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證交所變身藝術博物館,安藤忠雄又有新作了!

2020-10-22   一夜美學

原標題:巴黎證交所變身藝術博物館,安藤忠雄又有新作了!

久違的日本建築大師 安藤忠雄的新作最近揭幕了!這是一座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圓頂新古典建築,在以安藤忠雄為首的建築團隊改造下,變身為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著名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創始人弗朗索瓦·皮諾的近 5000 件藏品,巴黎市政府希望這個藝術新地標能幫巴黎贏得世界的目光。「重建歷史建築,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紀念性建築中加入現代藝術,並由此產生碰撞。」安藤忠雄是如何交出答卷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作者|Kin

編輯|鑫然

讓建築與歷史對話

我要在它的內部建立全新空間,與此同時,也要尊重這座建築一磚一石中飽含的悠久城市歷史記憶。

我準備創造一座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建築。

01

安藤忠雄巴黎新作

舊證券交易所變身私人博物館

官方視頻節選

全方位感受項目魅力

遊戲《刺客信條》片段與建築改造的 動態混剪

很好展現了該建築風貌及古今對比

緣起

近十年,歐洲面臨經濟衰退與社會的動盪不安, 巴黎市政府希望重新打造一家具有全球號召力的當代藝術博物館,為巴黎的發展 注入新的希望與活力,讓法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再一次成為世界焦點。

2016年,在巴黎市長安妮·伊達爾戈的提議下,弗朗索瓦·皮諾與市政府達成協議,打算租賃宏偉的歷史建築Bourse de Commerce 50年,並將這個富有底蘊的新古典建築改造成一個地標性的、當代藝術私人博物館,未來用於展陳他私人收藏的5000多件藝術品(價值約12.5億歐元)。

弗朗索瓦·皮諾是著名奢侈品集團開雲集團(Kering)和投資公司Artémis的創始人,在整個歐洲被譽為當代藝術的傑出支持者。

博物館選址就是 前身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一座 圓頂新古典建築。這一著名歷史建築 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19世紀末,只是被用作為放置麵粉的地方,直到 1889年,才被 改造為如今的 巴黎證券交易所

以上圖片展示了該建築歷史上的最初模樣。

弗朗索瓦·皮諾和安藤忠雄可謂老相識了,之前就曾委託安藤忠雄對威尼斯的格拉西宮進行改造,雙方合作十分愉快。於是這一次,皮諾再次聘請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建築師——安藤忠雄來完成此計劃。

改造團隊除了安藤忠雄,還有法國國家遺產總建築師Pierre-Antoine Gatier、NeM architectes、Marca Architects 以及 「鬼才設計師」Ronan&Erwan Bouroullec 兄弟。

挑戰

據悉,整個項目前後 共耗資1.7億美金修繕與改造面積達 11000平方米

本次翻新將 對建築外觀和具歷史意義的室內進行整修,包括內牆、天窗及壁畫。

皮諾與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達成了協議,整個計劃 不但要保護建築的歷史完整性,而且對建築的全部改造,都必須是可復原的。

方案

忠雄改造方案最大特色:

在原建築的圓形穹頂之下,置入了一個圓筒形的混凝土結構作為美術館未來展覽空間

該證券交易所 秉承傳統建築的對稱性原則,位於其中心的圓形大廳充分體現著這一點。為了保持其對稱結構,我們在圓形大廳內插入了 直徑為30米,高度為9米的混凝土圓筒結構

——安藤忠雄

視頻記錄了現場施工過程

施工過程

改造後的建築,由 5層樓組成,包括 3層展覽空間1個黑盒劇院(牆壁嵌入了視頻和音頻裝置), 1家餐廳以及1間位於混凝土結構內的 地下會堂

其中,創意餐廳La Halle aux grains將位於頂樓,由法國著名大廚Michel Bras主理,他的烹飪以藥草與花卉為食材,以豐富的創意而著稱。

穹頂下部牆體裝飾著恢弘的壁畫,描繪了17世紀以來五大洲之間的貿易往來

圓形穹頂引入自然元素,光、藍天、白雲、雨等,自然而然成為建築的一部分,將「日常性」語境融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修繕中,也正是該設計獨特的一面。修繕穹頂是該工程的重中之重。

