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拉和雷凌,兩車屬於孿生車型,除了生產廠家不同,設計上略有區別外,兩車在製造平台、動力總成、底盤、核心配置等方面幾乎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兩車卻同源不同命,在市場銷量上,卡羅拉相對雷凌是秒殺級的存在,而且從雷凌登陸中國市場以來,這種情況從未逆轉過,即使雷凌在終端的優惠力度上要比卡羅拉還大,但依舊如此。
首先,不得不說,卡羅拉是沾了「先到先得」的光,卡羅拉在2004年就開始國產,也就是我們曾經十分熟悉的花冠,自2004年產到2017年停產,花冠在國內累計銷量超過130萬輛。而卡羅拉雖然採用的是花冠的音譯名,但有花冠在此前打下的豐厚的品牌沉澱和口碑,再加上卡羅拉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數一數二的暢銷車,因此在國內暢銷也並不奇怪。
而雷凌是在2014年才引入國內,相比卡羅拉整整晚了10年,雖然雷凌也一直強調自己是正而八經的「閃電俠」,《頭文字D》中的AE86主角,奈何人們對卡羅拉的印象太根深蒂固了,況且,新創產品打開市場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最終在銷量上還是被卡羅拉輕鬆秒殺。正如人們常說,雷凌本質上還是卡羅拉,但沒有聽人說過卡羅拉本質上是雷凌,一前一後,差距就出來了。
另外,在市場定位方面,不得不說,卡羅拉也定了一個好位,家用車,俗稱「買菜車」,以舒適、輕鬆好開、省油經濟、保養便宜為優勢,各個方面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正卻正好符合國人的用車需求。但雷凌為了區別於卡羅拉,取了個「運動」定位,把懸掛調校的偏硬一些,高速過彎支撐性更好一些,但相應的,過減速帶會比卡羅拉顛,不過,低速情況下,兩車開起來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知道,對於這個級別的用戶來講,所謂「運動」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以家用為主,又不是小鋼炮,一年能有幾次高速過彎?而且說真的,「運動」這個詞放在國內的車上都不是那麼好賣,不管是卡羅拉、雷凌這一級的車還是其他級別的車型;再說了,要真是跑山,選個馬自達3昂克賽拉或思域豈不更好,買雷凌圖什麼?本來就是個家用車,老老實實就好。
還想起個事兒來,此前我一個朋友買車的時候也糾結這兩個車型,主要是雷凌當時優惠不小,而卡羅拉在這方面向來吝嗇,但是他一位做二手車的朋友告訴他,將來換車的時候,卡羅拉能比雷凌多賣幾千塊,比你現在這個差價要高得多,朋友二話沒說轉身提了卡羅拉……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凌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