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岑 1648年作 梧亭賞月圖
又是一年中秋節,
又是一個花好月圓夜。
自古以來,
人們將臆想中最美好的故事都給了月宮,
嫦娥,吳剛,桂樹、白兔,
構成了他們筆下一幅幅唯美的畫!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古今名家筆下的中秋或賞月之作,尋常一樣天上月,畫家筆下各不同!
月下把杯圖 馬遠 宋
此圖採取馬遠常用的邊角之景,所繪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輪圓月高掛空中,照的天地是那麼的明亮。在這「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美景月下,恰逢遠方多年不見的好友佳節來訪,這讓剛剛還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極大的精神歡樂。有詩句曰:「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觀花」,似乎正是這個意境。
宋 李嵩 《月夜看潮》
錢塘江因為有著奇特卓絕的江潮景觀,千百年來,每到中秋,總吸引無數遊客爭睹此一奇景。這樣的觀潮風氣在宋代已相當盛行,尤其在夜晚,皓月當空,江潮那排山倒海、有若萬馬奔騰的氣勢,總令觀者屏息難忘。
李嵩的這幅《月夜看潮》圖,所畫即南宋時臨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觀海潮的情形。高懸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線奔馳而來;江畔華美的平台閣樓上,隱約可見有人穿梭、呼指著。整個畫面沒有擁塞的車水馬龍、也沒有激情喧鬧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遠山江帆、月影銀濤,一幕祥和而又沒有紛擾的景致。李嵩以極為細膩的情感與筆觸,描繪了精妙的樓閣與粼粼江濤,也寫出了蘇軾「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詩情,是一幅情景精緻的傑作。
《五代人浣月圖》
女子對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為流行,此作或與古代的拜月風尚攸關。
《五代人浣月圖》局部
此幅畫明月倚天,皎潔瑩燦。曲欄庭院,虯松蒼鬱,梧桐欣茂,蕉葉挺翠。尚有芙蓉、蜀葵、雛菊等競吐芬芳,滿園秋意撩人。奇石上,蟠螭瀉水,激湯池中月影。盛裝婦人為其所惑,探手如欲撈之。旁有侍女三人,或臨案焚香,或捧物,或荷琴。
清 高其佩 《嫦娥》(《蟾宮折桂圖》)
清代「指頭畫派」創始人高其佩於1715年創作的此幅《蟾宮折桂圖》描繪了嫦娥手捧蟾蜍、玉兔遞交桂枝的天宮景象。
科舉時代,考取功名又被稱之為「蟾宮折桂」,蟾宮即月宮,攀折月宮桂花意指登科及第。這個典故出自西晉時的邯詵,當年他被舉為賢良,對策為第一名,晉武帝就讓他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後來人們就常用廣寒宮的桂枝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唐代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盛行,蟾宮折桂便被用來比喻考中進士。
明 張路 《月殿嫦娥圖》
《月殿嫦娥圖》局部
張路所畫人物,用筆鋼勁流暢,多作神仙、士子、漁夫,此幅《月殿嫦娥圖》形象質樸,衣褶簡潔,神態清朗。嫦娥懷抱月兔,二者眼神對接流露出憐愛之情。
明 陶成 《蟾宮月兔圖》
