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冠軍無用論」站不住腳!國青成績糟糕是根本原因

2019-12-29     黑色柳丁

近日的中超投資人大會上,會上一足協領導談到了廣州恆大:「你們恆大拿那麼多冠軍有什麼用?9連冠10連冠中國足球也上不去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那麼,「恆大冠軍無用論」站不站得住腳呢?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恆大是俱樂部,國足是國家隊。恆大拿冠軍多與中國足球還是上不去,根本沒有直接關係,甚至可以說國足的成績不關恆大的事。何況,中國足球水平的根本和根基在於青訓。水平上不去,前20年的青訓荒廢、人才斷層很致命。板子打到恆大拿冠軍拿得太多,顯然是南轅北轍。

我們簡單來看看中超時代後國足的成績。2004年,中超元年冠軍是深足。但是,這一年中國足球下滑已經很明顯了,因進球數少一個被科威特淘汰,無緣十強賽。之後05世青賽的國青球員閃耀。事實證明,這一批球員,是國足未來10多年「偶爾」閃光的核心班底。

2007年,中超冠軍是長春亞泰。國足再次參加亞洲杯,卻從亞軍直接變成了小組賽即遭淘汰。2008年,中超冠軍是山東魯能。國足成績就更慘了,再次無緣十強賽。國足排名跌出前100,創造歷史性恥辱。之後高洪波時代成績回升,但也只是友誼賽。恆大2011年首次奪冠後,國足一度遭遇恥辱,位列世界第109位,亞洲第13位。1-5慘敗泰國青年軍後,卡馬喬恥辱下課。

但是,在05世青賽國青班底最後的「紅利」下,國足成績有點回升,2015年1月,國足亞洲杯首次以三場全勝提前一輪鎖定小組第一亞洲杯出線。里皮首次執教國足,率隊擊敗韓國、烏茲別克和卡達,帶隊成績讓人信服,在長沙1-0力克韓國隊,真正做到了在大賽擊敗韓國!這一年國足世界排名一度達到第57位,力壓韓國上升至亞洲第4,這是國足自1996年4月以來首次排名超越韓國隊。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青訓斷層,國足成績很快就下滑了,於是我們聽到了足協這樣的「甩鍋」言論。

實際上,中超聯賽的水平要提升,就必須要引進高水平的教練和外援。要吸引高水平人才來中國,就必須要付出比歐洲聯賽更高的成本。通過優秀外援和外教的帶動,中超聯賽的水平已經得到明顯提升。恆大等中超球隊常年進入亞冠淘汰賽階段甚至拿到兩次亞冠冠軍,中超的球市和市場價值近年來不斷活躍,都是例證。很多球迷說,不是恆大,根本還不看中超呢!

「中國足球落後的根源在於青訓。青訓是中國足球改革的基礎,也是中國足球發展和振興的戰略基石,事關中國足球的未來。」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2018年曾公開表示。青訓薄弱導致的人才斷檔帶來的惡果就是,中國足球各級國字號隊伍近年來成績下滑嚴重,聯賽中本土年輕人才更是匱乏。足球青訓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馮瀟霆、郜林、蒿俊閔,他們在國青時代非常出色,事實證明也基本扛起了一個時代的國足,不算出色,但比現在要好。2006年之後,中國國青隊再無世青賽參賽資格。近七屆亞青賽,U19國青僅4次晉級8強,最近兩屆均折戟小組賽;U16國青僅1次晉級8強,4次小組未出線,最近兩屆預選賽即遭淘汰。中國青少年球員水平江河日下,在亞洲賽場競爭力越來越弱。那麼,馮瀟霆們淡出後,國足憑什麼一飛沖天?目前的糟糕成績,是缺乏人才後必然的結果。

中超U23政策不斷變更,但大部分球員都是「應付」政策而生的,不會幫助國足太多。恆大九年17冠,中超八冠王、兩奪亞冠不說,建好各級梯隊,七年多來投入26億元,青訓成績也慢慢出了,中國足球目前不行的「鍋」,恆大完全不需要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BrUT28BMH2_cNUgxc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