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宜家就推出了AR應用程式「Ikea Place」,作為其數字化轉型計劃的一部分。
近期該程序的新版本,增加了新功能,可以利用人工智慧搭配成套家具,但仍然不提供購買連結。
阻礙宜家電商之路的可能正是宜家本身的架構。
選購沙發或椅子有時是一場噩夢,擺在宜家的樣板間裡看著挺好,一搬回家就感覺不對頭。所以,宜家在2017年推出了「Ikea Place」,一款增強現實應用程式,可預覽書架和椅子擺在自家客廳里的效果。
近日,宜家透露了這款應用程式的下一個開發階段。新版本將利用人工智慧在你的居住空間裡呈現成套搭配的家具,比如一把椅子、一張沙發、一張咖啡桌和一盞燈。
在一次獨家專訪中,宜家數字化轉型負責人格里·羅傑斯(Gerry Rogers)透露,升級後的應用由宜家Space10實驗室開發,是宜家數字化轉型計劃的一部分。
一年前,羅傑斯加入了宜家,在那之前,他曾在耐克負責全球製造採購。羅傑斯清楚一款室內設計應用的吸引力。談到Ikea Place的家具建議,他笑著說:「我天生更擅長數學,所以我需要宜家提供靈感。我猜有很多人跟我一樣。」
目前,Ikea Place還只是一場實驗,畢竟Space10是宜家內部的創新實驗室,專門測試新產品創意(比如爬蟲肉丸和室內花園)。雖然宜家表示,Ikea Place在室內設計中應用了AI技術,但具體是如何做到的,它並沒有說清楚。
不過未來某一天,這款應用或許能夠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分析你家裡現有的家具,並推薦具體的補充產品。也許,它能看到你的奶油色沙發和白色牆壁,然後挑選幾件色彩明亮的家具,把房間裝飾得更有生氣。
但眼下,Ikea Place的應用範圍聽起來要保守得多。羅傑斯證實,用戶使用Ikea Place的過程,實際上是在訓練宜家AI,久而久之,它就能提出更好的裝飾風格建議。他指出,數據的收集有意籠統化,以保護用戶隱私;它關注的是家居時尚趨勢,而不是具體的數據點。
「我們從大約1,000款相互搭配的產品入手。」羅傑斯說道。這就暗示了,宜家可能不會即時分析室內設計,而是把現有的產品組合直接擺在你家裡。那麼,當顧客把相機對準自己家時,AI在做什麼呢?「這方面,我就不詳細講了,因為現在還早得很。」
「我們探討的是一個原型平台。總而言之,我們已經策劃了一系列協調搭配的產品。實際上,我們是把這些想法投放到市場上,了解消費者的反應,從而洞察如何轉變這些思維過程。」
但對消費者而言,Ikea Place的實用性也存在問題。這款應用程式會向你展示一系列客廳家具,但仍然不提供購買連結。Instagram和Snapchat等平台已經將商業元素融入了各自實驗性的社交介面,但宜家選擇將這款動態購物軟體與實際的購物車分開。
[圖片來源:Space10實驗室/宜家]
早在加入這家零售商之前,羅傑斯本人就對Place不賣家具這一點感到意外。他回憶起使用這款應用的早期體驗:「你都說服我了!給我推薦了這麼好的產品。但是我居然買不了?」他說道。
具體原因有待商榷,但可能包含兩個層面。首先,該應用程式仍處於試驗階段。其次,歸根結底,宜家的架構不像一般的公司,而這最終可能會破壞良好的電商用戶體驗。
[圖片來源:Space10實驗室/宜家]
Ikea Place由Interikea集團開發,該集團實際上並不擁有和經營宜家門店,而是將它們授權給世界各地的不同公司。假如Interikea通過數字渠道銷售家具,那它就成為了自家客戶(特許經營商)的競爭對手。
那麼,究竟誰能在網上銷售宜家家具呢?Ingka Group就是這樣一家特許經營商。宜家全球85%的門店(包括美國所有的門店)都是由Ingka Group運營的。當你在美國國內訪問宜家網站時,背後銷售家具的實體就是Ingka Group。
去年5月,Ingka Group還推出了另一款宜家應用,允許用戶購買一部分家具。羅傑斯暗示,宜家多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使得多頭管理的數字戰略成為必要。
「宜家會不會只有一款與消費者溝通的應用程式?」羅傑斯問道。「不會。因為大品牌不會這麼做。」
[圖片來源:Space10實驗室/宜家]
羅傑斯設想,未來有一天,他正在開發的AR技術可能會進入Ingka的購物平台,為顧客提供流暢無縫的購物體驗,沒準還會寫入授權協議。儘管如此,羅傑斯肩負著打造宜家數字化未來的任務,顯然與植根於傳統零售業的全球商業基礎設施背道而馳。
不管怎樣,新版Ikea Place應用已經在iOS設備上發布,很快還將推出安卓版本。別的不說,用戶至少能把自己的家變成宜家產品目錄(隨後跳轉到另一個應用購買家具),哪怕只有幾分鐘也好。
文 | 快公司編輯部
翻譯| 李美玉
編輯 | 嘟嘟
圖片 | 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hwEi20BMH2_cNUgE-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