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囡 深圳師者情懷
這個話題很大很大……
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和文化,也寫不來這種話題,我們的風格大家知道,每當我們不能說或者說不出個12345的時候,我們喜歡用一種比較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實例。
我們信奉一種「暴力美學」,那就是你誇夸其談1000條理論都比不上1個生動的實例來的震撼。
所謂無風不起浪,我們還是要交代一下本文的來源,起因是2個事情。
一個是江蘇,一個是浙江。
先說江蘇的,有大V實在忍不住吐槽,現在的江蘇教育怎麼了?我們看原文吧(部分打碼和諧,不影響全篇理解,老粉都懂~)
我們一開始以為是瞎說的,沒想到很多家長在下面驗證了這個事情。
甚至還附上了圖……
更多的當地家長驗證了:
ok,本來就這一個事情還引不起我們關注,但是昨天媒體報道浙江又來了類似的事情:
引來網友瘋狂吐槽。
兩個事情講完了。
我們不會分析教育,我們不談這些事情的對錯,要分析的話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各種道理和理論,包括數據。說道理沒勁,擺案例才有趣~而且我們找的案例還都不是什么小道消息,都是正宗的官媒報道和採訪哦~
我們就拿這個最生動的案例來詮釋下中國到底能不能搞快樂教育?輕鬆教育?來個最新數據,我們不談江浙,搞個其他省份,河北省。
今年高考剛剛結束,河北高考又出喜報,衡水中學猛到不行,看看數據:
可以看到,強大到無可附加。
再來看一個衡水的清華北大數據:
當然,從數據上看,衡水中學堪稱無敵~顯然,也是教育成功的典範,那麼衡水中學是不是按照前面江浙的做法,大規模的減負呢?
如果把高考作為中國基礎教育最終的達標線,那麼出色完成中國基礎教育任務的衡水中學到底是怎麼搞的呢?我們把2013~2019衡水中學的資料都挖了出來,看看他們的教育模式是怎麼樣的。
這是最新的2019年高考前夕的樣子,多數同學,中午吃飯都拿著卷子或者書在看:
然後記者都看不懂了,你們這個什麼意思?
怎麼一邊吃飯還要一邊看書?
得到的回答是這樣的:
吃完飯後,孩子們像賽跑一樣飛奔回去看書。生怕浪費一點時間:
此時,你隨便去哪個教室,都是這樣,沒有任何時間的所謂玩耍和娛樂,所有的孩子都在拚命的讀書看書背書。
甚至為了節省時間,很多女生採取了「吃飯不洗漱」,「洗漱不吃飯」的策略,為何?就是為了儘可能的多看點書。
為何如此拚命的看書?因為老師講解的內容一天比一天深,一天比一天多,你今天不多看點,上課可能就跟不上。
然後高三學生,宿舍電話線全部拔掉,封閉式教育。
晚自習,學校燈火通明,仿佛如白晝。
任何教室都是如此:
每個老師只要停下來,身邊馬上出現一大群拿著試題準備求教的學生。
一直到9點50才結束:
而10點,同學們回去的路上,當記者採訪他們,回宿舍之後幹嘛呀?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學習。
你以為就晚上這樣?錯!我們再看看2013的資料。
早晨晨練的檔口,只要有空閒,學生們就會拿出課本和試卷看。此時,天都還沒亮……
此時還不到6點哦,到了6點幹嘛?一個教室已經坐的滿滿當當,開始自習了。這還不是前面說的高三,是高二哦。
吃早飯的時候也在看書。
可能你看到這裡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樣同學們都吃得消嗎?
我們看完高三高二再來看看高一,高一學生從一開學就有了這種覺悟,沒有人抱怨,大家目標一致。
因為你不努力,你去給自己減負,那麼等待你的只有一個結局:被別人超越。在高考的戰場上,你被別人超越=失敗!
我們再2015年的採訪中也看到了類似的觀點:
學校的管理也是非常的嚴格,全面監控。
我們故意把時間線搞亂,前後亂來。
為何?因為我們要告訴大家,衡水中學不管在任何的年份都是365天如1日!剛剛是2013年,我們再把視線拉回6年後的2019年,看看早操的樣子有無變化:
依然的匆忙,依然人手一本書,天都還沒亮啊!
我們再搞亂時間線,看看2015年的樣子,依然是如此!
快樂不快樂我們不知道,這個過於主觀,但是輕鬆絕對是不輕鬆,非但不輕鬆,而且壓力還非常大!
