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心腦血管疾病的日益高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血脂健康,甘油三酯、膽固醇等名詞也是信手拈來。
但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血脂檢查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在參考範圍內、甘油三酯偏高,醫生卻重點強調要降壞膽固醇。這是怎麼回事?
1,壞膽固醇結果在參考範圍內,為什麼也要降?
眾所周知,由膽固醇轉化而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硬化,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一殺手」!
一方面,它可以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穩定性斑塊,使血管變窄、血流受阻,誘發冠心病、腦缺血、主動脈瘤等疾病;
另一方面,它還會刺激血管發生炎症,損傷血管壁,更利於膽固醇的沉積,形成大而不穩定的斑塊。一旦斑塊脫落或破裂,就可能誘發心梗、肺栓塞、猝死等嚴重後果。
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壞膽固醇升高。但是,即使壞膽固醇的檢查結果在參考範圍內,也未必安全。這是因為血脂報告單中的參考範圍是針對健康人群而言的,有危險因素的人群應適當調整標準。
一般而言,不同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參考以下標準:
健康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低於3.12mmol/L;
高危人群:高血壓合併一項以下危險因素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低於2.6mmol/L;
【影響壞膽固醇標準的危險因素】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吸煙;糖尿病;缺少運動;肥胖;高血脂症;直系親屬存在家族史。
極高危人群:已經確診缺血性心臟病或冠心病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低於1.8mmol/L。
也就是說,如果你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甚至極高危人群,即便壞膽固醇含量低於3.12mmol/L,只要沒達到相應的標準,也需要降膽固醇。
2,為什麼醫生更重視降壞膽固醇而不是甘油三酯?
既然膽固醇結果在參考範圍內都可能要降,為什麼甘油三酯已經偏高了,醫生卻不是那麼十分重視呢?
1,甘油三酯易受飲食影響
甘油三酯與飲食關係密切,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群的甘油三酯為0.6~1.7mmol/L。如果抽血前一天高脂、高糖飲食,就可能導致檢查結果偏高。而恢復正常飲食後,有些人的指標就會恢復正常。
也就是說,某一次甘油三酯結果偏高,可能是飲食原因,不能確診為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就暫時不需要藥物干預。但如果高出正常值特別多,或伴有其他危險因素,就要另當別論了。
【小貼士】一般來說,建議體檢前一周正常飲食,前三天素食,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2,甘油三酯通過壞膽固醇起作用
這是醫生相對更重視降壞膽固醇而非甘油三酯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壞膽固醇可直接誘發動脈粥樣硬化,而甘油三酯主要通過使壞膽固醇發生結構性改變起作用。
甘油三酯能將體積較大的壞膽固醇變成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讓其更容易穿透血管內膜,沉積到內膜下層。小而密的壞膽固醇與內膜下的血管壁有更好的粘附能力,不易隨血液流動沖走,因此更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針對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而言,直接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既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又能減輕與降甘油三酯藥物聯合使用帶來的肝臟負擔。所以,在既需要降甘油三酯,又需要降膽固醇的情況下,醫生一般會以降膽固醇為主。
3,降甘油三酯,生活干預不能少
甘油三酯升高主要以減肥、調節生活方式為主,如果生活干預不能使之恢復正常水平,可以考慮藥物干預。
但如果甘油三酯≥5.65mmol/L時,有發生急性胰腺炎的風險,需藥物干預,首先降低甘油三酯,比如使用貝特類藥物。
3,降低膽固醇,臨床常用這些藥
控制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於心腦血管健康意義重大。臨床上,主要會用到哪些藥物呢?
1,他汀類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藥。它是一種還原抑製藥,能抑制肝臟細胞合成膽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量及活性增加,加強肝臟細胞對血清膽固醇的清除能力,從而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
他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比較全面地調控血脂,尤其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引起的高血脂療效更佳。
此外,他汀還具有抗炎、穩定斑塊的作用,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防止斑塊破裂,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如果能及時合理地應用他汀類藥物,部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甚至可以逆轉。
2,依折麥布
依折麥布是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它通過選擇性抑制小腸膽固醇轉運蛋白,有效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及肝臟膽固醇儲量。
對於單用他汀降脂效果不夠好,或他汀不耐受的患者而言,可聯合使用依折麥布,同時抑制膽固醇的合成與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3,多廿烷醇
多廿烷醇,是比較新的降脂藥,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並提高機體對壞膽固醇的清除能力。
主要適用於老年人、肝功能異常、他汀不耐受等患者,也可與貝特類聯合使用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症,臨床安全性較好。
【注意】以上藥物具體使用方法及適宜人群,需由醫生裁定,不可擅自服用或更改劑量,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4,日常3招,幫你控好「壞膽固醇」
藥物干預降低壞膽固醇的同時,飲食方面也不能懈怠。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避免膽固醇升高,甚至可以輔助降低壞膽固醇。
1,大豆:卵磷脂
卵磷脂被稱為「血管清潔劑」,具有乳化壞膽固醇的作用。在腸道中,卵磷脂通過與膽固醇結合,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在血液中,卵磷脂也可與小顆粒膽固醇結合,促進膽固醇的利用,避免膽固醇黏附在血管壁上。
雞蛋黃和肝臟都含有卵磷脂,但膽固醇含量也較高,所以,對高膽固醇患者而言,更建議選擇大豆。
可將大豆發酵製成納豆,不僅含有卵磷脂,其所含的納豆激酶還能幫助溶解血栓,抑制血小板凝固,起到防範血栓形成的作用。
2,堅果: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代謝,酯化膽固醇,降低血膽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升高好膽固醇含量,幫助調節血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不飽和脂肪酸還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抗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堅果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建議每天食用一小把。
3,紅曲米:天然他汀
紅曲米是唯一一種富含他汀的天然食物,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從而輔助調節血脂。
紅曲米蒸饅頭
食材:紅曲米、麵粉、糖、酵母粉。
做法:
1.將紅曲米倒入涼水中,用手充分捏揉、過濾,製成紅曲米水備用;
2.在麵粉中加入糖和酵母粉,攪拌均勻,倒入紅曲米水揉成麵糰,靜置半個小時使麵粉充分發酵;
3.將麵糰揉成可食用的饅頭大小,蒸2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