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初國貨公司在河南路的原址
1930年,青島國貨運動委員會成立,在河南路東萊銀行興辦國貨陳列館,在河南路開設青島國貨商場,這就是青島國貨公司的前身。
1933年,在青島國貨商場的基礎上,組建」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營業。史料顯示,青島國貨公司的組建資本20萬元,年銷貨款70至80萬元。依照當時的說法:「青島之有大規模國貨公司,實以此為嚆矢」。
1934年,上海的國貨公司在中山路101號開設上海國貨公司青島聯合營業所,簡稱青島國貨聯營所,聯營所開業後日用商品都以廉價暢銷,逐漸占領了青島本地市場。
1936年,青島國貨公司與上海聯營所合作,在河南路組建了」青島中國國貨股份有限公司「,明確規定:運銷我國各地貨物;經銷全國國貨工廠產品;有關國貨事業之開發與介紹;發售本公司自製貨品;承辦代理購銷國貨業務。公司推舉青島市市長沈鴻烈為董事長,青方股東代表王新三為經理,滬方股東代表柏堅為副經理。當年,公司完成營業額80餘萬元。
青島中國國貨公司舊影
青島中國國貨公司廣告
1937年4月,公司遷到了中山路與膠州路交界的新大樓營業,大樓由建築設計師許守忠設計,新國貨營業後,成為青島經營國貨商品最為有名的商場。
中山路與膠州路口的銀丁百貨店。
1938年青島淪陷後,國貨公司解散,大樓被日本海軍機關徵用,後由日商白石洋行經營,開設」銀丁百貨商店「。
上世紀40年代的中山路,銀丁百貨標誌十分明顯。
1941年,在《青島大新民報》上刊登的銀丁百貨廣告
1947年4月4日,《軍民日報》報道:青島中國國貨公司開幕,以運銷國貨為業務。
1947年」青島中國國貨公司「舊影
抗戰勝利後,銀丁百貨關門。1947年4月4日,中國國貨公司正式復業,向顧客發送「開幕幸福獎券」,當天顧客盈門,盛況空前,五天營業額達3億多元。此後的幾十年里,老國貨公司成為了老青島的購物首選地。
上世紀50年代青島中國國貨股份有限公司發票
」國營東方紅百貨商店「發票,當時的中山路也被改成了反修路。
1950年,國貨公司成為青島市首批公私合營單位,更名為」公私合營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更名為」國營青島國貨公司「。同年,又改名為」東方紅百貨商店「。1972年,更名為」中山路百貨商店「。1979 年,恢復」青島國貨公司「的名稱。
上世紀50年代國貨公司廣告
上世紀60年代國貨公司舊影
上世紀80年代,樓體上的「青島國貨公司」招牌。
1985年的國貨公司(張岩攝影)
曾經位於中山路與膠州路口近半個世紀的青島國貨公司老建築,九十年代初被拆除,原址處開始建設新樓。
上世紀80年代老國貨內景
作為老青島的商業龍頭,國貨公司自1984年至1990年,經濟效益曾連續7年居山東省同行業第一。1989年在全國同行業中第一批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 也是山東省百貨零售業中唯一一家。1990年在全國26家十佳經濟效益百貨零售企業中, 公司」資金利稅率「」資金周轉率「」費用水平「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1992年青島國貨公司成立60周年紀念章
1993 年12 月29日,新的」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在這座總面積達 3.8 萬平方米的大型商廈重新開業,這不僅是島城首家集購物、博 覽、餐飲、娛樂、商住辦公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購物中心,也是當時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
1994年,國貨公司實現銷售總額4.06億元(含稅),實現利潤總額2013萬元,人均創利1.50萬元,,三項指標均居全省同行業第一名。1995年,實現銷售總額4.35億元(含稅),利潤總額2246萬元,人均創利1.53 萬元,三項指標在全省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段時間也是國貨公司的輝煌時期。
1993年12月國貨公司新樓開業入場券
時任國貨公司總經理姜玉玲徵求顧客意見
青島國貨的老員工回憶說,當時營業大樓高20層,本身就是青島少見的高 樓,而且內部設置了現代化的自動扶梯、中央空調和閉路監控系統,賣場設置的商品達到4萬多種,可以說是青島最早的「一站式購物」場所了,逢年過節,市民挑選新衣服、置辦年貨等,首選地就是青島國貨。
2007年「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舊影
即將落幕的中山路國貨公司
隨著中山路的蕭條以及其他商圈的崛起,國貨公司自1998年開始面臨經營困境,99年出現巨額虧損。雖然「國貨」在幾次商業混戰中沒有經歷閉店風波,但印象里好像一直不景氣。
可能很久沒再注意過,有一年再次路過的時候,「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這幾個字卻已經消失了。門面的招牌已更名為「麗達奧特萊斯國貨店」,方知「國貨」已被麗達收購了,這也標誌著老店曾經榮耀的終結。
老青島熟悉的「青島國貨股份有限公司」的店名已成為歷史,有些別嘴的新店名,似乎和這條百年老街曾經的底蘊有些格格不入。青島人眼裡的老街里,消失的不僅僅是老國貨,還有旁邊的婦女兒童商店、老青島食品店、老百貨公司、老郵局......
正如老網友「頑童」在公眾號的一篇圖文里回帖:「實際老城最不應拆的是中山路國貨公司,和對面的新華書店。自兩處新樓建起後,就處於蕭條之中,高大的新國貨公司少有人光顧,而對面的30多層的大樓自建成至今已25年了,更無人辦公或居住,是地地道道鬼樓了」。
其實在很多老青島心中,那座百年老街曾經最堅定的守望者,見證了青島老街里百年滄桑的國貨公司,已經在老店拆除後就消逝了,那座幾代青島人「逛街里」的難捨情結,也永遠的停留在了曾經的舊影時光中。
本組圖文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