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2種冷暴力,孩子在默默忍受,家長卻不自知

2019-10-27     兜媽愛叨叨

兜媽前幾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小學3年級的暑假,媽媽想讓我去上輔導班,她先問我願不願意去,我說不願意。
然後她這個暑假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對我不聞不問,一句話也不跟我說。
一開始我嘗試主動跟她說話,但她看都不看我一眼,故意轉身去做別的事情,好像我的存在就是空氣。
於是,那個暑假我幾乎沒有開口說過話,難受的想用頭撞牆。
最後,我實在是抑鬱的受不了了,就給媽媽寫了一封道歉信,跟媽媽道歉說是我錯了,我想去上輔導班。
媽媽看到那封信時候那得意的表情,我這輩子都忘不了。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羞辱,而給我這種感覺的人是我的媽媽。

這位媽媽的做法是典型的冷暴力

冷暴力給孩子帶來巨大創傷

當孩子犯錯誤或者違背自己的意願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就不搭理孩子,一句話也不跟孩子說,甚至還讓家裡的其他人也不要搭理孩子。

直到孩子承認自己做錯了,過來道歉,保證以後會聽話之後,家長才跟孩子說話,搭理孩子。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過來道歉了,還覺得洋洋得意,覺得自己贏了,孩子就得聽自己的。


孩子確實會變得特別聽話,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但是,家長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正在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是一件好事,如果處處都聽父母的話,自己一點主見都沒有,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但很多父母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就想讓孩子聽自己的。

即使有時候孩子真的犯了錯誤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父母應該正確指出和引導,而非用無視和冷淡來讓孩子反省和認錯。

冷漠的眼神、無視的態度、愛理不理的背影甚至孩子認錯後得意的神情,簡直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刺向孩子幼小無助的心靈。

雖然這一切都是無聲的,既沒有打也沒有罵,但其實這種做法給孩子精神上造成的傷害和折磨比打他一頓還要嚴重。

長期下去,孩子會越來越自卑孤僻、膽小怕事,也會變得很沒有安全感。

夫妻冷暴力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很多父母覺得夫妻間冷暴力是夫妻之間的事情,並不會影響孩子,但事實證明夫妻間的冷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比想像中的更大。

小華的爸爸媽媽經常吵架後就冷戰,誰也不跟誰說話。

吃飯也是各自吃各自的,睡覺也不在一個房間,持續的冷戰經常在家裡上演。

像死水一樣的家庭氛圍讓小華感到越來越壓抑,在家裡幾乎都沒有開心過,一看到爸爸媽媽吵架、冷戰,小華就感到非常壓抑難受。

這樣的冷戰一直持續到小華長大,工作和生活上只要有任何一點不如意,小華就會用刀子劃自己。

看著自己的血流下來,她竟感覺到一種釋放壓力和痛苦的快感。

小華說:「比起冷戰,我寧願父母離婚,這樣我就不會感覺到恐懼和壓抑了。」

夫妻間冷暴力除了會讓孩子害怕、自卑以外,長期的壓抑環境會讓孩子變的抑鬱,甚至會做出自殘等極端的事情來。

用積極的溝通方式代替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親子或夫妻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很少。

一天都不怎麼說話,或者幾天都不說一句話,甚至更嚴重的一個月以上都是零交流。

不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都應該多溝通交流,積極和家人交流感情。

當有矛盾或者產生不一致的意見的時候,也不要一言不合轉身就走,不搭理對方,有矛盾就解決矛盾,有問題就解決問題。

意見不一致也可以相互說出自己的觀點,聽取和尊重對方的觀點,不一定非要在一件事情上要求兩個人觀點一致。

積極主動和坦誠的溝通,將矛盾化解,把問題解決,而非各執己見且相互不搭理。

積極主動非暴力的溝通不僅有助於促進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有助於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父母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將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孩子最初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行為方式絕大部分都是從爸爸媽媽身上學來的,父母的溝通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與他人的溝通。

爸爸媽媽採用積極和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寶貝就會與他人相處的很好,將來長大了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如果爸爸媽媽經常一說話就吵架或者乾脆就經常不說話,相互不搭理對方。

那麼,孩子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很可能就和爸爸媽媽一樣,經常對同學朋友冷暴力。

而且當孩子長大之後,自己有了家庭,冷暴力的溝通方式依然會在他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延續下去。

因此,爸爸媽媽之間的相處以及和孩子之間的相處,儘量避免使用冷暴力的方式。

用積極的溝通方式代替冷暴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做一個非暴力溝通的榜樣,孩子將來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溫暖陽光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SYzHm4BMH2_cNUgJTU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