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表DC《小丑》終極雙預告萬字解析,要超越諾蘭版小丑的節奏

2019-09-01     大聰看電影

雙預告解析

第一支預告開始,畫面給到哥譚市中央醫院,亞瑟和一位社工人員在交流。

我們都知道,小丑一般都是以傑克為本名,但此次小丑的名字卻叫亞瑟,或許是主創想要故意區分之前小丑的背景,改了小丑的名字。

也有一種說法,是此前小丑對於自己身份的回憶,都是胡編亂造的,包括此後說自己本命叫傑克。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就對自己嘴上的傷疤的起因,做了兩種詮釋,一個來自於父親,一個來自於自身。到底哪個是真的,沒人知道,或許都不是真的。

正如漫畫《致命玩笑》中小丑對回憶的詮釋,小丑說:

「回憶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在某一刻會讓你迷失在歡樂中,下一刻就會帶你回到不想記得的事情。記憶是陰暗而潮濕的,有時候你希望被遺忘的事物模糊不清。記憶就像一個孩子,可以是卑鄙的,令人厭惡的小野獸。」


所以,《小丑》中的本名是什麼,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他就是小丑本丑。

此外在漫畫《正義聯盟》第50集中,蝙蝠俠透露出小丑其實有三個,因此說不定這位名叫亞瑟的小丑,正是想從這裡區分開之前的小丑,另起一個新的源起小丑時間線。


回到預告片,和亞瑟聊天的社工,仔細看工牌,名字叫凱特, 全稱是健康部門社工,LOGO有一個大寫的G,似乎是哥譚市政府公立部門的人員。

凱特說,亞瑟,找人談談會有幫助嗎?


亞瑟在短短几秒鐘就有好幾個微表情變化,從沉思到無奈再到苦笑,不得不說傑昆的演技了得。


他們在聊什麼,我們再來看第二支預告,會得到更多線索。

在第二支預告中,同樣的場景,社工凱特繼續說,「亞瑟,我有個壞消息,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亞瑟說,「你根本沒有在聽,對嗎。每周都只會問同樣的問題,工作如何?有沒有負面情緒?我現在腦子只有負面情緒。」


這些對話和場景,應該是亞瑟在接受廉價的心理諮詢,雖然兩支預告都處於相同場景,但亞瑟的衣服有所改變,這說明可能亞瑟已經接受過多次心理治療,但都無濟於事,最終走向黑化。

再看第一支預告下一個畫面,亞瑟走在哥譚市的街上,從街景可以感受到,亞瑟經常遊走的環境,並不是富人區,街邊的妓女,酒醉的年輕人,牆壁的塗鴉,還有旁邊的垃圾堆,都可以說明亞瑟的居住環境並不好。


再下一個畫面,亞瑟在夜幕降臨時,走上很長的樓梯,整條樓梯都沒有行人,凸顯了亞瑟的孤獨。

此時亞瑟獨白出現:「我的媽媽總是告訴我,一定要裝出笑臉,她說我有一個使命,為世界帶來歡笑,是我想太多,還是這世界越來越瘋狂。」

這段話說明亞瑟原本想要用純真和笑臉感化冰冷的世界,讓世界能有更多歡聲笑語,但最終卻事與願違,殘忍和不公可能一次次打擊亞瑟,讓亞瑟對這醜陋的世界產生質疑,再到最後反抗社會。


配合著亞瑟的內心獨白,我們進入到亞瑟家中,亞瑟正在為自己母親洗澡,兩人在間隙玩起水,看起來十分開心。

但也能從這個場景看出,亞瑟母親之所以要別人幫助洗澡,一定是身體或精神出現了狀況,要由亞瑟來照顧。


從獨白我們也能知道,亞瑟對母親的話非常認真對待,而且亞瑟很愛自己母親,之後的畫面還有亞瑟和母親一起在房間舞蹈,更說明母子倆的感情。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寫著一些文字,從字體來看,英文字母歪歪扭扭,也側面說明亞瑟教育程度並不高,記事本上這頁的標題是「JOKES」,笑話的意思。

