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短暫的離開一下孩子,便會立馬開始哭鬧。這種情況從孩子出生時就會時不時的發生,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其實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小,但是只要一離開爸爸媽媽的手中,他們便會立刻哭鬧,而等到他們會走路,會說話時也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作為新手媽媽的婷婷就被這樣的事情煩惱著,因為是第一胎,所以在孩子生下來以後,她一直非常細心地照料。或許是因為孩子從出生以後,便沒有和自己分開,所以孩子非常的依賴婷婷。有時候婷婷只是去上一趟廁所,把孩子短暫的放在婆婆的手裡,孩子也會哭鬧個不停。到了後來,孩子甚至一步都不能離開婷婷,即使是出門也要隨時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
本以為等到孩子長大了,慢慢有了獨立的意識,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可是婷婷發現,孩子依舊會有這樣的情況。眼看著孩子就該要上幼兒園了,婷婷自己也準備重新開始工作。可當婷婷和家人每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時,孩子都會哭鬧,婷婷也是一個有耐心的母親,她總覺得多重複幾次,然後再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這種情況肯定是會有好轉的。
後來,孩子雖然願意去幼兒園了,但是婷婷也必須每天都出現在孩子眼前,如果孩子與婷婷分開的時間過久,孩子便會在家中不停地哭鬧,不停的向身邊的人要媽媽。
是每一位孩子都會如此依賴自己的父母嗎?為何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不願意與自己的父母分開呢?這背後其實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1.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有分離焦慮症
雖然孩子還小,但是他們對於父母的依賴還是非常敏感的,特別是8個月之前的孩子,一旦父母離開他們,他們就會覺得父母會永遠的消失。
而在6歲左右,則可能出現分離焦慮症。這種情況就會讓他們變得非常焦慮,一旦焦慮起來,他們就會不停的嚎啕大哭,又作又鬧。父母不應該把這種現象當做自己的煩惱,而是應該負起責任,好好的安撫自己的寶寶,讓他們從小就有足夠的安全感,這樣才能讓寶寶從小就與父母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2.長大後,孩子對父母會產生依賴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獨立意識就會變得越來越強,也就不會依賴他們。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就算到了上學的年紀,他們對父母的依賴也是不會減弱的。所以家長不宜過早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但是也不能讓他們過分的依賴自己。用科學的辦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要耐心的勸導他們不要過分的依賴父母,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更好地長大,更順利地學會獨立。
孩子離開父母之所以會變得焦慮,其實就是孩子不敢面對新事物,想依賴父母的一種心理。家長們如果想要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就應該為孩子的未來考慮,用科學的方法,耐心的態度,讓孩子用自己的天性在摸索中成長。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