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出門買菜,用手機支付;去醫院看病,用手機挂號;就連回家洗個澡,都可以通過手機定時提前讓熱水器給你加熱。可以說,通過「點一下」&「說一下」,我們就可以完成很多複雜的工序。
不過,人類對便(懶)捷(惰)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點一下」&「說一下」已經不能滿足了,總有人希望如果可以只「想一下」就能去控制,那真是最好不過的。
不過,這個事搞不好真要成真了!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從科幻照進現實
北京時間8月29日早上,在15萬人圍觀的直播中,馬斯克發布了旗下公司Neuralink的腦機交互設備。
馬斯克(右)
本質上,Neuralink是一個腦機接口設備。所謂腦機接口,指的是一種將神經元信息轉換為能夠控制外部軟體或硬體(例如計算機或機械臂)的命令的設備。
大部分人對「腦機接口」的暢想還停留在科幻小說的描寫里,但這束光線正在逐漸照進臨床現實。
在此次發布會上,Neuralink推出了最新的可穿戴設備LINKV0.9。該設備配備1024個頻道,能夠感應溫度和氣壓,讀取腦電波、脈搏等信號,支持遠程數據無線傳輸。
在尺寸方面,這款設備直徑23mm,厚度8mm,可置於顱頂位置,開顱部分為一個硬幣大小。
只有硬幣大小的穿戴設備
通過腦機接口,人類能和豬「對話」了
和Neuralink一起發布的,還有3隻小豬,額...確切的說是三隻植入腦機晶片的小豬。
這三隻實驗豬之前接受過外科手術,由手術機器人將最新版的Neuralink設備植入大腦。馬斯克介紹,其中一隻小豬被植入設備已有2個月,但生活質量並未受影響。
被植入Neuralink設備的小豬名叫格特魯德(Gertrude),已經接受植入兩個月了。直播現場展示了豬腦活動的實時無線傳輸。當工作人員摸摸豬鼻子時,可以看到豬的神經元開始興奮。
為科學獻身(並沒有)的Gertrude
事實上,我們很難從格特魯德身上找到任何植入或手術的證據,這隻動物的傷口已經完全癒合。但是,當給格特魯德喂一根胡蘿蔔並撫摸她的鼻子時,她身後的一個巨大電腦螢幕活躍起來,顯示出她的神經元在活動,並對觸摸做出反應。
讀取相關數值
為了表明Neuralink設備是安全的,馬斯克還展示了另外一頭活蹦亂跳的小豬,這頭小豬植入Neuralink設備後又移除,看起來並無異常。在直播中,馬斯克不斷強調小豬「健康和快樂」,以證明Neuralink設備的實用性。
甚至還吃的挺香...
醫學突破,對人類也安全
在以往的醫學研究中,腦機接口是有線的,頭上掛著線走來走去,不方便也不美觀。新一代的Neuralink設備是完全無線的,通過晶片植入的方式將設備完全植入腦中,在外觀上完全看不出患者應用了這款設備。
和去年夏天的發布設計對比,沒有線了
對比現有的深部腦刺激技術,它對大腦帶來的損傷可能更少。現行的深部腦刺激主要應用在帕金森疾病患者中,而深部腦刺激技術使患者能夠通過生物電控制身體減少或消除震顫。儘管這一方法已經幫助了超過 15 萬病人,但是深部腦刺激療法可能面臨一個問題:它會在應用中損傷「方糖」大小的腦組織,並且不能讀寫高帶寬的生物信息,其應用的穩定性也較差。
而新的 Neuralink 除更加的輕便外,採用了無線的方式充電及讀取信息,在所連接的電極數量上也有很大的優化。據介紹,患者充電一晚上之後,醒來就能得到一整天的設備續航。
充電一晚上,續航一整天
在植入方式上,全自動機器人手術代替了傳統的手術方式。安裝設備的新款手術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所有手術工作,先開顱,取下一小塊頭骨,再植入電極和電線,最後安裝Neuralink設備填補頭骨的空缺。
自動手術機器人
而且馬斯克表示,植入手術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而且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要處理得當,手術中都不會流血,術後腦袋上只有一個小疤痕。
一個小洞而已
馬斯克:把兒時科幻故事變成真的
看完這個產品後,我想大部分的感覺應該都是:——這也太酷炫了吧...
事實上,這確實很酷炫,因為推動這項研究的那個男人,他的人生就很酷炫。
1995年,馬斯克和弟弟一起創辦了Zip2公司,自己寫代碼,1996年他拿到了第一筆300萬美元的融資,接著又創辦了Paypal、Space X、特斯拉...拿到NASA的大單子,把火箭發射到太空。
可能因為是科技企業創始人,有不少媒體視他為「現實版鋼鐵俠」。
神還原
但在成為企業家和全球首富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馬斯克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用編程製作遊戲。
埃隆·馬斯克在南非出生並 長大,十歲的時候他開始對遊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是個非常有毅力的孩子,有時候他會連續讀上十個小時的書。
馬斯克說過,對遊戲的熱愛促使他開始學習編程。
「我覺得我可以做自己的遊戲,我想了解遊戲的原理,這就是我學習編程的動機。」
從小對遊戲的熱愛
馬斯克入門的書是《BASIC程式語言》。 這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流行的語言,直到八十年代許多計算機依然在使用。那本書提供了一個六個月的學習編程計劃,但馬斯克只用了三天就學完了。
不久之後,馬斯克就編寫了他的第一個視頻遊戲。
1984年,馬斯克才12歲,他就編寫了遊戲《Blastar》。那是一個太空射擊遊戲,創意來自「外星侵略者」。 馬斯克把他的遊戲展示給了PC and Office Technology公司,該公司願意出500美元購買該遊戲。
《Blastar》
第一次編程就拿到了錢,這是埃隆·馬斯克人生中的重要的一步。
甚至這事還上了當地的報紙
他意識到,讀書並編程可以讓他編寫真正的視頻遊戲。
而將學到的知識變成產品也能帶來好的結果,於是年僅12歲的馬斯克就開始用編程技能賺錢了。 但馬斯克並不止於此, 馬斯克在少年時代一直在堅持學習編程。
遊戲帶來的第一桶金,也驅動著馬斯克不斷前進。接連創辦了Zip2、Paypal、Space X、特斯拉...逐漸成為全球第4大富豪。
編程的重要性,我覺得不用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