其中頁面上比較清晰的一段話,意思是:「患上精神病最糟糕的,莫過於人們希望你表現得像個正常人。」

這句話似乎在暗示亞瑟母親有精神病,而且並沒有得到像正常人的尊重,在記事本旁邊,還有一瓶藥,這瓶藥可能就是亞瑟母親的。

亞瑟在寫這段話時,還在字母O上畫了一個笑臉,這代表小丑笑臉的意思,當然也可以過度解讀為,這是對守望者的標誌性笑臉徽章致敬。


下一組畫面是亞瑟扮成小丑的樣子,舉著旁邊樂器店廣告牌在街頭賣笑,從街景和人們的穿著,還有官方透露的信息,小丑所處的年代大概在80年代。

後面的劇院是一部名叫《脫衣搜身》的影片,從海報來看應該是一部簧片,在現實中並沒有這部電影,是小丑世界中虛構的一部作品。

這也再次暗示了小丑的世界,包括以紐約市為原型虛構的哥譚市,並不想和現實世界有所關聯。


當亞瑟街頭賣笑做廣告時,還是被街頭混混欺負了,亞瑟被搶走廣告牌,在街角被胖揍一頓。

這種挫折對於亞瑟來說應該是家常便飯了,路人對亞瑟的不尊重,日積月累影響著亞瑟的精神狀態和對世界的看法。

下一個畫面,亞瑟赤裸著上身,手部用力拉扯著自己的小丑鞋,右肩膀還有淤青。

據說傑昆為了演好小丑,瘋狂瘦身,才得以有今天我們看到小丑骨瘦如柴的畸形形體。

很多人解讀小丑這畸形的身體,是一種超能力的表現,但不管是漫畫還是此前的影視作品,小丑都沒有任何超能力,此前的小丑因為在化工廠工作過,是一位機械和化學專家,同時也是一位高智商人才。

所以這部獨立《小丑》,以深入研究角色為主旨,更不可能讓小丑最後有超能力,小丑這個畸形皮包骨頭的形象,只是想更突顯亞瑟比普通人更特殊,更靠近崩潰邊緣。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和一位黑人女子,在甜甜圈店愉快談心,這位黑人女子疑似是亞瑟的女友。


下一個畫面,亞瑟來到DC出名的阿卡姆療養院,該醫院收押過DC眾多知名反派,其中就包括小丑。

亞瑟走向阿卡姆醫院,可能和自己母親有關,也有可能亞瑟去找預告片沒放出的神秘朋友,再或者,他要去拿一份神秘文件。


在電梯里,警察和醫生正在收押一位精神病人,該病人在歇斯底里的嘶吼,亞瑟卻無動於衷,這或許說明亞瑟對於精神病院的病人癲狂狀態,已經見怪不怪了。


下一個畫面是醫院的人對亞瑟投來質疑目光,亞瑟隔著一層鐵絲網,回復一句:「怎麼了」。

結合第二支預告,同樣一個場景,亞瑟隔著鐵絲網瘋狂的搶奪一個東西,下一個畫面是亞瑟抱著一個文件在醫院走廊狂奔,走廊旁邊坐著幾位病人,看這些病人狀態,應該都是精神病患。

所以如果這個場景是在阿卡姆醫院的話,亞瑟去阿卡姆的目的,估計是去拿一份神秘文件,但至於這份文件的內容是什麼,就只能等到正片才知曉了。


下一個畫面,是一個俱樂部,一名脫口秀表演者在表演,亞瑟發出詭異的笑聲,但旁人卻並沒有覺得好笑。


這個笑聲是除了小丑的妝容,他的第二招牌了。在眾多熒幕小丑中,小丑的笑聲都讓人起雞皮疙瘩。

這一段亞瑟去俱樂部看脫口秀學習,成為喜劇演員,應該是亞瑟的一個職業夢想。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在簡陋的化妝間化妝,旁邊還有一些雜技的道具和相關人員,窗外是布朗克斯地鐵橋。

化妝間的右邊,是一個長凳,這個是此前亞瑟赤裸上身背對我們坐的地方。

再次結合第二支預告,亞瑟從相同的化妝間走出,而且還伴隨著詭異的笑聲,但這應該算是亞瑟對於小丑角色表演的練習。

亞瑟走過的狹小走廊,我們能看到有動物雜技的插畫,還有馬戲團小丑木牌和巨型面具等,這裡似乎是一個生意很慘澹的類似馬戲團的演出後台,亞瑟可能在這有一份演出的兼職。

在漫畫《致命玩笑》中,小丑就買下了一個廢棄的馬戲團場地,並收納了眾多畸形弱勢群體,組建自己的小丑團隊。

不知道這裡的亞瑟,是否運用類似的手段,聚攏和自己有相同遭遇和困境的人,來擴大自己的勢力。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對著化妝鏡,用手把自己的嘴撐開,強行擺出一副笑臉,從亞瑟留下的眼淚我們能看出,亞瑟心裡受傷巨大。


