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蘭草
圖:來自網絡
如今逛超市,肉類的價格之高,讓人不得不忍痛割愛。由此,我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物價,那時還是票證時代,計劃經濟,物質不象現在這麼豐富,可是商品價格不僅持續多年穩定,而且非常低廉。沒有假冒偽劣商品,國家統一價格,明碼標價,從不擔心上當受騙,也不存在打折、優惠、返還等種種商業陷阱。
我是土生土長的徐州人,一直生活在本地,還依稀記得四十年前徐州地區部分商品的價格。香煙:火炬白皮,八分一盒(只憑記憶,基本八九不離十,以下都是如此);齒輪聯盟,一角三分一盒;紅旗兵,一角九分一盒;麗華,二角二分一盒;徐海,二角四分一盒;淮海,二角六分一盒;飛馬,二角九分一盒;大紅旗,三角三分一盒。
酒:徐州白乾,也叫八五酒,八角五分一瓶(一斤);高粱酒,一元五角一瓶。大米,一角四分一斤。白面,一角六分五厘一斤。豆油,九角一斤。鹽,一角四分一斤。雞蛋,二分一個。醬油,一角四分一斤。豆腐,八分一斤。生豬肉,七角五分一斤。豬頭肉(熟),七角一斤。
高溫肉(死豬肉高溫殺菌煮熟),五角一斤。鹵豬蹄,一角一個。打野小公雞,八角一斤。鹹菜:蘿蔔疙瘩,一角一斤;苤艻菜疙瘩,一角二分一斤;蘿蔔乾兒,一角六分一斤;五香疙瘩,二角四分一斤。豆腐乳,二角一封(十塊)。饅頭,五分一個。燒餅,五分一個。油餡子(內夾蔥花熟肉丁),六分一個。
油條,六分一兩(兩根)。肉蒸包,八分一兩(四個)。肉煎包,七分一兩。糖糕,六分一兩(三個)。四喜丸子(獅子頭),五分一個。辣湯、粥、油茶,五分一碗。羊肉湯(有不少羊肉),二角一碗。冰糕:白糖的,二分一根;綠豆的,三分一根;奶油的 ,五分一根。
帶殼炒熟的花生,一角五分二兩。盒裝什錦餅乾,三角七分一盒。火柴,二分一盒。線綹,三分一綹。縫紉機軸線,一角一軸。《史記》,十元一套(十本)。鉛筆,二分、三分、五分一桿。橡皮,二分一塊。呢子大衣,六七十元一件。駝絨大衣,四五十元一件。皮鞋,二三十元一雙。回力鞋,十來元一雙。軍用球鞋,四五元一雙。
棉布,三四角一尺。純棉大床床單,十幾元一條。柴油,八分一斤。洗澡票,一角七分一張,有的澡堂五分一張。男士理髮,八分一次。公園門票,五分一張。
農村辦一桌大席,加上煙酒,只需八元。結婚喝喜酒上禮一般關係兩元,關係好點的就出四元。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制度,報名費,五角。我上的師範,一學期除了交十五元書簿費外,其餘一概不收費,每月還給十八元的飯票,我的飯量算小,吃不完,到月底能剩五元,可兌換成現金。
那時的幣值一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面額是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
那時,一分錢也能買到東西:可買一斤紅芋,或者一斤青菜,或者一塊糖,或者一個小黑扣兒,或者一個大按扣,或者一個小響巴(泥制玩具),或者一尺雞腸帶子,或者一尺扎頭的皮繩,或者兩個小白扣,或者兩個小按扣,或者兩個黑線卡,或者兩根皮筋,或者兩頁活頁紙,或者兩枚按釘,或者四個環形針,或者五枚砸鞋的小釘,或者五粒小糖豆,或者八個大頭針。
不過,話又說回來,那時雖然商品價格極其低廉,但物質相當匱乏,好多東西即使有票也不一定能買到,有時為了買一斤豬肉拉拉饞,排了好長時間的隊,等到跟前了,肉卻賣完了。
還有,票證嚴格限量,油票每人每月半斤;布票最多時每人一年一丈二尺,大概是1962年前後,每人一年才一尺六寸,不夠成年人的一條褲頭。
再有,儘管商品價格如此低廉,但是普通百姓卻有好多東西都買不起。記得我父親吸的煙大多是一角三分一盒的聯盟牌,還經常買八分一盒的白皮煙(好截火)搭配著,喝的酒大多是八五酒。
我家經常買的鹹菜是蘿蔔疙瘩和苤艻菜疙瘩,偶爾買一封豆腐乳香香嘴兒,從未買過五香疙瘩。三角七分一盒的什錦餅乾,我家一直未買得起,以致我一輩子都不知道那種點心到底有多好吃。
另外,不少票證,城裡人也就是吃國家計劃的發,而農業戶口的卻沒有。所以,城裡人吃、用的東西,農村人只能幹瞪眼兒。
在當時,如果能有輛自行車和一台雙卡錄音機,就已經足夠讓別人艷羨不已了,那樣的奢侈品,不是每家都買得起啊!
面對當前飛速上漲的物價,我既懷念四十多年前商品價格的低廉穩定,又欣喜於眼下市場的繁榮富足,心裡充滿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