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都市報訊(通訊員 余歆) 調配藥品,貌似平凡,卻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至關重要。每天穿著防護服,做好分類匯總,挑選出各類藥物,保障臨床治療需求,這是藥品分發中最耗時間和體力的環節……
作為住院部藥房主力軍團中的一員,在疫情需要的時候,她沒有退縮、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勇於挑擔;她忠於職責、堅守崗位,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別人;她從年前就值守在住院部藥房,本輪人員調動時,她主動表態不要休息,要繼續堅守。
她,就是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藥師——陳紅英。
主動請戰 勇扛責任
2020年春節馬上就要來臨了,人們尚處於對傳統新年的期盼當中,陳紅英和大家一樣,忙於年前總結和年貨的採購,她決定把大年三十的當班忙過以後,無論如何都要回丈夫在赤壁的老家,陪婆婆一道,一家人一起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新春佳節。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迅疾而來:元月24日,咸寧市首次確診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第二天,全市確診人數一下就增加了21例!
節前,新冠肺炎暴發初期,陳紅英就敏感的關注著可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的藥品信息,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建議儲備相關藥品,如干擾素、奧司他韋、蓮花清瘟、莫西沙星等,為臨床的預防和治療備足"子彈"!
元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市委市政府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需要,將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列為咸寧中心城區唯一一家"定點醫院"。醫院黨委迅速作出決定:取消全體職工休假的通知,所有醫護人員除特殊情況滯留在外地外,下午14:30前都必須返崗,迅速投入工作狀態。
"我雖然不是黨員,在這個特殊時期,疫情緊急,我作為一名藥師,責無旁貸,也是一線戰鬥的一分子!"陳紅英丟下手中的家務活,第一時間就趕到了醫院住院部藥房。
"疫情就是命令,抗擊就是責任!"。她向院領導和科室負責人自告奮勇:"我經歷了2003年的SARS防控,我有經驗。在這場看不見的硝煙戰爭中,藥房也是一線,我願接受醫院召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當天下午15:00時,醫院通知騰空醫院裡所有的病房床位,為迎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作好準備。為了給360名患者辦理出轉院退藥手續,陳紅英放棄與家人團聚吃年飯的機會,和同事們一起工作到當天晚上23:20,直到所有病人退藥全部為零,才下班回家。
默默奉獻 恪盡職守
住院部藥房在住院大樓的一樓,6樓—15樓收治的全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和疑似病人。每天大量人員的頻繁流動,空氣中病毒載量較大,部分年輕同事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陰霾"。在醫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之初,陳紅英邊堅守崗位,邊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班。她開導大家:"新冠病毒肺炎並不可怕,相信我們能夠做到可防可控,必要的自我防護不可少!"。
穿上隔離衣、手套、口罩、護目鏡、鞋套……剛開始幾天,每天上班之前,陳紅英和同事們都要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做好自我防護。
為了減少脫、穿"戰袍"的不便,大家都儘量少喝水,以免頻繁上廁所。每談到這些,住院部藥師李華芳說:"有時候一穿就是八、九個小時,何況我們還要干分、揀、搬藥品的體力活!"。
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斷升級,醫院藥劑科制定了應急藥品保障方案,從住院部藥房抽調了5人協助其它崗位工作,平時9人的工作量一下子壓在了剩下的4人身上。
"我們這4個人,除了住院病人日常西藥的發放外,還必須配合臨床對中藥的需求,兼顧暫時關閉的中藥房工作,滿足患者用藥需求"。 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袁克教說:人數少了,工作量有增無減,陳紅英和大家一起沒有怨言,只要隔離病房有用藥需求,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準備好,等當班護士前來領取。
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5:00—17:00,這兩個時間段是住院部藥房最為忙碌的時候。按照工作流程,醫生會在當天上、下午查完房後,通過醫院的電腦系統下達醫囑,"用藥申請"如同雪片般飛往藥房。陳紅英和3名當班藥師就需要迅速統計出各個隔離區域患者所需藥物,快速列印出明細,一邊對照醫囑,一邊開始配藥。
"無論是指導用藥還是發放藥品,都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我們面對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每一種藥都直接關係著患者的健康!"。住院部藥師馬細花說:大家和陳紅英一起,每完成部分藥品配置後,都要細心地復檢一遍,以確保每一份藥品與醫囑相符。然後,才會交給隔離區護士手中。
為了保障抗疫藥品的合理使用及安全,作為藥師的陳紅英和同事們密切關注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藥物後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如阿比多爾片等藥物對肝腎毒副作用比較大,經常對診療醫生提供意見,有效幫助他們選擇針對性強的藥物,並將藥量調整到最佳劑量。
工作之餘,陳紅英還和藥房同事們一起,將500ml酒精分裝成可以噴霧使用的小包裝,方便一線醫護人員隨時消毒使用,受到大家的好評和歡迎。
響應衝鋒令 家庭齊上陣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婆婆雖然在偏遠的赤壁市小山村,無時無刻牽掛著兒子和媳婦一家人。陳紅英時常在視頻電話里安慰婆婆說:"我在醫院這邊一切都好,最擔心的還是老公,他每天採訪任務那麼多,接觸的人多,我們都知道注意安全的!"
陳紅英的丈夫是一名記者,義無反顧地奔走在防控一線。每天見證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艱難的條件下,克服一切困難,將新聞現場和溫情故事真實地呈現給廣大市民!2月10日,由於密切接觸到一名疑似病人,根據市、區防疫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丈夫需要離家到集中點封閉隔離14天。她對丈夫說:"我和兒子都沒事的,你就安心去隔離吧,相信春暖花開一定會有好消息,到時候我們再去大幕山欣賞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吧?!"
24歲的兒子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春節前夕返回咸寧過年,在家自我隔離了18天後,他再也坐不住了:"爸爸、媽媽每天奮戰在防控一線,我為他們感到驕傲!現在全國都在為湖北加油、為武漢打氣,我作為一名熱血青年,一定也要為疫情做點什麼。"
他拿出平時節省的錢,購買了100斤酒精,並於2月9日捐贈給了咸安區溫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線防護人員更需要消毒用品,我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疫情來臨,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能為防疫出份力,我個人倍感榮耀!"。
不同的戰場、相同的使命、一樣的堅守!在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像陳紅英這樣的醫務工作者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在疫情面前,臨危不懼,冒著被感染的危險,舍小家、為大家,主動作為、拼搏奉獻,讓青春在防控疫情逆行中綻放,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抗"疫"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