2015年的晨讀讓人驚嘆:
2019年的衡水中學早讀依然是如火如荼:
在文章一開始,很多家長都在吐槽成績不排名不算分等,可是在衡中,全部都給你列出來,而且是公開性質的。
就是排名!
就是成績!
就是公開!
所有考入高校的學生全部都給你列出來,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刺激下一屆的同學。
你以為只有學生那麼搞嗎?不。
班主任每周要和各科老師分析開碰頭會,一科一科的和你分析現狀,看看存在什麼問題:
學生壓力大不大?超級大,一場考試沒考好就足以讓一個女孩子嚎啕大哭。這是一個女生用公共電話給家人打電話(宿舍電話線切斷了)。
小姑娘在抽泣。
讓我們驚訝的是,她所謂的沒有考好並非我們學渣的那種不及格之類的,分數並沒差到哪裡去,仍然比普通班的學生要好,只不過距離班上其他同學差距有點大。
她是外地來讀書的,一年沒回家,全部都在拚命的讀書。
她只是在懊惱自己沒有考好而已。
而我們在很多的資料中都看到了河北孩子對於衡中的嚮往,甚至一位父親帶著正在輸液的女兒過來提前感受衡中的氣氛。
衡中的「番外」還特別多,甚至影響力超出了河北省,直接達到了深圳,你能想像嗎?
原因是深圳的一所絕對沒有名氣的學校在模考中忽然大放異彩,秒殺了同級別甚至是高級別的學校,一下子給深圳的考生和家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突出到什麼程度?深圳前10名學霸,被這個學校包掉6個,這還了得?
所有的家長都跳起來了,這個怎麼可能?以富源的生源+師資力量,怎麼可能如此突飛猛進?
一查……原來是那幾個猛人都是衡水中學培養出來的……
也就是說衡水中學的那套模式,已經徹底干翻了深圳當時的本地教育模式。
而且,這套模式由於其突出的成效,名校+本科的大殺器讓全國很多地方相繼「臣服」,陸續成立多個分校。
深圳的家長雖然氣,但是又有什麼用呢?衡水模式就是干翻你。
一邊是深圳的家長在罵,一邊衡水本地的家長100%的支持。
不過雖然兩地的家長態度不一樣,深圳家長憤怒,衡水家長支持,最終的結果指向是一樣的:衡水中學吊打大部分的學校。
看看這份作息表,我們給衡水中學的模式下定義為「應試教育典範」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時間。
所有的時間儘可能的最大化,考試、卷子、講課、複習,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這樣的生活要過3年。
這樣明目張胆的應試教育搞法,在全國引起了大轟動。
輕鬆你妹?
快樂你哥?
減負你弟?
但是衡水就是成功的把一批又一批學生送入了高等學府,你服不服?
東方衛視曾經還舉辦過一個討論,就是討論衡水模式的,還把衡水當時的老校長找了來。
老校長的自信溢於言表,別來和我比升學率,你們一個都不夠打:
現場很多教育界的嘉賓都在質疑,這樣的學生出來後有何用?是不是應該讓學生輕鬆一下?
而老校長的觀點很明確,非但不認為自己是應試教育,反而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甚至他的觀點非常鮮明,沒有升學率,你還來談什麼呢?別說素質教育,教育都別談了,你直接被邊緣化了。
顯然,再2019年的今天,衡水中學的高考升學率依然橫掃一切,背後依然是高強度的學習,高強度的競爭,高強度的負荷,高強度的題量,高強度的時間管理。
一切都是高強度,和現在主導的快樂教育,輕鬆教育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們沒有找到快樂+輕鬆教育把孩子送入名校的實例,一個都沒有,抱歉,我們是真的想找出一個實例來做對比,但是真的一個都沒。
事實上,高考本身就不單單是檢測學業好壞的標準,更是一個競爭的標準,你考99,人家都是100,你就是學渣;你考59,人家都是58,你就是學霸,最終的考核考分並沒有任何的變化。
在最後的高考模式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大幅度的減少課業量會造成什麼後果?我們不懂。
在最後依然有大把學生競爭的情況下,這些「減負+快樂+輕鬆」的教育模式下出來的學生能拼得過「衡水模式」的學生?我們不懂。
在中國依然是以成績論,「考試定終身」的模式還沒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去減少學生的學習量,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我們不懂。
很多家長其實心裡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有錢的家庭可能會給孩子繼續保持一定強度的學習,但是沒有錢的家庭怎麼辦?等著做學渣?我們不懂。
我們不能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全世界最先進,這個話太大,但是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是非常紮實的,我們的數理化學生跑出去和外國孩子比絲毫不遜色,況且國外真的精英教育一點都輕鬆,一點都沒減負,精英家庭依舊不斷的在給孩子加碼。
如果輕鬆+快樂了,現實會陪著你一起輕鬆快樂嗎?
