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邢台十大才女及其代表詩

2019-07-20     丹楓飛雲

邢檯曆代才女詩欣賞

1、邢侯夫人

邢侯夫人,邢國歷史上曾與齊國和衛國聯姻,衛國公主曾嫁邢國為邢侯夫人。專家研究認為詩經·邶風《泉水》出自這位來自衛國的邢侯夫人,例如《燕在制知新錄》曰:賦泉水者當為邢侯夫人。

《泉 水》

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日不思 。

孌彼諸姬, 聊與之謀。出宿於泲,飲餞於你禰。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

出宿於干,飲餞於言。載脂載舝,還車言邁 。

遄臻於衛, 不瑕有害。我思肥泉,茲之永嘆 。

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

詩歌述寫邢侯夫人嫁後,知父母終,無日不在思念,與同來諸姬商議其事。詩中出現了很多邢國和衛國的地名。例如隆堯的干言崗,邢國(邢台)有百泉,衛國(淇縣)也有百泉,泉水即是由兩地的百泉引起的情思。干、言,地名在邢台隆堯縣,為邢國故土,泉水,邢台有百泉,衛國(淇縣)也有百泉。邢侯夫人看到邢台的百泉,想起故鄉衛國的百泉,睹物思鄉。

2、邢姬

邢姬,衛宣公元妃、邢侯之女,是個詩人,做了很多詩,尤其是被衛宣公拋棄後寫下的幾首詩,非常經典,是《詩經·氓》的主角,據專家研究,詩經《柏舟》《綠衣》《日月》《燕燕》《谷風》《匏有苦葉》等篇都出自其手。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谷風》

習習谷風,天陰有雨,夫妻同心, 不宜有怒

蔓青羅卜,只圖下體,徳性莫違, 偕老同死

歸途遲遲,事與願違,竟不遠送 ,僅至衛畿

誰說荼苦,比我如薺,宴爾新婚, 如兄如弟

涇入渭濁,澄清水沚,宴爾新婚 ,不屑我矣

莫去魚梁,莫収魚笱,自顧不暇 ,無暇身後

河水若深,可舫可舟,河水若淺 ,可泳可游

貧富生亡,夫妻共求,臣民有喪, 匍匐以救

不養我老,反以我為仇,毀我婦徳, 如貨拋售

昔惟恐無育,任你顛覆,兒生女育, 視我如毒

冬菜備蓄,足以過冬,宴爾新婚 ,棄我御窮

掌臉揪髮,暴虐恣肆,不念昔者, 喜新厭舊

此簡書經衛宣宮廷司樂譜曲後,題名為《谷風》之樂歌。《衛風》樂歌始於衛莊公宮廷,止於衛文公宮廷,其間只有衛宣公棄糟糠之妻。所以,作者只能是被拋棄的衛宣元妃邢姬。況且,作者幾封信中透露的行程線路圖,也只能是衛宣元妃邢姬。史籍記載也是如此。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衛宣元妃邢姬被衛宣公拋棄,回到父母之邦邢國,其時父母已卒,兄弟為邢侯。不知姐已被姐夫拋棄,以為姐是回來探親,高興得大笑相迎。其姐更是難受,又給夫君寫了此信。此簡書經衛宣宮廷司樂譜曲後,題名為《氓》之樂歌。

3、千金公主宇文氏

宇文氏(563年59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趙王宇文招之女,封千金公主。北周以襄國(今邢台市)為趙國,宇文招出封襄國為趙王。後趙王之女千金公主奉旨和親突厥,隋朝時隋文帝楊堅滅北周殺宇文招後,改封已經和親的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隋文帝希望她以國家民族為重,深明大義,繼續代表隋朝與突厥和親,因此賜封她為隋朝的大義公主,後贈送其屏風一座)。

《題屏風詩》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

富貴今安在?空事寫丹青。

杯酒恆無樂,弦歌詎有聲?

余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

唯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4、戚逍遙

戚逍遙,唐代冀州南宮(今邢台南宮)女子。傳說幼好道,父以女誡授逍遙,逍遙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經誦之。年二十餘,適同邑蒯潯。不為塵俗事,惟獨居一室,絕食靜想,作歌云云。人悉以為妖。一夜,聞室內有人語聲。又三日,忽聞屋裂聲如雷,仰視天半,逍遙與仙眾俱在雲中,歷歷聞分別語。觀望無不驚嘆。

《雲中留歌》

唐代·戚逍遙

笑看滄海欲成塵,王母花前別眾真。

千歲卻歸天上去,一心珍重世間人。

5、宋若莘

宋若莘(?---820年),唐代貝州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著名才女。一生好學不倦,博覽群書。著有《女論語》10篇,流傳於世。貞元七年命若莘總管宮中圖籍,後贈河內郡君。《舊唐書》《新唐書》有傳

【嘲陸暢】

宋若華(莘)

十二層樓倚翠空,鳳鸞相對立梧桐。

雙成走報監門衛,莫使吳歈入漢宮。

6、宋若昭

宋若昭(761年-828年),唐代貝州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裔孫宋庭芬之女。穆宗拜若昭為尚宮。歷憲、穆、敬三朝,皆呼為先生,進封梁國夫人。

宋庭芬有五女,曰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皆警慧,善屬文;而宋若昭、宋若憲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貞元四年被召入宮廷,稱為內學士。唐穆宗時拜為尚宮。歷經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進封梁國夫人。

