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浮躁社會是什麼樣的?
無論你是誰、掌握了什麼資源、積累了多少家業。總有一種變革針對你,總有一款危機適合你。
沒有一種模式是長存的;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人們所有的經驗和積累,都隨時可能被顛覆、被清零,大家只能在夾縫裡求生存。
因為一切都在變化,就沒什麼能阻止人們不擇手段;
因為一切都有待可期,每個人的原始慾望都會被激發;
因為一切模式都不永恆,每個人就只能撈一把就走,只要眼前利益;
這就是浮躁社會的特徵。
人們每天都在喊創新,創新就意味著顛覆,顛覆就意味著搞破壞,破壞成了一種常態。
管仲說:有恆產者才有恆心。在一個被任意洗牌的社會,人們怎麼才能保持初心和恆心?
浮躁的社會裡,人們的生活一直被各種效率和效益主導,人們不斷鞭策加快,凡事追求立竿見影,「疲於奔命」成了多數人的狀態,「搶到就是賺到,時間就是金錢,一切用結果說話」,就是普世的價值觀,就連蹣跚學步的孩子,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浮躁的社會裡,大家的心態都是一樣的:趕緊衝進去撈一把就走,然後伺機再撈下一把。
社會很快,人們很急。急著成功,急著實現財務自由、體驗刺激的人生。
這種對效率的極端追求,導致了人們對過程、規則的蔑視。人們已經進入「無利不往」的狀態,越來越冷靜、現實、理性、麻木,活得就像一台設定了既定程序的機器。
這就是浮躁的社會,不分男女老人、不分農村城市、不分貧窮富裕、集體陷入了忐忑、焦躁之中。
2
那麼,不浮躁的社會是怎麼樣的?
孔子以前幫我們樹立出了社會秩序: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道理很簡單,就是讓社會能夠有條不紊的運轉,讓大家不要動不動就想著顛覆誰,你做好你該做的就行了。
但是在浮躁的社會裡,一切統統亂套了,別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些了,其它所有的論理關係都被打破了,年輕人早就不聽上一代人的話了,所有的事物都被商業化,娛樂化,甚至扭曲化。
不浮躁的社會裡,人們是怎麼樣的?
是工人知道自己的美好藏在自己日益精進的手藝上,而不是隔壁福利彩票店裡;
是老師知道自己的成藏在學生的未來身上,而不是自己創收的補習費里;
是醫生知道自己的幸福在病人健康的微笑里,而不是病人家屬送的紅包里;
是社會想辦法讓人們相信賺錢的邏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不是各種「投機取巧」。
是普通人也會有過得快樂的方式,商人不會因為多賺錢而去破壞規則和環境;
是人們自己吃飽後想到的不僅是享樂,還包括那些沒有飯吃的人;
是解決矛盾的方式是法律和講道理,而不是靠鬧和撒潑……
禪宗里有一段公案,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回答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時就想著砍柴,擔水時就想著擔水,做飯時就想著做飯。」
這就是浮躁和不浮躁的區別。
3
有很多人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想說:世界那麼大,憑什麼輪到你去看看?
是的,大家都在變的更聰明,變的更好看,變的更勤奮。
憑什麼輪到你能掙大錢,憑什麼輪到你成功?
浮躁的人啊,比聰明會走火入魔,比好看會整容上癮,比勤奮會搭上性命。
而在不浮躁的社會裡,人和人唯一相比的,是看誰更專註:
1:作為一個演員,你必須有獨到的表演;
2:作為一個模特,你必須鍛造嶄新的氣質;
3:作為一個碼農,你必須精通某種特別路徑;
4:作為一個廚師,你必須原創幾個拿手的菜;
5:作為一個保姆,你必須更善於裝點生活;
一位知乎上的分享讓人感慨:作者和妻子去日本騎行,因為妻子騎得很慢,他發現在妻子身後有十幾輛汽車排成長龍,卻沒有一輛按喇叭催促,甚至沒有一輛試圖超車。後來妻子將路讓出來,車隊才超過他們,一輛汽車裡的小朋友還在對她喊「加油」。
這就是不浮躁的社會,人人都溫情脈脈,而不是互相看不慣。
希望有一天,希望我們這一代人,還能趕得上社會不浮躁的那一天,那時的我們或者我們的後代,就可以各就各位,各按其時,各安其事。
到時候,每個人都能過上一種穩定而踏實的生活。不用想著顛覆別人,也不用提防被別人顛覆。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互相看順眼。
只有這樣,我們才有閒情逸緻,可以坐下來聊聊天……
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談得上幸福感。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四個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