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有一個控制欲超強的媽,生活真的太難了

2019-08-30     語文道

相信你的人 不是先生是喜劇

熱播劇小歡喜最近頻上熱搜,

該劇主要講述了幾個高三家庭陪伴孩子衝刺高考的故事。

幾個家長為了督促孩子學習使勁渾身解數,

由於劇情過於真實,不少網友紛紛感嘆:「仿佛在家裡裝了監控。」

其中宋倩和女兒英子的關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為了培養一個上能上清華北大的女兒,宋倩可謂煞費苦心,每天堅持給孩子做飯、燉燕窩不說,還在女兒的房間裝了一扇室內玻璃窗,為的就是能時刻監控女兒在幹什麼。


一切與學習無關的娛樂活動都被她禁止,包括但不限於玩樂高、吃麥當勞麻辣燙、去天文館、陪媽媽看電影……似乎這一切都是阻礙女兒大好前程的敵人。

在這樣360度無死角的控制之下女兒英子終於崩潰了,罷課逃到父親家,還和母親大吵了一架!


這句句扎心又真實的對話使這一幕簡直成了母女吵架的教科書。面對這樣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再懂事的孩子也會崩潰啊!

母女相處這一世,有多少次的「控制」與「不許」是以愛之名強加在孩子身上的,仿佛只要有了愛這個由頭母親所有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意願都變得理所應當。

《小歡喜》的結局裡,英子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南大,一家人如劇名一樣,擁抱著這份小小的歡喜,但是與宋倩而言她望女進清北的夢最終還是落空了。

然而母女之間的牽絆,並不會因為高考的結束而劇終。

多少母親,如宋倩一樣,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被迫做了證明母親人生價值的藝術品,多少母親忘了自己在成為母親這個身份之外,首先應該活出自己。

1

離開你,我才能做我自己

最近看了一本講述母女關係的小說,書名叫《女兒的選擇》,書中母親李雲珠和女兒秦靜姝的相處模式像極了宋倩和英子這對母女,也像極了萬家燈火下每日上演的故事。

和宋倩一樣,李雲珠也是一位教師,是教師就普遍有一個通病,就是自己家的孩子一定得是「好學生」,否則簡直就是在給自己丟臉。

秦靜姝也確實從小到大都做了一位好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上的都是重點校,大學順利考進了北師大。

李雲珠原以為她會女承母業成為一名教師,然而秦靜姝畢業後卻開始了「叛逆」的人生,一頭扎進母親不看好的廣告業不說,還離了婚,帶著孩子和一個「不務正業」的毛頭小子在北京同居了。

這可急壞了母親李雲珠,故事開篇就風風火火趕到北京「看」女兒來了。

李雲珠剛一到家,椅子還沒坐熱,母女就吵了一架,起因當然是那個不知打哪兒冒出來的「毛頭小子」小黎。

李雲珠問女兒:「你跟這個小黎,是怎麼回事?」秦靜姝最討厭媽媽這副居高臨下的口吻,她不耐煩地說:「什麼怎麼回事,你說怎麼回事就怎麼回事吧。我現在跟他一起住,怎麼了?有什麼問題?」李雲珠:「沒什麼問題,我能有什麼問題,人都是你自己選的,元朔爸爸那會兒我說你,你聽嗎?你不聽,你看現在怎麼樣?」(節選自《女兒的選擇》)


這段生動的對話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平時跟老媽吵架的開場白?一上來就針鋒相對,看來這母女是積怨已深啊!事實上李雲珠口中的元朔爸爸是秦靜姝當年的同居男友袁洛平,結果秦靜姝一不小心懷了孕,這在身為教師,一生努力維護「對的事」的李雲珠眼裡簡直是「大錯特錯」。