原巴黎證券交易所是一個圓形的空間,總共有300個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窗戶,給藝術展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極簡混凝土牆與新古典建築細部的碰撞

讓人浮想聯翩,體驗獨特

black box-style設計

黑盒劇場

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項目,我們的施工團隊做得非常出色。插入的新結構完全沒有破壞原有的建築,舊建築不但得以保留,而且獲得了新生。

——安藤忠雄

建築改造不一定從破壞開始

可以在留存、留續上想辦法

02

威尼斯改造項目

極簡思路「做減法」

緣起

沒錯,這個項目也是弗朗索瓦·皮諾邀請忠雄 之作。 2007年,弗朗索瓦·皮諾受 威尼斯市政府邀請,買下 海關大樓位於威尼斯大運河和 Giudecca 運河交匯處的一塊三角形土地,要 將這座17世紀建築改造為一個藝術博物館。

威尼斯海關大樓

位於威尼斯大運河和

Giudecca 運河交匯處的一塊三角形土地上

歷史上曾經歷多次重建

挑戰

改造一座義大利歷史建築,對於日本建築師來說,並不是很容易。

要知道,在義大利,任何對歷史建築內外部的改動,其主要目的都是: 使建築儘量恢復到初建時的狀態。

義大利政府有關保護歷史建築的 法律條文嚴格禁止任何破壞古建築物風貌的行為。那麼, 如何才能在展現歷史建築原有風貌和精神的同時,又讓它富有現代感?這是安藤忠雄本次要面臨的問題。

安藤忠雄給出的解決方案,結合了對現有建築的完全尊重、以及他最熟悉的極簡主義。

總體思路:做減法!

該歷史建築之前的每次重建中,原有的磚瓦和木屋架都被掩蓋起來。這一次,安藤忠雄決定採取極簡手法, 把以往多次改造中加建的隔牆完全拆除!

於是,建築結構基本保留,原始木屋架露出來了, 這些暴露的牆磚、原有的木屋架等元素,喚起了人們對海關大樓最珍貴的記憶和感情。

細節

對於威尼斯傳統石工的修復,只要結構上允許,儘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磚石牆

儘管如此,仍有超過五千平方米的受損磚石要被替代,而 新採用的本地磚石都經過了精挑細選,以確保顏色和形狀與原樣相似。

隨後,工人 按威尼斯傳統方式堆砌,最後再以抹灰的方式處理表面。這些 繁瑣又精細的過程,雖然不易被人察覺,但深深地刻在建築中,為這一藝術與建築交織的空間增添新的維度。

關於地基,威尼斯建在淺水灘上,當地的建築方法是先在水下的泥上打下木樁,形成地基。

任何在威尼斯建造的工程都必須認真地考慮地基的情況。安藤在接受這個項目後遇到很多自然條件上的約束。 威尼斯相關機構要求進一步加固建築物的結構,並在地面層中增設防水層,以避免日益上漲的水位對建築的侵襲。由於地下水的存在,牆基磚結構的某些部分不可避免地變得潮濕,向室內散發潮氣,因此 在設計中也增設了濕度控制及空氣調節系統。

此外,由於海關大樓呈三角形平面,南北向成行排列的建築將空間分割成一個個狹小院落。安藤忠雄的改造維持了海關大樓的三角形狀, 在舊建築中設計一個巨大「插件」,用來聯繫兩個畫廊。他希望新就是新,舊即是舊。

為了體現清水混凝土的藝術靈感,安藤忠雄以 曲折、延展的空間結構呈現空間概貌。以獨立而開放的6面牆體分割並聯結整個展廳,營造出浸入式的整體氛圍。

對於建築外觀的改造,設計師將 重點放在了牆面的還原和修復上,唯一的一處新開口則成為老舊的海關大樓中一個新的空間亮點。

改造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可以讓一座建築重生,用一些可以循環利用的材料去完善,讓它變得更美好、更有意思。