我們的學習本身就是「競爭+學習」,競爭是擺在前面的,人數越多,競爭越激烈,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高強度的學習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因為孩子們最終還是要走上那個考場,同場競技。
競爭是殘酷的,這是一場比賽,輸贏只看結果,你輸就是輸,贏就是贏,一個清華北大的學生出去就業和一個普通學生出去就業區別有多大?過來人都知道。
我們不能說一個孩子以後的成就就光靠文憑,這是不對的,但是起碼對於99.99%要出去打工的年輕人來說,文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度現實,衡水模式的成功和大放異彩已經給很多所謂的「快樂教育」猛抽了幾十記耳光,只要高考存在一天,你要在高考上取得成績,就必須圍繞著高考轉,素質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我們起碼先應該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如果連高考都考不上,你素質再高又怎麼體現?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有何感受?
南京教育局回應了
澎湃新聞 綜合報道
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刷屏,引髮網友熱議。
在文中,作者聲情並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進的減負政策的效果,並感慨:「也許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活潑靈動、熱愛生活、輕鬆愉悅、心智健康的學渣」「南京家長在快樂與痛苦的交織中,終於瘋了」。
不少南京家長認為「減負=製造學渣」,甚至對政策質疑的聲音呈現出了「一邊倒」之勢。
對此,南京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南京教育發布」昨晚進行了回應:
為進一步發展素質教育,創造更好育人環境,按照上級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開展義務教育學校違規辦學行為問題專項整治專項督查行動,重點是對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等工作進行督查。
全市各級教育部門、義務教育學校按照統一部署,聚焦存在問題進行排查,整治糾正不規範的辦學行為,但同時也發現存在對督查工作理解不準確、執行規定簡單化的現象,引起了社會和部分家長的誤解。
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區各校進一步認識規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的意義。開展違規辦學行為的整改和督查,是為了促進學校更好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更好健康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全市教育系統要準確理解工作要求,糾正違規考試、違規排名、超前超標教學等不規範辦學行為。符合教學規律的作業、考試、教育評價應繼續堅持,並不斷提高其針對性、有效性。
要在把不合理的課業負擔減下去的同時,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要開齊開足體育課、藝術課、勞動課、心理健康課、社會實踐課等,努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
要規範執行上級要求,防止和糾正執行簡單化、形式化、機械化現象,持續推進規範化辦學。
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質量觀,通過家委會、家長會和社會宣傳等途徑,廣泛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
對於督查整治中發生的偏差,要及時糾正,確保義務教育規範有序發展。
新聞延伸
每一次觸及給孩子減負的話題,都會引發輿論熱議。繼「減負=製造學渣」「南京家長已瘋」刷屏之後,浙江小學生晚9點後可拒絕完成作業的消息,也迅速衝上熱搜榜。
28日,《浙江省中小學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公布了33條減負方案。
其中擬規定的: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上10點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的,經家長簽字確認後,可以拒絕完成剩餘的作業,教師不得對有此類行為的學生進行懲戒。再次引來質疑。
人民銳評
落實「減負令」,必須撫慰家長焦慮的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自然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問題是,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之下,誰都不敢在「軍備競賽」中率先退出。「分數為王」的局面不改變,如果學校嚴格落實減負政策,焦慮不已的家長將會想方設法給孩子「加餐」。校內減負校外補,家長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培訓機構反成最大獲利者,怎能不令一些家長「發瘋」!
作業多負擔重,作業少擔憂多。落實「減負令」,必須撫慰家長焦慮的心,才能走出「家長一邊反對負擔,一邊反對減負」的怪圈。
當務之急,是先要讓減負政策「接地氣」。減負本身並不是目的,學習也不是越輕鬆越好,必須有效實現「學生減負,家長減壓」。以小學生晚上9點後不寫作業為例,就需要做好「減量提質」的文章,減去那些機械性、重複性的僵化作業,精心選擇與學生基礎相適應的、重在遷移運用的作業。
長遠之策,當是深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破除升學評價中的唯分數論。只有減掉「唯分數論」,才能讓校外補習班沒有「創富」市場,才能讓家長不必頻頻自我加壓、負重前行。
關於減負
你怎麼看
(來源:綜合自中新網、人民日報、南京教育發布公號、網友評論等,本期編輯 : 周玉華.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