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縣級市,20年城區面積翻2倍多,被國家規劃為區域中心城市

2019-07-01     湖北城事

在我國,「山區」往往被許多人認為是「貧窮」的代名詞,雖然這個看法有失偏頗;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因為受交通基礎設施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山區的經濟發展一般要落後平原地區,它們要想發展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和努力!而今天紅葉要寫的這個山區城市,不僅僅是山區,還是革命老區,一直都是以農業為主;但是因為人口眾多、可使用耕地少,且農業生產水平低下、工業基礎薄弱,經濟水平發展非常緩慢!但是跨入改革開放時代以後,這個山區城市立足自身優勢,以超前的思維和危機意識,走出了一條中心城區+特色鄉鎮的發展之路,成為了全國山區縣市的發展引路人!

麻城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山區城市就是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麻城市。麻城位於大別山南麓,境內以低山和丘陵為主,基礎條件差,經濟水平低。屬於典型的山區貧困縣。9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加速,麻城大量的勞動人口外流,經濟發展形勢嚴峻!有一個成語非常好,那就是「否極泰來」,處於困境中的麻城終於迎來了轉機,先是經過麻城的國家幹線鐵路——京九鐵路開通,並且後面又陸續開通了滬漢蓉快速鐵路以及大廣高速、滬蓉高速、麻陽高速等交通幹線,讓麻城由過去一個交通閉塞的山區縣一躍而成為了湖北僅次於武漢、襄陽的第三大交通樞紐城市。

麻城地理區位

麻竹高速

合武高鐵飛馳大別山

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麻城的區位優勢進一步突顯,到武漢僅需40分鐘,到合肥70分鐘,到上海也只要4小時,極大地方便了麻城人民的出行。但是「福兮禍所依」,麻城並沒有因為交通優勢而獲得快速發展,反是因為交通的便捷加速了人口的外流,由過去的貧困的山區縣變成了「打工大縣」。這時擺在麻城領導面前的問題就是,麻城到底該如何發展?是城鄉一起發展還是只發展城區,藉此來遏制快速外流的人口,加速麻城的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水平?鑒於麻城位於武漢和合肥兩大省會城市之間,且和江浙滬經濟發展地區非常近,這些地區對於麻城的虹吸效應非常強,麻城人口外流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等客觀因素;如果像撒胡椒麵式的城鄉一起發展,必然會造成資源浪費,這從這些年閒置的小學、村辦公樓等公共資源就可以看出來(成為村民們放置雜物的地方)。

麻城北站

最終麻城決定了中心城區+特色鄉鎮的發展戰略。為了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擴大城區對人口的吸引力,麻城立足自身的交通區位優勢,積極招商引資,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汽配冶金、新型建材、電子信息產業和電力能源四大支柱產業。而在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麻城旅遊服務業更是一路狂奔,成為了湖北縣域旅遊強市,不僅盤活了經濟,還富裕了村民。在諸多措施的努力下。城區經濟實力快速增強,就業率大幅度提升,有限的遏制了人口外流速度。目前麻城城區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建成區面積已經由十幾平方公里擴展到近四十平方公里;城鄉常住人口也有十幾萬猛增到40萬,不僅成為了鄂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還被國家規劃為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

湖北省地區


大別山區域

與此同時,麻城還著力打造了3個特色鄉鎮。近幾年全國一窩蜂的上馬特色鄉鎮,但是很多最終都失敗了,其中原因是沒有把握好發展的重心。特色鄉鎮的重點是產城結合,是先有產業,然後才逐漸形成城鎮的;而國內很多特色鄉鎮在沒有形成產業前,房地產就火火熱熱的搞起來了,最終因為沒有產業的支撐,成為了鬼城。而麻城根據各地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因勢利導,打造出3大特色鄉鎮。這些特色鄉鎮不僅促進了市域經濟發展,還吸引了大量麻城人返鄉就業,有利於麻城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麻城白果鎮

首先,打造白果工業強鎮。麻城利用白果鎮豐富的花崗石資源(據悉可供開採100年),積極引進福建、山東等地石材加工企業,打造中部石材產業地級。目前麻城石材產業已經被列入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年產值近200億,成為了和福建水頭、廣東浮雲、山東萊州齊名的全國四大石材生產基地之一。麻城第二個特色鄉鎮就是龜山旅遊名鎮。麻城利用龜峰山良好的杜鵑花資源,積極發展旅遊產業、做大做強花經濟,目前麻城龜峰山杜鵑花不僅成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名牌產品,成為每年全國五一旅遊的打卡地。第三個特色鄉鎮就是福田河康養小鎮。麻城利用福田河的菊花資源,引進先進加工企業,加強校企合作,並設立麻城福田河高新技術產業園;經過多年發展,逐步拉長產業鏈和提升菊花產業的技術含量,目前已經成功進入湖北特色鄉鎮行列,並逐漸形成福田河康養小鎮。

麻城市龜峰山風景區

麻城孝感鄉移民文化公園

麻城市福田河鎮入選湖北省第二批特色小(城)鎮創建名單

菊園

還有兩個特色鄉鎮正在規劃建設中。第一個就是鹽田河跨縣市合作及第四產業鄉鎮。鹽田河鎮位於麻城東南部,與羅田縣交界,是全國板栗第一鎮;同時鹽田河的旅遊和文化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兩地在板栗深加工及惠蘭山、雙河口水庫旅遊開發等方面具有深度合作基礎,未來將聯合打造大別山綠色食品基地、生態旅遊基地,做大做強大別山綠色食品和旅遊產品品牌,打造湖北跨縣市合作示範區。另外,鹽田河還將加強農產品種植、農產品加工以及觀光農業之間的融合發展,打造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第四產業試點鄉鎮。第二規劃建設的是木子店食品、飲品特色鎮。

中國板栗之鄉——湖北黃岡市麻城縣鹽田河鎮

木子店鎮位於麻城東部,以前又被稱為「東木」,是麻城老米酒、吊鍋等傳統特色美食的發源地。目前木子店鎮擁有食品、飲品企業多達數十家,但這些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生產工藝落後,產品單一,市場影響力小,競爭力不足。未來,麻城將加速相關行業的標準建設,引進新技術和新的生產工藝,積極開發新產品,加強產品文化內涵建設和宣傳,做大麻城特色食品、飲品品牌,打造木子店食品、飲品特色鄉鎮。

麻城木子店鎮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中後期,再加上大城市時代的來臨,人口進一步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開始收縮,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山區城市如果還按部就班的撒胡椒麵式發展,必將進一步加速人口外流,同時會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不利於山區縣市經濟發展。(目前有些人認為應該城鄉均衡發展,在經濟和區位好的地方是沒錯,但放在經濟差的山區城市,並不適用;這樣不但分散了有限資源,也無法留住那些鄉鎮人口,反而會使他們流向大城市。)而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重點打造主城區和若干具有人口聚集效應的特色鄉鎮,是未來山區縣市的有效途徑!當然,特色鄉鎮前提是必須有產業支撐為,否則就成為了房地產的溫床,最終淪為鬼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eC2BGwBmyVoG_1ZM_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