——安藤忠雄

尊重現有結構特性

又強調了歷史結構里潛藏的微妙可塑性

03

忠雄的第一個歐洲改造項目

老式別墅變身創意研究中心

不妨回到1992年,一起來看看安藤忠雄在歐洲的第一個改造項目。 一座老式別墅,經過修復改造後,成為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創意研究中心。

他通過尊重現有結構的特性,在設計上強調了歷史結構里潛藏的微妙可塑性。新增加的元素不一定要相同,也不必去刻意對比,而是以獨特的方式回應歷史,並強調出整體景觀的美感。

老式別墅Pastega Manera 位於特雷維索市附近,建築面積為 51000 平方米,經過 對其傳統建築技術和材料的深入研究,設計師精心設計了翻修方案。

為了保持對這座17世紀別墅的記憶,以及現代實驗室和辦公室與歷史建築之間的關係,安藤忠雄計劃 將大部分設施安裝在地下10米的地方

改造後的建築具有視覺上的舞蹈效果建築的直線部分與橢圓曲線部分相交,在一系列獨立的立柱之間創建出了一條通向側翼的路徑。這些景色通過下沉式廣場變得更加突出,其落地窗也被上面的光線照亮。

光滑的混凝土板、簡單的幾何體量、最小的設計策略。忠雄 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具有超現實主義體驗的建築作品體驗。

在建造新東西之外

我們應該更好地

保護在建築環境中

已經存在的建築物

04

忠雄 訪談Q&A

傳統與現代的並置

選自《建日築聞 針對巴黎翻新項目對安藤忠雄的採訪:

Q:你認為哪個項目最好地體現了你的設計哲學,為什麼?

A:我現在正在做的項目。我嘗試不去回想過去的成就,因為這會阻礙我走向未來。必須不斷地自我挑戰c,投身於新事物。

現在對我來說,這個新事物就是巴黎證券交易所。它是個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大型臨時藝術空間,臨近羅浮宮和蓬皮杜中心。在17世紀的穀物交易所的圓形大廳里,我們正在建造一個混凝土圓柱,它將框住所有藝術空間內的雕塑和繪畫。 通過並置傳統和現代建築,一個全新的設計世界得以開闢。

Q:您希望您的作品未來如何影響該空間的使用者?

A:我無法控制人們未來如何使用我設計的空間,並與其互動。

然而, 我確實希望我創造的建築能讓參觀者的心靈得以放鬆,並能與自然、光、水和風產生更好的聯繫。當我們把建築剝離到它的本質時,人們和自然可以真正的融為一體,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在真正的生活著。一個設計良好的建築 能夠成為人們心靈的休憩所與冥想室。

Q:您的作品經常展現建築與自然的協作。在這個時代,自然承受著來自建築環境的威脅,建築學應怎樣發展呢?

A: 在建造新東西之外,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在建築環境中存在的建築物。

縱觀中國與東亞,發展的速度令人震驚。數以百計的建築以驚人的速度建造,以滿足大型的總規發展。 我們應該更加意識到我們的行為對世界的影響。自從新冠病毒爆發,人類已經意識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共同體。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分子都是相互聯繫的。如果人們停止工作,那麼我們期待的生活模式將開始消逝。 建築必須進化,以解決社會問題。

Reference:

https://mp.weixin.qq.com/s/SbcFrEb9Q-X1sb7N2mUjKw

https://www.archdaily.cn/cn/874777/an-teng-zhong-xiong-zui-xin-xiao-xi-shou-yao-zai-19shi-ji-ba-li-li-shi-jian-zhu-nei-su-zao-quan-xin-bo-wu-guan?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archdaily.cn/cn/892140/an-teng-zhong-xiong-hai-guan-da-lou-bo-wu-guan-mian-dui-jiu-jian-zhu-gai-zao-ta-geng-zi-ru?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部分圖片來源:

Luca_Girardini Collection Pinault Paris 環球設計DesiDaily P Tourneboeuf Kazumi Kurigami 安藤忠雄 建築事務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