【奉和御製麟德殿宴百僚應制】

宋若昭

垂衣臨八極,肅穆四門通。

自是無為化,非關輔弼功。

修文招隱伏,尚武殄妖凶。

德炳韶光熾,恩沾雨露濃。

衣冠陪御宴,禮樂盛朝宗。

萬壽稱觴舉,千年信一同。

7、宋若憲

宋若憲(?~835)字不詳,貝州清陽(今邢台清河)人,宋若莘四妹。生年不詳,卒於唐文宗太和末。與李商隱交好,傳說李商隱所做《錦瑟》、《無題》等詩歌均為宋小妹做。若昭卒後,受命代其管理宮籍。太和末被李訓誣陷,文宗把她幽禁於官外,後賜死。李訓敗露後,文宗醒悟其受讒害,追悔不止。

【奉和御製麟德殿宴百官】

宋若憲

端拱承休命,時清荷聖皇。

四聰聞受諫,五服遠朝王。

景媚鶯初囀,春殘日更長。

命筵多濟濟,盛樂復鏘鏘。

酆鎬誰將敵,橫汾未可方。

願齊山嶽壽,祉福永無疆。

8、魏求己妹

魏小妹, 魏求己的妹妹,魏求己,巨鹿(今邢台巨鹿)人,是武則天時的御史,後貶為山陽丞,後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

《贈外》

唐代·魏求己妹

浮萍依綠水,弱蔦寄青松。

與君結大義,移天得所從。

翰林無雙鳥,劍水不分龍。

諧和類琴瑟,堅固同膠漆。

義重恩欲深,夷險貴如一。

本自身不令,積多嬰痛疾。

朝夕倦床枕,形體恥巾櫛。

遊子倦風塵,從官初解巾。

束裝赴南郢,脂駕赴西秦。

比翼終難遂,衛霍苦未因。

徒悲楓岸遠,空對柳園春。

男兒不重舊,丈夫多好新。

新人喜新聘,朝朝臨粉鏡。

兩鴛固無比,雙蛾誰與競。

詎憐愁思人,銜啼嗟薄命。

蕣華不足恃,松枝有餘勁。

所願好九思,勿令虧百行。

詩寫婚後她對丈夫充滿深情。盼望夫妻「諧和類琴瑟,堅固同膠漆」。可是丈夫很快娶了小妾。她痛哭不已,悲戚哀怨:「詎憐愁思人,銜啼嗟命薄。」她也曾譴責負心人:「男兒不重舊,丈夫多好新。」可這無力的哭喊怎能改變不公的婚姻制度呢?收錄入《全唐詩》。

9、錢氏女

錢氏女,宋代南宮(今邢台南宮市)人,詩二首。

詩一首

宋代·錢氏女

士悲秋色女懷春,此語由來未是真。

倘若有情相眷慈,四時天氣總愁人。

題壁

宋代·錢氏女

落日西風照楚關,斷魂殘魄吊衰顏。

自從鴻鵠分飛後,無復鴛鴦並枕間。

腕玉瘦寬金縷袖,鬢蟬慵掠翠雲鬟。

秋天冬暮風雪寒,對鏡懶把金蟬簇。

夢魂夜夜到君邊,覺來寂寞鴛衾獨。

此時行坐閒紗窗,忍淚含情眉黛蹙。

古人惜別日三秋,不知君去幾多宿。

山高水闊三千里,名利使人復爾耳。

昔年曾撥伯牙弦,未遇知音莫怨天。

去年又奏相如賦,漢殿依前還不遇。

時人不知雙字訛,平川倏忽風波起。

當時南宮報罷音,教妾沉吟杵中心。

憤憤調琴蟬鵲噪,默默吟詩怨桂林。

千調萬撥不成曲,爭奈胸中氣相掬。

千思萬想不成詩,心如死灰誰得知。

料得君心當此際,事國繁華閒田地。

朝朝暮暮望君歸,日在東隅月在西。

碧落翩翩飛雁過,青山切切子規啼。

望盡一月復一月,一見音容寸腸結。

又聞君自河東來,夜夜不教紅燭滅。

雞鳴石唳側耳聽,寂寂不聞車馬音。

自此知君無定止,一片情懷冷如水。

既地黃耳寄家書,也合隨時寄雁魚。

日月逡巡又一年,何事歸期竟杳然。

鮫綃裛遍相思淚,眉黛無心畫遠山。

10、曹希蘊

曹希蘊即曹仙姑,生卒年不詳,北宋著名女冠。字希蘊,女道士,世號曹仙姑,後宋徽宗賜名道沖,詔加號「清虛文逸大師」、「道真仁靜先生」。趙州寧晉(今邢台寧晉)人,曹利用族孫,宋史藝文志有曹希蘊詩歌后集二卷,蘇軾曾嘆賞其詩。從陳攖寧先生於20世紀30年代作《〈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以來,曹仙姑之名開始廣為道教研究者和氣功愛好者所知。

《贈乾明寺繡尼集句》

睡起楊花滿繡床,為他人做嫁衣裳。

因過竹院逢僧話,始覺空門氣味長。

《新月》

禁鼓初聞第一敲,乍看新月出林梢。

誰家寶鑑新磨出,匣小參差蓋不齊。

《西江月·燈花》

零落不因春雨,吹噓何假東風。

紗窗一點自然紅。費盡工夫怎種。

有艷難尋膩粉,無香不惹游蜂。

更闌人靜畫堂中。相伴玉人春夢。

《踏莎行》(燈花)

解遣愁人,能添喜氣。

些兒好事先施力。

畫堂深處伴妖嬈,

絳紗籠里丹砂赤。

有艷難留,無根怎覓。

幾回不忍輕輕別。

玉人曾向耳邊言,

花有信、人無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w5K6mwBJleJMoPM8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