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海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提到「隔代育兒」,總有幾家會犯愁。
年輕父母抱怨老人育兒不科學,老人埋怨年輕父母帶娃沒經驗。
「他們根本不會帶孩子!」這句話像一個球,被兩代人踢來踢去。
但是,無論老人帶孩子的經驗怎樣,兒女應抱有一顆感恩的心。畢竟,老人帶孩子並不是「分內」的事情。
而且,很多老人的育兒觀也在進步,帶起孩子來很厲害。就拿孩子看動畫片來說,家長會存在3種觀點:能看、不能看、適當的看。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無論家長抱有什麼態度,想阻止孩子觀看動畫片,似乎變得不可能了。那麼,一些家長就會出現兩種態度:適當允許和無奈縱容。而一些長輩對這件事的做法,很值得稱讚。
2位老人
第1位老人:適當允許
有一天,奶奶做好了飯菜,3歲的孫子林林玩了一會玩具後,沖奶奶喊道:「奶奶,我要看小豬佩奇。」奶奶估摸著一集動畫片的時間大概在5分鐘,同意了孩子觀看。
但是,奶奶告訴林林,只能看一集,看完後要去吃飯。接下來的時間,奶奶便陪著林林一起看動畫片。在看的時候,奶奶好奇的問林林:「佩奇正在做什麼呢?」林林興奮地告訴奶奶:「佩奇要給媽媽過生日,有蛋糕……」
在一集結束後,奶奶便告訴林林要吃飯了。林林雖有些不舍,但在長期形成的習慣下,便跟著奶奶去吃飯了。在吃飯的過程中,奶奶告訴林林:吃完飯後,他們要帶著小豬佩奇玩具,到屋外散散步。
在奶奶的鼓勵下,林林很樂意帶著小佩奇去「消化食物」。來到屋外,林林看見其他小朋友,便高興的湊過去,一起玩了起來……
在平日裡,奶奶一般不會強烈阻止孩子看動畫片,但是會盤算著時間。孩子每天看動畫片的時間大概在30分鐘左右,偶爾會延長一個多小時。同時,奶奶會多樣化地選擇內容:動畫片、兒歌、故事、識字等內容。
林林上小學後,沒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沉迷於動畫片。雖然也喜歡看,但林林的生活習慣很規律。相比較動畫片,林林更喜歡和小朋友玩互動類的遊戲。
第2位老人:無奈縱容
這一天,琪琪對奶奶說:「奶奶,我想看動畫片。」奶奶扭頭給孩子打開了電視,調到兒童頻道,然後又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過了一會,鄰居帶著孩子找琪琪玩。因為他經常來琪琪家,很熟悉。進屋之後便拿起玩具玩了起來。琪琪則坐在電視機旁,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動畫片。這時,奶奶對琪琪說:和小朋友玩一會,一直看電視眼睛會被看「壞」。琪琪看了一眼鄰居的孩子,又扭回頭繼續看著動畫片。
奶奶告訴鄰居:「沒辦法,隨他便吧。現在這孩子很難管,你不給他看,他就一直哭個不停……」
當琪琪上了小學後,奶奶逐漸意識到問題。琪琪每次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是先打開電視。當晚飯做好後,琪琪要麼一直看動畫片,要麼邊看邊吃飯。如果家人阻止孩子看電視,琪琪就會大發脾氣。在周末的時候,琪琪的生活更是以看電視為主了,不會主動寫作業、很少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再後來,學校進行了一次體檢,琪琪的視力增加到4.9,還伴有斜視。這不得不引起奶奶的重視……
對於兩位老人對待孩子看動畫片的態度,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下面,我們再把問題拉回來:孩子到底能不能看動畫片,或者說孩子能不能看電視?
孩子看動畫片的2個觀點:不能看、能看
1)不能看
保持這種觀點的家長有很多,這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甩給「動畫片」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孩子看電視會傷害孩子身體、影響發育、孩子容易沉溺於「動畫片」中。
而孩子沉溺於動畫片,甚至會延緩大腦的發育。
為什麼呢?
這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智力發育取決於3歲以前,而他們這個時候正是模仿力很強的時候。孩子容易沉迷於動畫片,模仿裡面的行為,但是電視機卻從來不會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不會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這件事好不好。所以,孩子大腦發育會遲緩。
持這種觀點的家長認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和孩子要有大量的互動,多說、說互動、多問,孩子的大腦就會發育很好。
2)能看
對於這部分家長,他們認為孩子可以看動畫片,但是要限定時間。動畫片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增強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第32章中有建議。孩子在2歲以前,要禁止孩子接觸一些電子產品。當孩子成長到2歲時,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
而美國兒科學會在全世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它由62000名兒科醫生,各類相關機構組成的協會。書籍的主編斯蒂文謝爾弗,則是一位兒科學會會員,醫學博士、理學碩士。
持這種觀點的家長認為,平時也需要和孩子互動、交流,但可以適當地讓孩子看一些動畫片。
除了家長這2種態度外,一些家長還會有些疑惑,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看動畫片呢?
孩子為什麼喜歡看動畫片?
很多成年人會認為動畫片很幼稚,是專門為小孩子而製作的。其實,對於製作者來說,製作動畫片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款精良的動畫片的價值,不亞於一場耗費巨資而拍攝成功的電影。
製作動畫片不僅需要製作者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市場運營等能力,還要結合孩子成長的特點、心理特徵、投其所好。並且,在孩子看完後,能帶給孩子哪些能力、知識和理念。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徵。比如,孩子在3歲左右,會對鮮明的色彩、簡單的畫面、容易理解的故事感興趣。同時,孩子的模仿力、想像力、創造力、語言等能力快速發育。動畫片則會結合孩子的發育特點,心理學等多類學科,為孩子精準製作一些動畫片。
動畫片,也是時代的產物。
而每當時代階段性進步,都會出現特定的產物。「火車很大程度方便了人們生活,但不能因其新奇、害怕,讓幾匹馬拉著它前行。」
兒童動畫片也是如此,關鍵點不在於絕對的「能看」還是「不能看」,而在於如何結合孩子成長的特點,怎麼看!
關注小海豚的奶爸,每天分享育兒知識^^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LPKv3MBURTf-Dn5GY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