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01.
在人的一生中什麼最可靠?
傳統的觀念讓很多人覺得人這一輩子親情最可靠。
也正是那句:「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讓很多人堅信不疑,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必須盡力和身邊的人處好關係。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它並不需要用極力配合,盲目犧牲自我來處好。而是在某種能力上勢均力敵,關係便自然而然地會變得很好。
人類隱藏在潛意識裡的現實,是所有人都不願意承認的冷漠。
我清晰地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當年讀小學的我成績極差,原本學校就不大,調皮搗蛋的差生不僅代課老師會討厭,就連校長都認得這些孩子。
很不巧,當年的我就是那個成績穩居後三名,被評為身患「厭學症」晚期的兒童。
那時候,一個年級有兩個班級。我在三年級二班的時候,不僅三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就連四年級五年級的班主任都認得我。
我的小學,所有的任課老師都湊在一個大的集體辦公室辦公。
他們認識我的方式並不怎麼光彩,無非是不交作業違反紀律被叫到辦公室挨訓,次數多了之後,老師們便漸漸都認得了我。
在我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老師都認為像我這樣的差生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讀中學。
畢竟我的成績實在太差了,沒有丁點能考上中學的希望。當時這麼認為的人除了教過我的歷屆班主任們,甚至還包括我自己。
02.
果不其然,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時候,我以全班最差成績被宣布留級。可我自己並不願意留級,於是拎著板凳胸腔里憋著一股傲氣,厚著臉皮跑到五年級一班的教室里,自覺的坐在了第一排。
發完書後所有人都有一套嶄新的課本,僅我一個人沒有課本。
那一年,五年級的班主任是一個新畢業的大學生,他大概並不認識我。所以,和顏悅色地問我叫什麼名字,然後幫我找了套課本。
就這樣,我「僥倖」留在了五年級一班。
直到後來讀了高中後才從別處得知,王老師早知道我就是那個著名的差生。只是他覺得我看起來並不像其他老師口中所說的那麼不可雕琢。
在他的鼓勵(也可以說一視同仁)之下,我用了上半個學期的時間追平了大部分同學的成績,又用了另外半個學期在班內穩居前十。最後妥妥地考上了中學。
優秀的入校成績,讓中學的老師們對我都和顏悅色。也是從那時起我才徹底擺脫「差生」的黑暗歷史。
當年的我曾暗下決定,如果有一天我能出人頭地,一定一定要回去感謝恩師。
然而,很多年過去了。我讀了重點高中,又順利讀了大學,然後畢業參加工作……
在一切都步入正軌,在日子過得很好之後,我並沒有兌現童年時自己心底的承諾。再也沒有回去過那所小學,甚至漸漸淡忘了五年級班主任的模樣。
你看,人性就是這麼冷漠。也許是由於懶惰,也許是因為每一天的生活都有屬於它的忙碌。總之,知恩的人很多,能夠回頭去感恩的人卻少之又少。
更可怕的是,生活中還有那麼一部分人,完全不記恩,更別提感恩。
03.
我的一個粉絲小穎(化名)聯繫到我說了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她並非找我諮詢,只是想要訴說一下親情的涼薄。
小穎其實已經老大不小了,過了眼下這個春節就31歲,完全是個大齡剩女。
論長相和工作能力她都還算可以。雖然並沒有長成國色天香的模樣,但化了妝也能稱得上漂亮小姐姐。
工資不算高,每個月除了生活開銷還能存下兩千塊。
可就在前不久,小穎和嫂子狠狠地吵了一架。原因很簡單,嫂子認為小姑子遲遲不嫁人,整天在娘家吃住,不僅占了地方還搶婆婆的愛。
一年前嫂子還沒嫁進來時,小穎是有對象的。只是父母認為子女結婚要按順序,哪有哥哥還沒娶,妹妹就急著出嫁。
況且當時兩個孩子都已經談好了婚嫁。只是嫂子家要求嫁過來必須新買一套婚房,給完彩禮後,小穎的父母和哥哥湊了手頭所有的錢也買不起房。
這時候母親說:「閨女,你打從畢業就上班,攢錢得有一二十萬吧。反正你是出嫁,買房是男方的事,把這些錢拿出來幫幫你哥。」
小穎沒有多想便把自己之前工作攢下的錢都拿出來幫哥哥買了套房。這套房子雖然寫在哥哥嫂嫂名下,但幾乎全部的首付都是小穎出的錢。
也正是因為買房這件事,小穎的對象跟她散了媒。對方覺得小穎婚前能這麼做,說不準婚後也會沒底線地幫扶娘家。他不想當扶貧女婿。
分手後的小穎心情十分低落,並且那個時候她已經身無分文。換了個工作跟父母哥嫂同住在一個屋檐下。
04.
