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讀書人最重要的一條出路是什麼?不用多想,那肯定是參加科舉來做官了,但是當數百萬人都懷揣著同樣的目標,可想而知,這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多難。而且即便是這些人真的能夠成功擠入官場,能不能一路順風的走下去也是未知數。當了官後,其實遇到的困難會更多,有時候一著不慎,便會落入無盡的深淵。
在唐玄宗的時候,有一位認真負責的官員叫做魏知古,他有點不清楚形勢,結果就栽在了高人的手段之下。平心而論,魏知古是個不錯的政府工作人員,在地方上的時候,他不中飽私囊,在朝廷的時候,他也不阿諛奉承,升官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
憑藉一年又一年的積累,他終於成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丞相)。唐朝有一個宰相特別著名,那就是姚崇,當時的魏知古在地位上和姚崇不相上下——而這就帶來了矛盾,其實魏知古早年的時候受到過姚崇的舉薦,可謂是姚崇提拔上來的,可如今二人竟然到了平起平坐的地步,姚崇心中自然十分不滿,魏知古呢?也當姚崇不過是個尸位素餐的大臣。
高手對決,一招就能決定勝負。姚崇先發制人,向唐玄宗舉薦魏知古去東都洛陽負責官員的選拔工作。這看起來當然是一件肥差了,但是魏知古知道此舉不過是為了將自己排擠出朝廷罷了,誰知道自己去了洛陽之後,姚崇會在天子面前會說什麼壞話呢?但唐玄宗的聖旨到底還是發了下來,魏知古無可奈何,只能過去了。
也不知道是姚崇事先安排好了,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姚崇的兒子當時恰好在洛陽。似乎他的兒子並不知道兩人之間的矛盾,竟然來到了魏知古的府中,以為自己的父親曾經提攜過魏知古,於是向魏知古討官做。魏知古面臉笑容,愉快地答應了,結果回到長安便向唐玄宗報告了此事。
這下皇帝陛下就坐不住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宰相竟然連兒子都沒有教育好,公然敗壞朝廷綱紀。於是他將姚崇叫到宮中有意無意地提到了姚崇之子:「你的兒子都有出息嗎?」
姚崇有條不紊地回答道:「犬子不才啊!我總共有三個兒子,一個在都城,還有兩個在洛陽。那兩個小子慾望多而智慧少,想來肯定是去煩魏知古了。」
唐玄宗十分疑惑:「你怎麼知道你的兒子去麻煩魏知古了呢?」
姚崇低著頭,故作無力地說:「魏知古當年是一個小小的官吏,我看他很有才能,於是保護他,不讓他受到別人的威脅。我的兒子肯定以為魏知古會知恩圖報,於是前去求他幫忙。」
唐玄宗聽到這兒,便覺得姚崇其實是一個誠實可靠的好臣子,至於魏知古,不過是個狼心狗肺的小人罷了——自己作為君主,怎麼可以尊重小人而疏遠君子,重視奸臣而輕視忠臣呢?於是當下就決定要好好處罰魏知古,並且更加重用姚崇。
於是乎,儘管魏知古能力很強,卻還是被姚崇用區區幾句話解決了。當貶職的聖旨發下來的時候,魏知古還不知所以然,後來才知道姚崇簡簡單單便「處理」了自己,從此再也不敢小瞧姚崇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iJjFnUBeElxlkkaZn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