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思維和方法解決教育問題

2019-12-04     仁壽縣人民檢察院


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法治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迫切要求,也是長期以來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經驗總結。

當前,加快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尤其強調需要一手抓「改革創新、攻堅克難」,一手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斷構建、完善系統完備、層次合理、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教育法治體系,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推動和保障教育的改革發展,解決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我認為其關鍵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立法先行,著力完善地方性教育法規體系。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在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基礎上,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引領性地開展地方教育立法的先行先試,並加強地方性教育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教育部門規範性文件的協調銜接,努力構建推動地方教育改革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為推動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比如,近年來,上海市《上海市教育督導條例》《上海市高等教育促進條例》《上海市職業教育條例》等地方性教育法規的出台,就是上海完善地方教育法規體系建設的有益嘗試。

二是要關口前移,著力完善教育重大決策機制。在所有權力的形式中,決策權最為關鍵,而建立和完善一套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是最靠譜的「籠子」,將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通過法定程序和清單方式,將決策範圍模糊、權威性不高、專家和民眾參與不充分等問題一一化解。當前,尤其要注重建立和完善教育重大決策的前期調研、過程會商、專家論證等程序環節,尤其要強調教育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不能走過場,採取切實措施、明晰具體步驟,提升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並採取切實措施強化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和責任倒查制度,確保關涉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教育決策、文件務實管用、依法合規,確保教育行政權力行使的合法化、公開化。

三是要搶得先機,著力完善教育糾紛解決機制。當前,教育領域糾紛、矛盾紛繁複雜,為及時有效妥善得以解決,必須在實踐中形成一整套教育行政複議、訴訟、仲裁、調解等多元教育糾紛解決機制,建立覆蓋各級各類學校的法律顧問制度,構建學校傷害事故協調機制、師生權益糾紛校內申訴制度,構建學校安全風險顧問制度等,促進教育糾紛在法治框架下及時、公平、合理得到解決,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切實得到保障。

在當前國家加快深化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任何重大的教育改革和創新舉措,都需要在法治框架下尋求「最大公約數」,任何群眾關切的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和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持之以恆地堅持以法治思維、法治方法來解決。唯此,才能有效推動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穩健前行。

來源:光明日報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kPtzm4BMH2_cNUgTB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