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馬玥浩
資 訊
433名審稿人被盯上!愛思唯爾徹查「強迫引用」黑幕
近日,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對其旗下千餘種期刊的論文審稿人展開調查,了解強迫引用(coercive citation)現象,即審稿人要求論文作者引用自己的論文,換取評審意見。
這項調查涉及近55000名學者。最終,分析專家發現其中433名學者(占被調查審稿人的0.79%)存在「強迫引用」的明顯證據。
目前尚不明確這些審稿人會受到怎樣的懲罰,以及將如何處理存在強迫引用的論文。愛思唯爾表示,部分論文可能會被撤稿。愛思唯爾也在考慮對論文標註更正信息,或刪除其中有問題的的參考文獻。
調查顯示近9成大學教師對工作表示認可,你滿意嗎?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大學教師教學投入情況的數據顯示,近9成大學教師對個人工作表示認可。
其中,本科院校的教學科研型教師對個人工作認可度為88%;輔導員群體對工作的認可度最高,本科院校的輔導員為91%。
調查顯示,2018~2019學年,本科院校教師周均工作時長為46.9小時。被調查的最近一學年承擔授課任務的大學教師,在教學上(包括上課、教學準備、學生答疑等)周均投入的時長為16.8小時。
本科院校教師在教學上周均投入17.4小時,在科研方面周均投入16.1小時。
追 蹤
華中科大通報「碩士墜亡」:導師被停招2年
9月2日,華中科技大學一碩士研究生不幸墜樓身亡。
9月12日,華中科大官網發布情況通報稱,事件發生後,學校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公安機關進行調查,積極做好善後事宜。
同時,學校成立調查組展開調查。調查期間,已暫停相關導師的研究生教學、指導工作。
調查的主要情況為:導師按照培養方案對該生進行指導,並要求其每周彙報進展情況,但對該生在學業中出現的困難幫扶不夠,對其思想波動主動關心不足。依據相關規定,決定停止導師徐某某研究生招生資格兩年,對團隊負責人石某進行批評教育。
清華博士生髮期刊重名,要求別人改名
近日,有網友曝光了一封郵件。發件方自稱為清華大學博士生,姓馬。他在發表論文時,被期刊的編輯告知,已有同名同姓的人在該期刊上發表了論文。
馬博士鄭重其事地給重名者發了一封郵件,稱「為了以後在學術上減少混淆和誤會,也為了您未來的學術發展道路,我請求和建議您能修改您的姓名。」。
對方回復道:「與您重名我很抱歉,但是我沒有做錯什麼,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順便說一句,讓別人改姓名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很遺憾你來自清華大學。」
國 際
韓國「衝刺諾獎」研究機構涉腐,面臨重組
9月10日,經歷了一年的醜聞風波後的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由韓國科技部宣布將進行重組。
此前,基礎科學研究院面臨經費挪用、裙帶關係等腐敗行為的指控。
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於 2011 年成立,其定位對標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和日本的理化學研究所,被韓國國內視為「衝刺諾獎」的研究承載體,力圖為韓國拿下第一個自然科學的諾貝爾獎章。
日本高校理科論文數近20年增長停滯
日本共同社日前報道稱,自2000年前後起,日本高校發表的理科論文數量增長停滯,日本高質量理科論文數量全球排名大幅滑落。
有專家認為,日本政府收緊研究預算並廣泛採用競爭機制等政策使日本科研環境惡化。
與此同時,美國和中國論文數量取得飛躍性增長。在高質量理科論文數量世界排名中,日本從2000年的第四位滑落至2016年的第11位。
獎 項
2019搞笑諾貝爾獎揭曉:為什麼袋熊便便是方的?
當地時間9月12日,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舉行。
搞笑諾獎創立於1991年,其官方宗旨是「獎勵那些乍一看讓人發笑,但隨後卻能讓人深思的科學研究」。
在今年的獲獎項目中,醫學獎的成果是「證明披薩或能提供對疾病和死亡的保護作用,前提是在義大利製作和食用」;解剖學獎的成果是「測量了裸體和穿衣服的郵遞員陰囊溫度的不對稱性」;物理學獎的成果是「袋熊排出立方體形糞便的機制和原因」,經濟學獎的成果是「研究各國紙幣適宜傳播危險細菌的程度」;化學獎的成果是「評估了一個典型5歲孩童每天的唾液分泌總量」;工程學獎的成果是「發明了一種適用於人類嬰兒的自動換尿布機」;和平獎的成果是「試圖測量撓痒痒帶來的愉悅程度」。
南開頒發首屆教學教育獎 終身成就獎獎金百萬
教師節當天,南開大學頒發了兩個百萬大獎。
在2019年教育教學獎勵大會暨新教工入職儀式上,該校頒發了首屆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獎,其中首屆教育教學獎終身成就獎2人、傑出貢獻獎10人、青年教師獎10人。
終身成就獎獲獎教師每人獎勵100萬元,傑出貢獻獎和青年教師獎分別每人獎勵20萬元和10萬元。獎勵金全部來自於社會捐贈,以此表彰他們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中國高等教育和南開事業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
葉嘉瑩先生、顧沛教授獲得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獎終身成就獎。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