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鬱、脾虛易生痰:除痰解瘀,中醫有幾個簡便之法

2019-11-30     奇妙的本草

《黃帝內經》記載:「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結,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

中醫認為,氣在人體內是按照經絡的線路運行的,所以經絡是否暢通和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體內存在著氣滯、血瘀、痰凝濕聚等一系列瘀堵,就能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濁邪積聚,進而所變生的一種強烈致病物質,漸漸積累就會變成癌。

人體內的和痰都屬於垃圾物質,但任何人每時每刻都會產生這些物質,人體內一旦有痰或瘀形成,就會成為氣血流動的阻礙。再小的痰瘀都會引起身體出現不好的狀態,從而出現我們所說的「疾病」。

最麻煩的是,和痰這兩種物質會像水和泥一樣,混在一起,「粘」在身體某個部位,聚沙成塔,慢慢侵占身體,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痰瘀這麼可怕,那麼痰瘀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中醫眼中的「痰瘀」

痰瘀,其實就是痰和。我們常說的痰,指的是咳嗽時咳出的一種粘粘的物質。

但在中醫眼中,痰分為兩種——「有形的痰」和「無形的痰」。

「有形的痰」就是咳嗽所咳出的痰液,這些痰平常存在於肺部,隨著呼吸道發生炎症或者是呼吸道出現疾病,痰液會增多,隨著咳嗽被排出體外。「無形的痰」則是看不見的,常存在於各個器官、組織甚至是血液中,維持著身體內部的正常運作。但是當身體出現失調之後,就會出現痰濕,在中醫上,有「氣鬱生痰」或是「脾虛生痰」的說法,都體現著痰對於身體的影響。

在中醫上的解釋其實是血,中醫常說「積血之病也」,簡單來說,也就是正常的血液循環受到阻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身體健康的血液是紅色的,但出現血之後,血液的顏色則發黑,血液無法正常地流動,並且會給正常的血液循環造成影響,長久之下也就會引起各種疾病。

痰瘀的身體症狀有哪些

痰瘀嚴重的話會引發很多的重大疾病,比如說心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氣虛血瘀所造成,氣血陰陽虧虛,痰濁血內停造成血脈痹阻,常因為飲食不規律、長期熬夜以及缺乏運動量所造成。

痰瘀體質的大便是黏膩的,並且會覺得拉不幹凈,味道也是比較臭。痰瘀還會使舌頭變得厚膩,口氣會加重,常常會感覺口腔很苦,而且痰瘀體質大部分人群都是比較肥胖的,這和正常的肥胖不同,痰瘀體質的人,腹部非常肥大,但卻是鬆軟的,常會感覺身體十分沉重。

痰瘀體質的人身體症狀除了這三點以外,還有其他的症狀,比如說經常長痘痘、出現眼袋和黑眼圈、唇部顏色偏暗、額頭部位油脂過多、舌頭有紫等。

中醫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應對「痰瘀」這個問題嗎?

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拔火罐的記載,拔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痰瘀體質的人可以選擇這個方法疏通經絡,活血祛瘀。

痰濕阻滯血絡導致血的發生,痰瘀互結,郁而化火,導致身體各種症狀的產生,症狀複雜的需要中藥調養,促進脾胃健康,化痰祛濕化瘀通絡,使身體恢復平衡,具體情況應該根據病狀和痰濕濁的偏重情況,來對症下藥。以下2味藥,大家可做參考:

中醫認為,海浮石味咸,性寒,主入肺經,體輕上浮,專走上焦,有化痰之效。赤芍味苦,性微寒,可清熱涼血,祛瘀止痛。

不過要提醒大家,這裡用藥僅作參考,具體的治療方法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調整,別盲目選擇。

總之,身體內一旦有痰或形成,都會對體內氣血造成影響,引起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調養。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yVuvG4BMH2_cNUgpJ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