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難達標,還與肥胖有關!降壓不能只靠藥,控制體重不可少

2019-11-13     BTV養生堂

無論是國內還是外國的高血壓的診療指南,都提到了肥胖是高血壓的主要誘因之一,肥胖可引起或加重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

生活中也會發現,在高血壓的「大軍」中,有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的患者也是越來越多,其中更不乏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經常熬夜加班,長期飲食不節制,再加上活動比較少、一坐就是一整天,體重不可避免的上漲後,隨之而來的是血壓的飆升,以及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傷。

這也是肥胖型高血壓患者的典型特徵:排除遺傳、腎病等其他影響因素,高血壓的發生和進展與超重肥胖有著密切的關聯。

肥胖與高血壓就像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兄弟」,對於肥胖型高血壓患者來說,除了儘早規律服用降壓藥之外,醫生通常還會要求你,通過「控制體重」來配合降壓治療!

但不少人對此舉卻很不能理解:「按時按量吃降壓藥,把血壓降下來就行了,何必費大力氣去減肥呢?」,於是,繼續該吃吃該喝喝,將醫囑的交代拋諸腦後。

本期BTV養生堂專欄,特邀北京友誼醫院的主任藥師余俊先博士,和你聊聊為何要將「控制體重」作為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

你應該已經知道,高血壓尤其是原發性高血壓,需要長期管理或終身治療。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高血壓一經診斷,都得立即服用藥物,但是都得首先或同時接受非藥物治療,也就是我們說的自身健康管理。減重,就是其中性價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首先看看自己的體重是否超重或者肥胖,如果是的,那得千方百計控制好體重。體重越大,血壓越高,二者是一個直線的線性關係。體重下降1斤,高壓下降1mmHg。控制體重是一個最綠色環保的「降壓藥」。

事實上,真正與血壓水平相關聯的,是體內脂肪容量而非體重本身。骨礦物質含量與骨骼肌容量增加,均可增加體重,但並不會導致血壓升高。脂肪所占體重的比例越高,體重與血壓之間的關係就越為密切。因此,為降低血壓水平,最為關鍵的是減少體脂含量。

人體脂肪分布特徵也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與皮下脂肪容量增加相比,內臟脂肪容量增加(即向心性肥胖),更容易導致血壓升高。

腰臀比是反應脂肪分布特徵的簡便指標,腰臀比值越高,發生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就越大。

當然,肥胖的年齡越早,對血壓水平的影響也就越顯著。青少年肥胖是未來發生高血壓的強有力的預測因素,因此控制體重應從青少年抓起,有效干預青少年肥胖,對於降低其未來發生高血壓危險性,至關重要。

更為重要的是,保持理想體重,不僅有助於維持健康血壓,還能有效降低血脂異常、血糖異常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發生率,乃至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水平。

減輕體重最安全合理、並且有效的方法,是控制飲食和增加體育運動並重。在控制飲食過程中,減少熱量攝入與食鹽攝入,有助於血壓降低,而增加體力運動也可以對血壓產生有利影響。但僅控制飲食攝入量而不增加運動量,或僅增加運動但不控制熱量攝入,都難以有效減輕體重。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絕大多數減肥藥物對於身體健康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因此,我並不推薦使用未經國家藥監部門批准的減肥藥。

總之,積極有效地降低體重,可以帶來血壓的下降!

當然,控制體重,只是非藥物治療中的一個方面,合理使用降壓藥才是血壓達標的關鍵。

因此,我們還需要加強對降壓藥的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通過更規範的使用藥物,以及學會更全面的降壓措施,來幫助血壓長期保持平穩,以延緩高血壓的進一步發展。

我專門針對高血壓、降壓效果不理想的高血壓患者、有腎功能異常的高血壓患者等人群,定製了一門用藥指導課---《像醫生一樣懂降壓藥》,在BTV養生堂專欄已經上線,歡迎有需求的朋友來與我一起學習!

學完這個課程,會讓你對高血壓的主流用藥有更透徹、全面的了解,在降壓路上「茅塞頓開」,懂得醫生的診療思路,能對自己的用藥情況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斷,明白自己的降壓藥有沒有選對,適不適合自己,知道如何高效地與醫生溝通,並能避免用藥誤區,掌握正確服藥方法,讓降壓治療更容易達標!

同時,你還能學習到自我健康管理干預方法,重建獲益一生的穩壓生活方式,從而儘可能實現降壓效果的最大化,像正常人一樣長壽!

如果你感覺長期服藥降壓效果仍然不理想,或想了解更多對抗高血壓的用藥新知識,那麼實在有必要對自己「似懂非懂」的高血壓用藥問題進行一次認知升級。點擊下面專欄即可訂閱收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JweZm4BMH2_cNUgrC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