剛開始一切還好,大家客客氣氣相處。隨著時間的增長,婆媳矛盾姑嫂誤會一一出現。小穎的媽媽很怕兒媳婦回娘家,所以只要嫂子跟小穎有摩擦,定然要責怪小穎。
小穎說:「嫂子進門不久後,我就感覺自己沒了家。我媽不再是我媽,我哥也像變了個人一樣。
如果我沒有散媒,順利出嫁,大概就不用再在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裡品嘗寄人籬下的滋味。」
嫂子是個強勢的人,結婚後頗有幾分「當家主母」的風範。在她看來,婆家給她買房子從哪裡出的錢,跟她完全沒關係。寫了她的名字房子就屬於她。
小姑子原本應該很快就出嫁,卻因為男方散了媒留在了娘家。家裡多一個人就多一堆麻煩事,特別是新房子裝修好之後房間的分配,最為棘手。
小穎幫哥嫂買的是個三房。在裝修的時候,嫂子說:「這房子三個臥室,我們兩口住主臥,公婆住次臥,還有一間裝成兒童房。」
嫂子的安排里完全沒有她,當時小穎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自己遲早是要出嫁的人,嫂子分配臥室是做長遠考慮。
小穎認為等房子裝好之後她可以先住那間兒童房。
卻沒想到當她說出這個想法後,嫂子竟然不願意,她說:「哪個做父母的都不願意自己孩子的房間先給外人住。你不能住兒童房!」
小穎當時就傻了,她問:「那我住哪,睡沙發還是怎麼著?」
嫂子一張利嘴不饒人:「你睡哪兒我管不著,三十歲的老姑娘了,該嫁人不嫁人還蹲在娘家啃老。但凡有點孝心,就不能只顧著自己眼光高,橫挑豎挑不願意嫁。」
本以為嫂子說出這麼過分的話,父母跟哥哥會站在她這一邊,卻沒想到,哥哥幫著嫂子埋怨她。
母親則在一旁支支吾吾不說話,沉默的態度足以說明,她也認為小穎遲遲不出嫁,影響到了他們這一大家的生活。
鬧到最後,小穎從娘家搬了出來。她說:「我把錢都拿給哥哥買婚房,最後嫂子卻嫌我遲遲不出嫁。
為什麼別人的親情都可以依靠,而我的親情不僅不靠譜,還像在搞笑。」
05.
重男輕女的家庭里,悲劇總是頻頻發生。
很明顯小穎的父母在潛意識裡重男輕女,所以才在兒女的婚事上表現出如此大的區別。為了滿足兒媳的要求,完全不考慮女兒的後路。
其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仍舊會在子女成年後「幫」他們將經濟持平。
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用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就把原本屬於其中一個孩子的東西,「奪」過來交給另一個「更需要」的孩子。
這波操作看起來是愛,實則完全是傷害。
我始終不明白,父母有什麼資格決定子女們的經濟和生活。成年後的兄弟姐妹之情僅限在情分,就算要幫也要由他們自己決定幫多少,怎麼幫。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生中有一種羈絆叫親情。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遠遠大於來自社會的其他傷害。
人這一生能夠傷你很深的人,都是曾經最親近最熟悉的人。
那些曾被別人幫助過的人,其實在對方的心底從來不求你能感恩,只求希望你不要恩將仇報沒有良心。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沒有重男輕女的老人?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