在地鐵里,亞瑟也不顧別人質疑的眼光,放聲大笑,結果遭到旁人的又一頓胖揍,被別人說成是「怪胎」。

下個畫面,亞瑟在橋下奔跑,亞瑟的小丑假髮沒有了,但服裝和在地鐵上一致,這有可能是亞瑟在地鐵被打後逃出來,但也有可能是亞瑟逆襲反擊,把地鐵的人殺了,心裡恐懼而逃。


再接下來,結合第二支預告的更多鏡頭,我們知道這是亞瑟在廁所里獨自舞蹈,對著鏡子的自己肅然起敬。

從亞瑟的服裝和妝容髮型來看,這應該是在地鐵事件之後,亞瑟自己躲進了一個公共廁所。


下一組畫面,是韋恩大樓,沒錯這就是老爺蝙蝠俠他爸,托馬斯韋恩的韋恩大樓。

大樓上是兩幅卓別林的巨型海報,其中一張寫著卓別林的代表作「摩登時代」,可能韋恩大樓正在舉辦一場慈善派對。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支預告片的背景音樂,也是選自1936年卓別林《摩登時代》中的一首」smile「。

歌詞大意是:「雖然你的心在痛,但微笑,即使它破裂也會微笑...隱藏每一絲悲傷,雖然撕裂可能會如此接近...」

可以說,這首歌的歌詞,非常接近亞瑟的心境了。


韋恩大樓前全是抗議的人群,其中右下角有舉著一個小丑的牌子。

後續的畫面中,應該是同一個抗議場景,很多帶著小丑面具的抗議者,和警察扭打在一起。


再結合第二支預告,亞瑟也在抗議人群中,他並沒有帶著面具,並得意的笑著,和抗議人群一起抗議。


之後一個畫面是亞瑟被踢倒翻滾,此時的背景獨白,是托馬斯.韋恩,他說道,哥譚市已陷落,哪個孬種會做出那麼冷血的事,而且還是躲在面具背後。


這應該是托馬斯韋恩在指責一系列的暴力小丑事件,但托馬斯韋恩似乎並不知道亞瑟是主謀。

在此我也非常好奇,影片將如何建立和展開亞瑟和韋恩家族的恩怨。


接著亞瑟拿起一把槍,在房間獨自舞蹈,話說亞瑟赤裸上身和舞蹈的畫面真心多呀。亞瑟拿槍的舉動,可能說明亞瑟已經黑化,並找到報復社會的方向。


可以看到在這一組房間的畫面,亞瑟的母親並不在其中,對應前面亞瑟和母親的舞蹈,亞瑟現在是孤單一人,這是否說明亞瑟母親遭遇了不幸呢,這可能也是亞瑟黑化的重要原因。

下一組畫面,是一場地鐵暴動,我們結合第二支預告的地鐵暴動畫面一起分析。

最開始的已知畫面,棕色衣服的人身上有一個金色警徽,說明他們是警探,他們想要阻止什麼,衝進地鐵內,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普通的女乘客,手上拿著一個小丑面具。


然後在地鐵內,黑衣探員舉起槍往前沖,但被眾多小丑面具的人阻止,在第二支預告中,兩位探員還被眾人擠壓,埋沒在人群中。

這似乎說明這兩位探員凶多吉少,而亞瑟正好在地鐵人群中,他身穿紅綠西裝,臉上畫著小丑的妝容,然後再戴上小丑面具。


等出了地鐵,亞瑟扔掉面具,誇張搖擺的離開了眾小丑人群。

這一起暴動事件,可能是亞瑟首次策劃的一場混亂,並大獲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黑衣警探當時在地鐵拿的槍,和亞瑟在房間拿的槍,好像是同一把!

這也說明警探可能在暴動中已經身亡,或者在混亂中丟失了自己的槍,被亞瑟拿到。


下一組畫面,亞瑟帶著一個紅鼻子,出現在了韋恩家附近,亞瑟故意讓一位小男孩擺出詭異笑臉,那位小男孩正是老爺本爺(蝙蝠俠)小時候。

原來,亞瑟和老爺小時候就打過照面了。


這不得不提一嘴漫畫《致命玩笑》,當小丑被蝙蝠俠抓住之後,蝙蝠俠沒有殺死小丑,並對小丑說,我不知道是什麼改變了你的人生,讓你變成這樣,或許當時我也在場,可能我還能幫忙。

對應漫畫這句話,在配上亞瑟和老爺小時候單獨的會面,看來兩人的恩恩怨怨,真的是有說不清道不完的故事呀。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在之前的脫口秀舞台上演出,滿臉笑容,但第二支預告里,我們能看到舞台下觀眾稀少,不過有亞瑟的疑似黑人女友在現場,聽得很享受。

