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瀏陽市龍伏鎮從夯實基礎、創新方法、真學深學入手,因地制宜為基層黨員定製「營養套餐」,採取「4+」學習模式,將學習教育貫穿全過程、實現全覆蓋,為基層黨員補鈣充電。
採取「領學+自學」模式
依託主題教育讀書班、農民講習所、黨員夜讀課堂等陣地,邀請黨校教授、支部書記、理論水平高的黨員同志為各支部書記及廣大黨員幹部講授黨課、開展研討,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等理論讀本,結合生活工作談體會、提要求,通過引領學習,加深黨員幹部對原文原著的理解與感悟。截止目前,全鎮各支部開辦主題黨課22堂,研討交流15次。
「我年齡大了,理論書籍讀起來有難度,支部書記一講解,我就明白多了。」近日,石柱峰村淺船支部結合主題黨日開設主題教育農民講習班,支部書記傳達領學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及主題教育有關知識,運用農民黨員聽得懂、學得會的語言進行政策理論「二次傳播」,確保所有黨員學深悟透。
同時,該鎮給所有支部及黨員發放學習讀本,精心製作口袋書,鼓勵廣大黨員幹部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見縫插針式學習。將每周三定為「固定讀書日」,全鎮各黨支部依託「主題教育午間課」、「讀書會」等載體,引導1500餘名黨員幹部開展自主學習,營造濃烈的學習氛圍,鞏固學習效果。
採取「線上+線下」學習模式
積極搭建「網際網路+」學習教育平台,利用「學習強國」app、微信群等多媒體開設主題教育網絡課堂,及時發布本支部學習計劃,推送學習內容,定期和流動黨員電話交流交心,教育流動黨員老實做人、踏實做事,多為家鄉做貢獻,確保流動黨員「流出」而不「流失」。龍伏支部自2018年底開通網絡課堂以來,開展網絡視頻會議及學習12次。
龍伏支部開展流動黨員視頻會議學習
不斷豐富拓展線下學習載體,通過開展龍伏「正能量」先進事跡宣傳報告會、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村級道德館,讓黨員身心受到洗禮,激發愛國熱情,增強踐行初心使命的自覺性。2018年建成開館的焦橋村道德館,成了鎮里各村支部開展常態化學習的教育基地。館裡展示的22位道德模範是來自全鎮各村的「草根模範」,有熱心公益、服務四鄰的人民公僕,有用青春和汗水為鄉鄰謀福祉的致富能手,有好家風培養出來的好女兒,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些「草根模範」用平凡壯舉詮釋人間大愛,樹立文明標杆,將文明新風吹到鎮里的每一個角落,激勵著每一位黨員幹部見賢思齊。
採取「補餐+點餐」學習模式
為確保學習教育高質量推進,龍伏鎮建立1+5學習幫扶機制,各支部委員、黨建指導員及理論文化水平較高的黨員聯繫幫助5名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的黨員,通過送學上門、單獨輔導的形式,將黨章黨規、國家方針政策等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為這些黨員補課加餐。來自焦橋村的老黨員黃翠峰是焦橋片區學習幫扶組的成員,他多年來堅持讀書看報,撰寫心得體會,將個人所學所思所想通過黨課等形式分享給其他黨員。
對於學習能力強、學習熱情高的黨員,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特點、個人需求,利用手機簡訊、微信平台,配置發送創業致富、科技興農、服務轉型升級等特色學習內容,為特殊黨員群體配餐點餐,進一步增強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採取「理論+實踐」學習模式
在開展理論學習研討交流的同時,堅持將學習教育與脫貧攻堅、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通過開展「把話筒交給群眾」、黨員崗位認領、簽訂服務承諾書、黨員微服務等活動,傾聽群眾聲音,了解群眾所思所盼,為群眾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來檢驗學習成效,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老化的路燈立即被更換,壞了的路面很快得到修復,堵塞的水圳及時被疏通。龍伏村村民劉利民家裡因故失火,房子燒塌,村支部發動全體黨員募捐,2天內為其籌集愛心款3.5萬多元用於房屋重建。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龍伏鎮各支部圍繞人民群眾關切關注問題開展志願服務活動80餘次,解決民生髮展難題20餘件,把「問題整改清單」變為「成績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EyN2W4BMH2_cNUgD3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