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13歲的時候,都會做什麼了?或者你們的孩子13歲會做哪些事情?
每個時代孩子的表現都不一樣,我的外婆說她們小時候十幾歲可以當「媽」了。
每天大人們出去幹活,家中最大的孩子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十幾歲家務活樣樣精通,做的一手好飯菜。
現在的孩子顯然跟當時有很大區別,但隨著生活條件變好,一些孩子的差距也體現了出來。
15歲孩子,竟然讓媽媽喂飯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視頻,看過之後,不禁為父母感到悲哀。
視頻中,一家人要一起吃飯,但是15歲的兒子一直沒到飯桌前,父親再三叫兒子,兒子一臉不耐煩。
此時母親擔心兒子太餓了,又怕兒子忙的吃不上飯,就端起碗筷,把飯喂到兒子嘴邊。
本以為兒子會乖乖吃飯,但是沒想到兒子直接把母親手中碗筷摔在地上。
兒子的行為嚇壞了母親,兒
子怒斥:每天吃飯,天天吃飯,煩不煩啊
?母親沒有想到自己的好意自己的擔憂,換來的是兒子的厭煩。
兒子的行為,父母看在眼裡,卻沒有任何的生氣批評。也許父母的心中,以為自己做錯事情,影響了兒子的忙碌。
天下的父母真的太難了,現在不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
父母打罵子女不對,但是這種一味的忍讓,甚至有些低聲下氣,難道就對了嗎
?
15歲處於叛逆期,但也應該懂得感恩父母。
13歲男孩「貼心小棉襖」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其實兒子同樣可以。在福建有一個13歲的男孩,別看年紀小,但是特別的成熟,懂得體貼父母。
這個男孩會做飯,而且不是簡單的番茄炒蛋。他做出的菜肴精緻,色香味俱全,讓我這個大人看了,都自愧不如。
在男孩媽媽懷有二胎的時候不僅不排斥,還主動幫助媽媽分擔家務,等妹妹出生,更是把她寵上天。
男孩成為了父母的小幫手,對待親人長輩同樣有閒孝心。
男孩的姥姥要去公園,擔心姥姥容易走丟,就親手給姥姥繪製了地圖,詳細的標註了路線,出門必備物品等等。
這樣一個小暖男,很多大人都不能與其媲美吧。男孩僅僅13歲,就比很多23歲的人更加貼心,更加懂得感恩。
當然這一切,與男孩父母的教育分不開。
不溺愛孩子,又應該怎樣教育呢?
1)要肯定他的能力,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優秀
作為父母是否有反思過這樣的事情,不是孩子不行,而是你們阻止了孩子成長的腳步。
很多父母打著愛孩子,關心孩子的旗號,不讓孩子做這個,不讓孩子做那個,害怕孩子出現危險。
的確,父母的擔心可以躲避很多未知的危險,也有可能讓孩子變成「巨嬰」
。
當父母抱怨孩子在長大之後,什麼家務都不幫忙,請先想一想,
在孩子小的時候,興致勃勃要幫忙,你是否嚴厲的拒絕了呢
?
孩子的成長道路,需要自己經歷很多,作為父母,不要阻止,應該多教導孩子怎樣去做,這樣孩子才不會變成一個沒有任何自理能力的人。
2)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讓他放手去做
對於孩子而言,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父母的鼓勵和信任。
父母在交代給孩子一項任務的時候,說明簡單的要求就可以,不要反覆叮囑,會讓孩子感到厭煩。
孩子會認為父母的叮囑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是對自己的不放心,
這無形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一種傷害。
父母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並且給予尊重。
糰子媽心裡話:
尊重孩子的同時,也是在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發展心理學》一書當中就提到過,孩子從兩歲開始就已經在尋求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尋求讚許。可見父母對孩子鼓勵和信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