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見過很多細緻的人,也聽說過一句名言:細節決定成敗。
然而,我見過的那幾個細緻的人,多沒有太大的出息,倒是另幾個看起來粗枝大葉的人,干成了一些事情,雖不是什麼大事,但總歸是有些成就。
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想要一探究竟,看看是哪些因素,讓這句著名的雞湯在現實面前變得無味起來。
說起「細節」,很多人興奮起來,說:「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云云,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云云,說:「我們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要有所作為,要獲得碩大的勝利果實,就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云云。甚至舉出一些例子,如:「細節是轉動鏈條上的扣環,是千里鋼軌上的鉚釘,是太空飛船上的螺絲」來嚇唬我們。
不錯,這些都很重要,然而為什麼注重細節的人多數卻沒有成功呢?
比細節更重要的是方向,方向才決定成敗!
在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有「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才有意義,此時「太空飛船上的螺絲、鋼軌上的鉚釘」才有了應有的作用。
細節以正確的方向為前提,如果方向錯了,越重視細節離成功越遠。
翻開歷史,最重視細節的當屬為官者,坐有坐姿,跪有跪相,文帖官書,一絲不苟,在朝廷為官者更是注重細節,而一代一代朝代更迭,終將這些細節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了。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興洋務、辦學堂,不可謂不注重細節,而結果晚清一夜崩塌,應該是大方向錯了吧!
諾貝爾獲得者屠呦呦的獲獎致辭是這樣的:「父親屠濂規激動地吟誦著《詩經》的著名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給我取名呦呦。父親在吟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又對章了一句「蒿草青青,報之春暉」。
1954年,毛澤東指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院。」它就是我的工作單位——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業的平台。
我時常在想:假如沒有成立中醫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個鄉村醫院,我頂多是一個平庸的中醫,更別談什麼青蒿素,什麼諾貝爾獎了。
當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時,我就一遍又一遍溫習中醫古籍,正是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給了我靈感和啟發,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並最終突破了科研瓶頸。」
成功地選擇了青蒿素應該是中醫的功勞,這是大方向,而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源於屠呦呦注重細節的做法,可以說,青蒿素就是在中醫的大方向上,重視細節的結果,方向、細節缺一不可。
可見,有些方向是時代走到某個節點的產物,只能抓住不可創造,有些方向是個人選擇的結果。在方向對了以後,配合個人的努力,這樣才能成就。
孔子因材施教,對冒失的子路說有什麼事情要和父兄商量一下再做,而對做事猶豫不決的冉求說大膽放手去做,不用瞻前顧後。而現在不管面對什麼人,不管對方處於什麼境地,都一味地給他喝雞湯,告訴他「細節決定成敗」,倒不如一起研究一下方向,來得更有價值。
獨立思考,邊行邊寫的行者啊,專注於科技、汽摩、教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