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真的很可怕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讓一個人產生憤怒的情緒很可怕,因為憤怒的情緒很容易讓彼此產生對立,而在情緒的高漲期還會引發對抗和衝突。所以很多時候大家都會普遍覺得不起情緒才是最好的相處模式。
可是有一位女士說到的一種狀態,讓我了解到有一種狀態比憤怒更可怕。當這位女士說起她老公的時候,臉上掛著一絲苦笑,這似笑非笑的樣子讓人看得心酸。她說她的老公看上去沒什麼不好。不跟她爭吵,每個月工資都會上交,她跟他說什麼的時候,他從來都好像是聽著又好像是沒聽見。除了打打牌也沒有出去花天酒地的習慣。每次她因為一些事情引發情緒想要跟他爭吵時,總是沒說兩句老公就會對著她說「好了好了,是我錯了好吧,」就一句話,把她堵的氣都憋了回去,可是你倒是說說你是哪兒錯了呀?在單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想找他說說,他也總是心不在焉的回應「 嗯,哦,啊……」,從來都沒有認真聽,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慢慢地,她越來越不知道應該跟他說些什麼了,也越來越沒有想要跟他爭吵的慾望。可是這種日子讓她感覺灰暗的很憋屈,卻又找不到憋屈的理由。
原來有一種悲傷叫做「被敷衍」
她說她情願兩個人有機會能站在各自的觀點或理由上大吵一架,大鬧一頓,好讓這些年憋屈的勁兒散散。可是,面對這個整天滿嘴打著哈哈,完全不把你放在眼裡,把你當作仿佛是蒸汽般殘留人的那種被敷衍的絕望緊緊地攫住的感覺,讓她只剩下徒勞的嘆息。
聽著她輕聲娓娓訴說,滿臉默默流淚的樣子,感受到那種幽幽的、沉沉的被一張暗網壓抑著的悲傷。突然想起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的一個實驗:把一個幾歲的孩子置於一個完全黑暗的空間,這個孩子會不斷的呼喊,他會請求他的阿姨在他呼喊的時候給他回應。他說,當他聽到回應的聲音時,就會感覺有了戰勝黑暗帶給他恐懼的力量。此時,感覺這個女士就像是黑暗中的孩子,得不到回應的她感覺到深深的絕望。
婚姻關係中敷衍的是什麼?
婚姻關係里,夫妻雙方的親密關係是超出所有人際關係的領域,雙方彼此通過良好的互動而形成生存於社會的支持能量。當夫妻一方沒有了和對方深層次溝通和回應的行為時,另一方的單向刺激和反饋行為將因為得不到相對的回應而進入能量迴旋,這種迴旋會對刺激方產生二次傷害。比如說,一方有情緒開始進入釋放宣洩模式,而另一方還沒等她表達就敷衍了事的道歉說「別說了,都是我的錯行了吧!」 這句話背後隱藏著比憤怒的表達更讓對方難以接受的「苛責」:你就別囉嗦了,我都道歉了,你還想要我怎麼樣?「你還理直氣壯的,瞧我多大度呀!不跟你一般見識」……這每一條都似一把把刀子反戳回去給到對方。
真誠的對待彼此,才是幸福的持久之道
你倒是允許我表達完我的憤怒呀!你倒是尊重一下我,聽聽我的想法呀!你倒是不要每次都用這種敷衍的形式道歉呀!我其實是想要跟你溝通,跟你交流,你知道嗎?我每一次的憤怒都是在向你發出和你真誠相對的信號。
夫妻關係中需要雙方各自敞開心扉,坦誠相待。無論是美的丑的,惡的善的,咱們總得過過招兒唄!只有毫無保留的表達,才是未來搭建一個幸福家庭的保障。敷衍過日子的終究日子也會敷衍你 !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旨在分享文章,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