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培機構的校長,你是想創業還是想圈錢?

2019-10-08   校長盟

國慶期間看中國好聲音,順手查了新晉導師李榮浩的簡歷,經過多年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從一個幕後作曲家到台前歌手的華麗轉身,中間經歷了10多年的磨練,才有了他如今開掛的人生。

"厚積薄發"我想大致也就是這樣的;讓我對這個詞加深理解的是去年羅胖的跨年演講中的一個案例,他說希望藉助春晚宣傳自己公司,央視老領導要求他們有日活過億的伺服器,他感覺要求高了,當看到淘寶在春晚廣告後伺服器崩潰的結果後,他感覺老領導是在愛護他。雖然他以開玩笑的方式講的,可道理是共通的。

做企業做事業是需要一點點積累的,尤其在創業階段,需要不斷尋找自己的成功因子,反覆驗證成功,才能作為企業文化和基因保留在組織中,成為組織財富。

回到教培行業,這幾年因為地產金融行業發展相繼受挫,大量熱錢湧入教育和大健康產業,可他們的加入不是為了幫助中小機構創業,而是為了圈錢,因為資本是逐利的。大家都想掙塊錢,少了為客戶解決問題的意識,做客戶價值的初衷,只剩下股東價值引領,過度追求利潤偏離了做這件事情的初心!

教培機構經歷了20年的發展,大致形成了頭部機構,中部機構和小微機構的產業布局,頭部機構因為自身體系完整,現金流強大,基本已經搶灘資本市場,中部機構也會因為自身的優勢獲得天使投資,比如平行線獲得李開復投資,小微機構是三類機構中缺少人才,缺少資金又渴望突圍的一類機構。



想要藉助機會突圍的想法是好的,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利用自身優勢,抓住機會趕上無論是大趨勢小趨勢都是可行的,可是想要一夜暴富,掙快錢、圈錢的想法卻是危險的。

金錢是為生命服務的,沒有客戶價值,金錢沒有交換的前提,沒有等價交換,商品都不是商品,何來相互服務與平衡呢?


因此,緊盯著別人做什麼賺錢了,就趕緊轉行,想要追上快錢的趨勢是很難達到的,與其不停追著車跑,不如做個等車來的人,自顧耕耘,做好準備,等到時機成熟屬於你的那趟車。在等車過程中,要積累自己,才能在需要面對大爆發的時候,不會因為積澱少,接不住盤砸了招牌,壞了人設。信任是不可以透支的財富,創業階段尤其重要。積累信任階段,需要不問收穫,只問耕耘!

送給創業的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