蟾宮,即月宮。傳說月中有蟾蜍而得名。此圖繪高大桂樹下兔子的不同姿態。其中一白兔前左腳提起,仰頭凝視前方,另外兩隻灰兔旁立,顧盼生姿。兔子造型準確,生動傳神。圖中桂樹枝繁葉茂,湖石、巉岩岌立,樹下綠草如茵,群芳爭艷,繁而不亂,意境清幽。這可能就是作者想像中的蟾宮景色。
明 唐寅 《嫦娥執桂圖》
唐寅的仕女畫法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線條細勁,設色妍麗。一種筆墨流動,揮灑自如。
明 唐寅 《嫦娥執桂圖》局部
《嫦娥執桂圖》中的嫦娥,用清麗圓細的筆觸描繪其臉、手和胸。而衣裙、披肩、腰帶多以飄舉方折之筆出之,這種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這位少婦輕移蓮步的動態美。設色淺淡,年久有褪,益見清雅。
清 冷枚 《梧桐雙兔圖軸》
此圖似為中秋佳節而作,圖中野菊滿地,桂花飄香,高大的梧桐樹下,兩隻肥碩的白兔愜意地在草地上嬉戲。
《梧桐雙兔圖軸》局部
雙兔寫實,造型準確生動,皮毛以細筆一一畫出,具有柔軟的質感。兔眼用白色點出高光,令眼神活靈活現頓生神采。山石以折帶筆方正寫出,于堅硬中見峻峭之美。構圖疏密有致,設色注重冷暖色調的對比。整幅作品大氣秀美,富麗堂皇,受到了西洋繪畫技法的影響,具有康熙朝宮廷繪畫的風貌。
清 陳枚 《月曼清游圖》之 瓊台賞月
《月曼清游圖》冊描繪的是宮廷嬪妃們一年12個月的深宮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楊柳盪千」、三月「閒亭對弈」、四月「庭院觀花」、五月「水閣梳妝」、六月「碧池採蓮」、七月「桐蔭乞巧」、八月「瓊台玩月」、九月「重陽賞菊」、十月「文窗刺繡」、十一月「圍爐博古」、十二月「踏雪尋詩」。
瓊台賞月 局部
畫面體現了宮廷生活與民間生活的密切關聯。作者在人物創作的審美取向上以明代唐寅、仇英筆下的仕女畫為審美標準,追求秀潤飄逸的情致。她們三五成群地行進在以界畫表現的亭台樓閣內或是細筆勾染皴點的花石下。富貴閒逸的宮苑生活令她們的物質生活十分充足,也使她們的精神世界極度貧乏。
清 郎世寧 《圓明園十二行樂圖》之 八月賞月
《雍正圓明園十二行樂圖》出自兩百多年前郎世寧畫家之手跡,經歷非凡滄桑的歲月,經過數代先人精心保護至今,絲毫無損,已經是一個奇蹟,屬中國無價之國寶。
圖中的宮廷建築聳立壯觀,山水相伴,境界雋秀,視野開闊,樹影迎風飄拂。人物與景色輝映,樹影和花朵以琉璃鑲嵌,在強光下晶瑩剔透,屋頂上金碧輝煌的琉璃瓦和屋沿鑲嵌有色珍珠顆粒,烘托皇宮建築的華麗與氣派,多層次的立體空間使人感覺身臨其境,置身於兩百年前的大清夏宮之中與皇族共存之感。
明 陳洪綬 《水中月》
陳洪綬的《水中月》,似乎象徵著鏡花水月這樣不可以形跡求的意境。
清 八大山人 《瓜月圖》
在八大山人的《瓜月圖》中,月亮成為繪畫作品中一個獨立的主體。
清 金農 月華圖
金農作品的突出之處在於他所畫月亮並非常見的圓盤狀,而是在周圍有放射狀線條,一定程度上受到當時西方科學的影響。另外,月影處描繪了為我們所熟知嫦娥、玉兔和桂樹。
更多月色圖欣賞
馬遠 對月圖
馬遠 舉杯玩月圖
馬遠 松月圖
清 童鈺 《月下墨美圖》
夏圭 洞庭秋月圖
元 張可觀 露台月夜圖
明 戴進 月下泊舟圖
明 戴進 月夜訪友圖
清 陳枚 瓊台玩月
清 蔣溥 月中桂兔圖
清 十二月令圖 仲秋
清 袁耀(款)漢宮秋月
明 張路 舟楫賞月
清 湯祿名 明月種樹圖
清 費丹旭 月下吹簫圖
宋 夏圭 松溪泛月圖頁
宋 馬遠 《月下賞梅圖》
宋 馬麟 《秉燭夜遊圖》
陳清波 瑤台步月圖
明 佚名 賞月圖 團扇
清 費以耕、張熊 梅月嫦娥 扇面
趙少昂 賞月
高劍父 中秋月蜻蜓
黃君壁 桐陰賞月圖
錢松嵒 中秋賞月
黃永玉 月到中秋分外光
朱新建 月到中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