接下來又是亞瑟赤裸上身在家中瘋狂舞蹈,還有亞瑟對電話亭玻璃用頭猛地一砸,把玻璃砸碎。

這些畫面都開始顯露,亞瑟開始由懦弱轉向癲狂和暴力。


包括接下來亞瑟紅綠造型,悠然自得在化妝間抽著煙,還有對著鏡子給自己染髮,這也是亞瑟要變成標誌性小丑綠髮的開始。


第一支預告最後,小丑整裝出發,手裡還拿著一束花,還在長樓梯上舞蹈(又一次舞蹈)。

相比較於剛開始亞瑟自卑孤獨走在長樓梯上時,亞瑟如同脫胎換骨,自信滿滿,此時的亞瑟,正式變成了小丑。


接下來是第二支預告解析,結合第一支預告解析過的內容將不再複述。

第二支預告開始,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從貧民區一直通往高樓區,貧富差距的區別,暗示了影片的階層劃分會非常明顯。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坐著破舊大巴車,落寞的望著窗外。


在車上,亞瑟用自己小丑常用的變臉,來逗笑前排的黑人小孩,結果卻被小孩母親數落一番,讓亞瑟十分憋屈。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整車的人,都是普通的貧窮工人弱勢群體,而亞瑟在這樣同等階層環境下,依然還被一位母親數落,可想而知亞瑟的地位,比這些弱勢群體還要邊緣化。

之後的一組解析畫面,是亞瑟在醫院陪著病危的母親,電視上放的,是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墨里.富蘭克林,一位脫口秀喜劇演員。


電視節目播放著墨里的脫口秀節目,其中就有亞瑟在俱樂部脫口秀的演出片段,亞瑟以為自己的片段得到賞析,誰知道這只是被拿出來嘲諷。


亞瑟病危的母親,極有可能之後會去世,亞瑟母親的去世和事業的崩塌,可能會成為亞瑟黑化的重要原因。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全紅的西裝,這時候他臉上不再是自卑和孤獨,而是充滿著深邃和神秘的笑容,仰拍視角也讓亞瑟氣場強大。


之後是托馬斯韋恩的電視畫面,伴隨他的是一系列的抗議,一個小丑面具的人舉著牌子,上面寫著:「我們都是小丑」。

這也終於聯繫到了這一切的不滿和抗議,和韋恩家族有關係,同時這也暗示了這些混亂是和貧富差距相關。


下一個畫面是黑人女子在電梯上對亞瑟說,這一切真糟糕,不是嗎。

亞瑟露出得意的笑容,這些暴亂和抗議,可能正是亞瑟一手策劃的。


之後是亞瑟抽著煙給自己上著小丑裝,從發色來看,有淡淡的綠色,此時的亞瑟可能已經變成小丑了。

這時候出現亞瑟的獨白,他說,我這輩子,都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存在,但我現在很確定。

這句話正是在說明,亞瑟從一系列的悲慘遭遇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對抗社會的一種方式。


對白期間,有一個畫面報紙報道關於小丑的謀殺罪,亞瑟學著報紙小丑的樣子,露出猙獰的似笑非笑。


此時不遠處一輛計程車開過,上面坐著一位帶著面具的小丑,亞瑟給予他肯定欣慰的笑容。

可能這個時候,哥譚市的大街小巷,抗議革命已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了。


下一個畫面,是亞瑟跑到了疑似他女友的黑衣女子家中,一進門就來了一個接吻,這位黑人女子由薩奇畢茲所飾演,她此前飾演過《死侍2》的多米諾。

此前我一直用疑似亞瑟女友來稱呼這位黑人女子,是因為我更傾向於黑人女子只是在遭遇和困境上,和亞瑟非常類似,兩人兮兮相惜走到了一起。

但出於亞瑟的性格和精神狀況,有可能成為黑人女子最終離開亞瑟,這也讓亞瑟的內心再次被擊碎。


接下來是亞瑟在笑,旁白是托馬斯韋恩說,你覺得這很好笑嗎,這對你來說是個笑話嗎?

