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五蓮山,萬里皇帝命名,蘇東坡題字,號稱台灣花蓮,山東五蓮

2019-09-02     行者老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獵》,一首充滿豪情的詩詞,是蘇東坡被貶密州任太守時所作,當時他三十八歲,既不老,也不是少年,卻有少年才有的「狂」,這也是蘇東坡身上最明顯的特徵——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這塊巨石上刻著「奇秀不減雁盪」幾個字,落款為「軾」,就是蘇軾,是當年蘇東坡任密州太守時所題。旁邊刻有五蓮山三個字,即為山名,五蓮山位於山東五蓮縣境內,密州,就是現在的山東諸城,1947年諸城劃歸五蓮縣。五蓮縣的名字也來源於五蓮山,因為主峰五蓮峰由五座山峰組成,遠看像蓮花綻放,明萬曆皇帝為這座山賜名「五蓮山」。


蘇東坡能為五蓮山寫下「奇秀不減雁盪」,也就是在東坡先生眼中五蓮山的秀美不輸浙江溫州雁盪山,這是對五蓮山最佳的讚美,也是五蓮山最好的宣傳語。登上形如蓮花的五蓮峰可以欣賞到五蓮山的壯美雄姿,二十八峰層巒疊嶂,山勢峭拔,猶如仙境,河川縱橫,山清水秀,有「台灣花蓮,山東五蓮」的美譽。


五蓮山景區由五蓮山、九仙山和龍潭大峽谷三大部分組成,景區內自然風光旖旎,人文景觀遍布,以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聞名天下。五蓮山萬畝野生杜鵑花園和龍潭大峽谷被稱為「江北雙絕」,歷史悠久的護國萬壽光明寺是一座有「通天之舉」的皇家寺院。秋季的五蓮山最迷人,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和山光石景交相輝映,壯觀絕美。

坐落在五蓮山大悲峰前的萬壽護國光明寺是山東四大名寺之一,被望海峰、大悲峰和天柱峰環抱,歷史上光明寺鼎盛時期曾有樓、台、亭、閣等建築一百五十餘間,僧眾超過三百人,香火不斷。幾經風雨,現在的光明寺由藏經樓、大悲殿、伽藍殿、西配殿、鐘樓、三寺門等建築組成,是舉辦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五蓮山最壯觀的非那尊釋迦牟尼佛像莫屬,五蓮山大佛是將大悲峰山體雕刻成佛像,總高二十八米,坐北朝南,儀態端莊,面容慈祥,眉宇之間鑲嵌藍寶石,陽光照耀下會發出耀眼的佛光,這尊佛是長江以北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


望海樓是五蓮山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也稱望海亭,位於光明寺東邊的望海峰上,修建年代無證可考。登上望海樓極目遠眺,可以欣賞到水天一色、碧波萬頃的黃海,琅琊台、大珠山、靈山島等景點盡收眼底。古代海樓望日是五蓮山十景之一。清代乾隆年間曾經重修望海樓,當時的古樓巍峨壯觀,為九層八角、青磚碧瓦的古建築。


光明寺西北邊為廖天閣,也叫鎮雲閣、北亭,古閣南北兩邊為青磚圍牆,西面是天然石牆,東面建在岩石上,南北各開一門。站在廖天閣向南邊看是天竺峰,奇石崢嶸,峭劍插天,熠熠生輝。廖天閣東邊崖壁上有石刻大字「雲海」,提示遊客去流雲峽欣賞濤濤祥雲,體驗騰雲駕霧的感覺。從廖天閣北門出來就可以看到腳下的流雲峽,雲海蒼茫,如潮如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jKc8WwBJleJMoPMMt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