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民心河畔訪「亭亭紫衣少年」

2020-04-03     燕趙都市報

與風景園林雜誌的編輯朋友聊天,他說,紫荊是一種極普通的花,屬於亞熱帶灌木,庭院、街邊,都有種植,河畔更為常見,每年3月末開花,一直持續到5月。「不同之處呢,李漁的《閒情偶寄》寫到它的風姿,若紫衣少年,亭亭獨立。」四月已是暮春時節,正值紫荊夾岸盛開,這勾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決定沿著省會民心河,去尋找春天裡獨一無二、很有「少年感」的花。

三過不知其名

紫荊花迷倒攝影者。

從民心河裕翔街口到體育公園,是我們常跑的一條慢跑路線,這裡屬於城市水系,沿途花木繁盛,景色宜人。跑過一趟,偶見路邊一叢紫色花樹,很特別的樣子,腳下如風,快速衝進體育公園,不知其名。

第二趟,又去體育公園散步,見有一清癯老者在花樹下打拳,一招一式,動靜自如,張弛有度。呵呵,依然不知其名。

跑過第三趟,穿橋而過,紫花夾岸盛開,燦若朝霞,氣象萬千,信口占一句,宛如紫霞仙子,依然不知其美。

玉蘭剛謝,碧桃、晚櫻接力開放。春花爛漫,朵朵都是美人面,誰會在意那一抹紫呢?

紫荊傲然臨水

紫荊花近景。

清代的李漁這樣寫紫荊,「紫荊一種,花之可已者也。但春季所開,多紅少紫,欲備其色,故間植之。然少枝無葉,貼樹生花,雖若紫衣少年,亭亭獨立,但覺窄袍緊袂,衣瘦身肥,立於翩翩舞袖之中」,不由得讓人替它感到局促不安。哇,生活家的李漁的描寫太棒了,他對春天的美觀察細緻入微。

我們決定一見「紫衣少年」。一個春日午後,我們各自掃了一輛共享單車,騎到民心河裕翔街口,駐足。向南步行一段,見一座橋橫跨河上,此處是遠眺這段民心河河灣的最佳觀賞點。紫荊夾岸盛開,宛如片片紫霞。

去年的果莢依然在枝頭。

我們沿河尋花,到塔南路橋折返。在緊鄰裕翔街一邊河岸,我們發現了一叢三株碩大紫荊,樹枝粗壯,周身覆花,像一位身披紫袍的威武將軍,橫枝傲然臨水。一路尋來,即將結束行程之際,終窺紫荊丰姿,真是自然的饋贈,一份驚喜啊。

單純看花,那些細密的紫色小花並不起眼,即使它的顏色特別,也不會引起人們太多注意;單看荊條,在絢爛春色里,其叢生的荊條未免太單調了吧。紫荊之美,美在荊和花的結合。從遠處看,花冠如蝶,荊條亭亭獨立,最奇特處是其開花無固定部位,上至頂端,下至根枝,甚至蒼老的樹幹上也能開花,因而在民間又有「滿條紅」美稱。

偷得浮生閒慢

以前,人們出行,除了靠船、馬和轎子外,短途出遊喜用毛驢代步。毛驢可謂詩人最可信賴的夥伴。

詩人陸遊就時常騎驢出行。

詩人陸遊就時常租賃毛驢出行,他那首《劍門道中遇微雨》可謂經典:「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末句最有名,白描直指人的內心。蘇東坡也喜歡騎驢出行,在他寫給弟弟蘇子由那首《和子由澠池懷舊》中,毛驢直接入詩:「人生到處知何以,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醉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這首詩,蘇軾自註:「往歲,馬死於二陵,騎驢至澠池。」蹇意為跛足,毛驢都累壞了,可見當時道路多麼崎嶇難走。

蘇東坡也喜歡騎驢出行。

李漁把毛驢寫得更具詩意,直接和看桃花聯繫到一塊兒。桃花的美太單純,適合於偶遇,唯有在鄉村籬落之間,牧童樵叟所居之地,才會有好看的桃花。李漁建議看桃花,要騎著毛驢,遊逛到郊外,聽任毛驢到處走,才能找到那種樂趣。

騎著毛驢去郊外看花,古人的慢生活方式不免令人稱羨。我們今日則是騎單車,慢慢地到達,偷得浮生半日閒。

賞花需要心情

園林經典書《園林是一首詩》中描述了世界上許多現代城市的園林風格,最常見的裝飾是高大的樹木,樹木周圍留有令人觀賞的空地和花卉組成的花境。裕翔街口,路旁植有高大國槐,木槿剪成的籬笆,緊依民心河畔,丁香、紫葉李、紫荊、迎春等組成花境,花木掩映,錯落有致。早晨或者黃昏時分,常見有人在這裡慢跑健身。

春天百花當中,紫荊的確氣質非凡,像一位穿紫色袍子的少年。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少年。嘿,在奼紫嫣紅的春花里,偏偏有一位少年,它的名字叫紫荊。紫荊是本土樹種,喜光,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性,耐修剪。儘管春花著衣,去年的果莢尚殘留枝頭,新陳代謝此之謂也。

身居現代都市,不是也要保持一份賞花的心情嗎?暮春時節,百花中識得紫荊君,幸會幸會!

(燕都融媒體記者栗強 崔中波 文/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LthPXEBiuFnsJQVsQwA.html







定了!擴招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