-30     教育通訊

文章來源:V觀澠池

盛夏時節天氣酷暑炎熱,剛在豬場幹完活的劉愛麗滿頭大汗地趕到家裡,得知記者來了解情況,她想來誇誇縣裡的金融扶貧政策,「多虧了農商行給我貸這5萬塊,讓我辦起了豬場。」劉愛麗懇切地說:「要是沒有金融扶貧這政策,俺家日子還不知道能過成啥樣。」

劉愛麗是天池鎮東楊村村村民,5年前她的丈夫李瑜偉在幫鄰居蓋房子時,意外從高處跌落,造成高位截癱,治療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的積蓄,還欠下一身債,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瘦弱但堅強的劉愛麗毅然隻身撐起了這個家。「他雖然不能動,但是只要人還在,這家就是完整的,我不能放棄。」劉愛麗說。

丈夫治病要花錢,兩個孩子上學也要花錢,貧困戶的低保和各項補助如同杯水車薪,還是得發展產業,劉愛麗跟丈夫一合計決定通過養豬擺脫困境,但是當年一頭繁殖母豬的市場價為2500元左右,一貧如洗的劉愛麗一家,根本負擔不起。

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劉愛麗想起了村裡一直宣傳的金融扶貧政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她來到澠池農商銀行天池支行,在得知劉愛麗的家庭情況後,工作人員決定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她。在農商行工作人員和鎮、村幹部的積極幫助下,劉愛麗貸了5萬元的財政貼息貸款,她一鼓作氣租下了村裡的廢棄豬場,買了繁殖母豬,自殖自養,通過一年的努力,劉愛麗不但還清了5萬元貸款、自家的養豬場也初具規模。去年,劉愛麗再次貸款5萬元,擴大養豬場規模,目前養豬場共有母豬10餘頭,肉豬40餘頭,年凈收入可達一萬餘元以上。現在劉愛麗逢人就說:「金融扶貧貸款真是及時雨呀,如果沒有當初的雪中送炭,根本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

跟劉愛麗一樣靠金融扶貧改善生活的,還有天池鎮芮溝村的馮少波。

馮少波是天池鎮芮溝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因為強直性脊柱炎的影響,他喪失了大部分的勞動能力,一家兩口全靠低保過日子,但是眼看兒子一天天長大,到了該上學的年紀,花銷也越來越大。馮少波心裡想「日子不能這樣過了。」看見近幾年不少村民靠養蜂脫貧致富,馮少波也動了心思,在試養了一箱蜜蜂成功後,他打算正式發展養蜂產業,在經過農商行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多方調查後,馮少波貸到了兩萬元財政貼息貸款,養了80多箱蜜蜂,今年80多箱蜜蜂共取出蜂蜜4000餘斤,按照一斤20元的均價,一年能收入八萬餘元。馮少波說:「明年我想再貸5萬元,再多買些蜜蜂,擴大規模。」

一池金融「活水」引來勃勃春意,劉愛麗、馮少波只是我縣金融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把金融扶貧作為助推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作為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的關鍵舉措,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金融扶貧相關政策,進一步夯實三級服務體系、強化政策宣傳、創新推出了「兩椒一藥」特色貸、加強貸後監管、嚴格風險防控,確保「貸得出、用得准、還得上、能致富」,有效解決貧困戶貸款難問題,以精準做好金融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融媒體記者:呂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OTXQmwB8g2yegND4s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