銜接到畫面,是托馬斯韋恩穿著正式西裝,在質問亞瑟,而亞瑟依然狂笑不止,托馬斯韋恩直接給了亞瑟一拳。


結合亞瑟在韋恩大樓被扔出,極有可能就是因為亞瑟和托馬斯韋恩,在化妝間起了衝突。

下一個畫面是一輛救護車撞向警車,這輛救護車在亞瑟前往阿卡姆醫院時出現過,如果這輛警車就是來自阿卡姆醫院的話,說明亞瑟和他的小丑軍團,已經正式和警方對立起來了。

這也暗示了小丑這部電影,可能會出現其他DC的反派。

下一個畫面是小丑抽著煙在後台休息,氣場十足,值得一提的是,小丑的妝容,靈感來自於美國八十年代約翰.韋恩.蓋西。


約翰此人被指控連環強姦殺人33起之多,大部分死者都是十多歲的兒童。而約翰被稱為「殺手小丑「,是因為他經常在籌款活動和派對中,扮演著小丑的角色。

約翰扮演小丑的妝容,就和《小丑》中的妝容很相似。


最後一組畫面,是亞瑟像喜劇演員墨里提出,介紹他自己的時候,就叫小丑就好,不需要叫亞瑟。

這一轉變也坐實亞瑟轉變小丑的標誌。


此外,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脫口秀演員墨里,正好對應了1982年《喜劇之王》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角色。

之後是一些碎鏡頭拼接,有亞瑟在扮演小丑時,去兒童醫院做兼職,專門負責逗笑一些孩童。


還有亞瑟在垃圾過道中,不斷踢踹,但我們看不清亞瑟是在踢踹某人,還是只是踢踹垃圾以作為發泄。


之後是類似地鐵大廳,警察向著亞瑟反方向奔跑,亞瑟悠閒抽著煙,大搖大擺走著,我想說,難道這些警察不覺得小丑很可疑嗎。


接下來的畫面,是在劇院門口,一群面具小丑手裡抱著商品,似乎在搶劫一家商店,而背影長發的人很像亞瑟,警方也隨即趕到。


仔細觀察的話,從劇院裡出來了一家三口,那位小男孩,酷似老爺小時候呀!

這驚人的相似一幕,出現在諾蘭版本《蝙蝠俠:俠影之謎》,老爺一家人去劇院出來遭遇打劫,老爺父母斃命。

難道?!難道這個歷史要在《小丑》中重演嗎?


細思極恐的來看老爺小時候的演員年齡,確實和此前作品裡老爺父母雙亡的年紀很接近了。

也有可能因為此次事件,讓老爺和小丑成為了宿敵。

最後,小丑在萬眾矚目下,叼著煙神經質登上了舞台,此時背景音樂,是格萊尼斯.瓊斯的《小丑入場》send in the clowns,其中的歌詞是:

「小丑入場,不幸福嗎?你不贊成嗎?一個人一直在撕扯,一個也誰不能動,小丑在哪裡?」


結合這首歌,在回想第一支預告最後亞瑟的獨白說的:「我曾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現在我發現,其實是一齣喜劇。」

這意味著,小丑的時代正式開啟了。



小丑展望

毋容置疑,這部DC全新的《小丑》的兩支預告,讓我期待不止一點點。

小丑在DC不同時期,也有著不一樣的性格和人設。

在最初的黃金時期(1938-1956),小丑充斥著暴力,犯罪。


白銀時期(1956-1970),小丑去除了暴力,更多是惡作劇和搞怪。


到了青銅時期(1970-1984),小丑再次回歸暴力,殺人狂魔的形象,但開始和蝙蝠俠鬥智斗勇,兩人相互依存,構成循環。


黑暗時期(198401998)和摩登時期(1998-2010)兩者相互關聯,互相重疊交織,在這兩個時期,人們厭倦了光明與黑暗分明的正反兩派,開始出現了一些英雄遲暮的超級英雄性格。

而且還出現了《守望者》,《致命玩笑》,《V字仇殺隊》等非常特別的暗黑漫畫。

也正是這兩個時期,給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很好的肥沃改編土壤。


從目前《小丑》這兩支預告來看,整個影片的氛圍,以及小丑的角色塑造,也是遵循最後兩個時期的角色塑造,把光明和黑暗界限模糊化,讓反派得到更多觀眾的共情。

《小丑》似乎想要表達給我們,任何人經歷過巨大打擊,都會變成瘋子,所有人都一樣。


小丑必定是一個複雜的角色,《故事》一書中這樣描繪反派,說任何反派在自己的故事世界裡,都是英雄。

所以我非常好奇《小丑》如何去描寫這位徹頭徹尾的大反派小丑,影片到時又如何把小丑所做的惡,讓觀眾產生共鳴,並且引人深思。

屆時《小丑》上映後,我們再來一起做更深入的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TBch7GwBJleJMoPMAM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