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鮑小鐵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認真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揮行業優勢,以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圍繞糧食產後服務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和「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三個子項發力,幫助定點扶貧縣進一步完善以糧食為主導的相關產業鏈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聚焦和延伸糧食產業鏈
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與脫貧攻堅有效對接
安徽省阜南縣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定點扶貧縣和全國糧食生產大縣,但糧食產業基礎薄弱。種植方面,小麥品種達百餘個,但品質不穩、產量不高,造成糧價過低使農民利益受損;產業方面,糧食加工企業少而不強,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糧食精深加工和轉化增值能力較弱,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度不足。
面對這些問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多次實地調研,提出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促進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採取「優質品種示範種植規模化種植就地加工轉化」三步走,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去年向種植大戶推薦優質小麥品種,1.5萬畝訂單種植喜獲豐收,糧食品質順利提升,畝產增加100多斤,優質小麥以高出市場價5%被糧食企業收購,一季種植每畝增收200多元。2019年在全縣繼續推廣優質小麥訂單收購,採用「企業訂單、農民參與、部門服務」的方式,形成30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以擴大面積、優化品質、提高效益、帶動扶貧為目標,統一布局、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保險和統一收購,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格局,實現優化當地種植結構,提高糧食優質品率。同時,建成1個糧食質檢中心和10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促進糧食提質進檔、節糧減損。有了好糧源,引得企業來,中糧集團、中化集團、魯花集團等大型企業主動攜手阜南開展戰略合作,推進共贏發展。
構建和優化利益共同體
促進企業、合作社與農民同建共贏
阜南縣是一個擁有172萬人的人口大縣,也是70萬人在外工作的勞務輸出大縣,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留下的老人和婦女成為種地主力,無序生產、粗放種植、管理不善成為農業生產的常態。只有充分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才能實現優質糧食規模化種植和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大力推動下,「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結成利益共同體,開展訂單收購。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民政策享有權的前提下,以土地託管方式建設優質糧食基地,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土地託管前,由農民核算種植成本,形成託管標準,自願選擇「全托、半托、單托」三種方式,把土地託管給合作社,按照公司訂單要求統一種植,收穫後統一結算分紅。通過專業團隊託管種植,糧食產量和品質明顯提升,土地分紅只增不減,農民不再為種地操心,還能長期外出務工賺錢。同時,針對貧困地區優惠的農業保險為優質糧食基地保駕護航,讓公司、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民都吃上「定心丸」。阜南縣委書記崔黎表示,好糧食是種出來的,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第一步就是優糧優產。30萬畝優質小麥訂單收購,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粗放式種植得到逐步扭轉,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真正做到了讓農民增收、讓企業增效、讓老百姓吃得好,誰來種地、怎麼種好的難題也迎刃而解。
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
引導農民積極就業穩定脫貧
實行土地託管種植模式後,阜南縣依託「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和合作社積極向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方向轉型,通過訂單收購促進土地集約化經營,實現糧食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糧食產量、品質、收益要比農戶常規種植提高10%以上。同時,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讓大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安心再就業增加家庭收入,有效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只有牽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才能實現農民積極就業穩定脫貧。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產業扶貧和就業培訓上下功夫。一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基層帶頭人、蝦稻混養、桑蠶養殖等培訓,兩年累計1500多人次,依託「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開展農業技術培訓6100人次,通過激發農民創造力提升農業農村生產力,有力促進傳統農民向現代職業農民轉變。二是推進扶貧車間建設。根據當地需求援建5家扶貧車間,鼓勵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初加工、訂單來料加工等,改變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的傳統格局,通過扶持產業發展把產業鏈留在當地,讓農民能夠共享更多產業增收實惠。三是開展精準就業培訓。會同阜南縣開展光伏管理、電子商務等精準就業培訓1689人次,組織脫貧致富典型向貧困戶講述自身脫貧故事,激發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幫助農民由體力型、經驗型向技能性、專業型轉變。阜南縣中崗鎮南街民族村貧困戶李子龍表示,去年參加土地託管,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搞養殖,兼職光伏管理,當年就已順利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