為了把這個「錯誤」遮掩過去,李雲珠執意逼女兒結婚,豈料強扭的瓜不甜,這段婚姻最終還是沒維持下去,現在眼看著女兒和另一個男人同居,很可能噩夢重現,李雲珠當然著急。

可這些在女兒秦靜姝眼裡就不一樣了。在她眼裡那是媽媽的過度關心,簡直是對自己人生的干涉。

「我的生活我自己管,不用你管,我沒有必要向你去交代什麼。我在北京有工作,有收入,也有一點財產,我現在退休也沒有問題,我不明白你為什麼非要在那裡糾結工作的事。我是個成年女人,和誰結婚,和誰生孩子,也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一定要插手,一定要勉強我!為什麼你就一定要這樣干涉我的人生,就一定要按你們的要求來呢?好吧,就算你們都是對的,那你們就自己按照對的去活啊!不用管我,我也不需要你管啊!」(節選自《女兒的選擇》)

什麼時候,愛成了我們彼此的負擔,讓最親密的人漸行漸遠?



2

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矛盾因愛產生,最終也能因愛化解。

當女兒成為了媽媽,她在生活的瑣碎中開始理解了身為人母的不易;當媽媽找回了自己,她也在自己的經歷中,漸漸理解了女兒渴望的那種人生。

李雲珠一臉憔悴,帶著前所未有的堅定,對她說:「靜姝,我有話對你說。」秦靜姝舉手:「媽媽,如果你是想說我跟小黎的事還是別提了,我的婚姻真的不想聽任何人的意見。」李雲珠說:「不,我不是要說這個……你的婚姻,應該由你自己決定。」李雲珠哀傷而無助地看著女兒,像一個闖了禍的女中學生,有些話實在不想出口,但已到了不說不行的地步:「靜姝,我想告訴你,我要跟你爸爸離婚。」她停了一下,不忍心看女兒臉上的表情。這麼多年就為了維護家庭的完整,就為了自己還有孩子,為了外人眼中美滿幸福的假象,讓她錯過了自己的一生。然而該說的畢竟還是要說,虛假的東西,畢竟維持不了一輩子。「……我心裡有一個人,很多年了,你知道你爸爸外遇的事,但我們感情其實一直不怎麼好,他喜歡了別人我不怪他,我自己,我自己心裡有一個人,很多年了……」李雲珠本來以為,這些話說出來,會有莫大的羞恥,像把自己剝光了,站在明亮的陽光下,瑟瑟發抖,但是並沒有,她只聽見自己的聲音有點顫抖,張皇無措,語無倫次。(節選自《女兒的選擇》)


3

體恤,唯有同為女子




體恤,唯有同為女子;體諒,唯有母女之間。

早飯吃過了,保姆收拾了餐具去廚房洗,秦靜姝對李雲珠說:「媽媽,想做什麼就去做吧,我支持你。」李雲珠的淚水滾滾而下:「我……我做的……也許是錯的……」秦靜姝說:「愛一個人有什麼錯呢?結束沒有感情的婚姻,又有什麼錯呢?就算你做的是錯事,我也支持你。不見得做的事情都是對的,人就會真的開心。媽媽,你應該去選擇自己真心想要的,這沒有什麼錯。我支持你。」一位特級教師,畢生做過無數完美的公開課,但她要承認,最好的課,其實正是女兒給她上的:你沒有錯,我支持你。就算你錯,我還是要支持你。(節選自《女兒的選擇》)


真正的愛,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母親與孩子之前,仿佛有一根線在無形中牽制彼此,當母女之間放鬆了那根控制彼此的線,愛便開始流動。而窮其一生我們所追尋的,正如作者叢蟲所言:

我們需要的愛,並不是要好,更好,最好,也並不是最好的,就最安全。我們需要的是家人的寬容和支持,在關鍵時刻的鼓勵,讓我們聽從自己內心,做出真實的選擇。


《女兒的選擇》

叢蟲 著

中信出版集團·文藝社

2019年7月上市

離開了媽媽,就是人的第二次出生

我們得自己養育自己,為自己承擔責任,

成全自己的理想,打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

我們既要做得起選擇,

又要一肩扛得住結果。

希望等將來我們給孩子講起母親時,

帶著柔情和溫暖,尊敬和體諒,

隔著茫茫歲月,

我們與母親真正和解,

希望我們還來得及說出「對不起」「我愛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RSA62wBJleJMoPMhr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