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給新能源「潑冷水」:純電動長距離存在安全隱患

2019-09-29   易馳科技網

不可否認的是,汽車的出現是人類出行歷史上的一次大革命。載著人們奔馳多年的駿馬們也終於退休了,但是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完善和進化,如今的汽車已經被分成了三種: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燃油混合動力汽車。

顧名思義,燃油汽車就是普通的汽車,他們將汽油所謂主要的原料。但是據科學界估算,地球上的石油儲備已經不夠人類繼續使用一百年了,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只有兩種——找到可替代石油的新資源或者是改變汽車的動力原料。

很顯然,能代替石油的資源是否存在,人類能否開採到目前為止都是一個未知數,那當下之急就是改變汽車的動力原料,而新能源汽車指的是利用太陽能、電能或者是其他稀有能源作為動力的汽車,但是目前來看,大部分的新能源指的都是電動汽車。

和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具有很多優勢,例如成本更低、對環境也幾乎沒有污染,所以很多國家也開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甚至還頒布了燃油汽車的禁售令。例如德國就宣布在2030年之前全面零售燃油汽車,受此影響,奔馳和寶馬也先後宣布停止燃油汽車的研發,奧迪公司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也在不斷的推出新能源車型。

不過看上去更加完美的新能源汽車也有弊端,例如續航問題。和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依靠電池來行駛,所以對於它們來說,充電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充電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也側面限制住了新能源汽車的續航。相反傳統燃油汽車就沒有這個問題,當續航不足的時候,找到一家加油站花上幾分鐘加油又可以繼續行駛了。

所以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就怎樣提升續航展開了研究,但是提升續航的方式唯有兩種,第一種是提升電池的性能,第二種就是加大電池的容量。可惜的是,如今的電池技術已經接近瓶頸,所以大部分品牌都在不斷的增加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容量。

最近最近我國的中科院院士楊裕生卻給新能源汽車「潑了一盆冷水」,他表示絕對不能繼續研究長距離的純電汽車。楊裕生院士認為,盲目地增加電池的數量和容量會造成很多安全隱患,有可能引發汽車的爆炸、自然。所以相比較於新能源汽車,楊裕生院士認為,至少在短時間內,混動汽車才是主流。

所謂的混動汽車,指的是將電能和燃油混合在一起作為動力的汽車,在節約了成本、減緩了對環境的污染前提下,又可以處理掉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問題。所以楊裕生院士認為,各大汽車品牌應該現將混動汽車作為主流的研究目標。

大家贊成楊裕生院士的觀點嗎?你認為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誰的價值更高呢?中科院院士給新能源「潑冷水」:純電動長距離存在安全隱患